分享

地摊,最是人间烟火气

 大同一片云 2021-11-18

市井生活,人生百态,人间烟火气。
复活经济的传统方式:地摊,终于又回来了。

地摊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人类的起源开始就有了摆地摊的现象,可谓历史悠久。

地摊儿文化,从《诗经》中记载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到市场的兴起,那些曾经没有字号的摊儿主也有个雅号叫“包袱斋”,既是自嘲也是一种苦中作乐。

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百姓富足莫过于两宋。两宋都城开封和临安(杭州)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都会。

宋朝京城市场十分活跃,官民物质文化生活十分丰富。最有意思的当数京城的地摊。宋朝京城的地摊,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当时,最负盛名的当数演艺界的瓦子勾栏。瓦子勾栏是专供演艺和观赏活动的场所,有室内,也有室外,大多是相对固定的。

而处于流动状态下的演艺地摊:“游棚”,多是江湖演艺班子(路歧)临时流动演出的,当时把这种流动演艺的地摊叫:“打野呵”。这种地摊多选择在闹市和街道宽阔的地方,便于吸引观众(看官)。当然,总体上说,这种演艺地摊的艺术水准要明显低于具有固定场所的专业演艺团队。

不要小瞧,这是百戏从宫廷走向市井的第一步。因为宋代以前,百戏表演只在宫廷内部,仅限帝王公卿才能观赏。

从《东京梦华录》的记载,《清明上河图》的描绘,《武林旧事》的记述……仅临安的瓦子勾栏(瓦舍)就多达二十三处,“游棚”不计其数,“打野呵”则随处可见。这些演艺地摊共同造就,并见证了两宋当日的辉煌。

地摊应该算一种文化遗产而流传了千年,是应该被保护的文化瑰宝。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地摊是一种历史,更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文化。一幅《清明上河图》,体现的就是那扑面而来的热闹而温馨的感觉。
 


上大学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吃完晚饭骑着我新买的小洋车,一路溜达到夜市,逛街边的地摊和小店。

记得那会最喜欢驻足的就是卖书的摊位。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喜欢在书海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黄金屋”。旧书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旧书,有童话、科普读物、名著和历史书。在阅读中享受快乐,那些年看过的书,你还记得吗?

于这个特殊的时期,发展地摊经济是双赢。摆摊的,挣点生活费,逛摊的,重寻回热闹。
 
地摊,是一种市井文化,是冷硬都市中,少有的温情。

逛地摊,是一种乐趣,吆喝叫卖,讨价还价,你来我往里,也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吃地摊,是一种享受,多少人间美味,都藏身其中。 ​

炎炎夏日和地摊文化其实很搭,在闷热的空气中,东游游西逛逛,累了再吃点喝点,那叫一个快哉。

近日再次重温当年景致,却感觉少了分以前的热情,心里更多的是对少时成长的甜美回忆,琳琅满目的商品,一眼可以看出品质的优劣,匆匆走过却再难停下来,我想是这些年的历练改变了眼光,改变了喜好和心态,追着潮流和淡定从容,回头以前走过的路,欣喜的发现,我依然在我向往的路上前行。

喜欢逛地摊,释放的并非购物欲,而是感受摩肩接踵的烟火气。


我也曾游历于繁华都市,也曾静谧于古镇一隅,也曾落座于星级酒店,也曾穿梭于街头小吃。

没有夜市的城市是不完整的。每到一个地方,我最喜欢逛的就是地摊。就喜欢这样边吃边聊地一头扎进这人来人往的热闹市井里。

相比新加坡街道的整洁,我最难忘的还是泰国的地摊。泰国的风土人情都在地摊里。泰国的夜市一直以来氛围都很好,各色的美食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满载文化、热情、用心、创意……

摆摊与其说是一种谋生方式,在泰国更像是一种文化生活,摆的不只是生计,更是一种分享和参与的热情,一种人间烟火味。

普吉镇坐落于普吉岛的东南部,镇上的游客不及海边那么多,但去一趟老城区,逛一趟周末集市,坐一下当地的茶餐厅,质朴的人文气息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每逢周日,傍晚时分就会有一周一次的夜市,非常热闹。

当然,美食是夜市的主题,其次就是各类本地的民间表演,手工艺品和小众酒吧,耐人寻味。

而没有地摊的几年里,在中国,几乎每个旅游城市,都有一条街,人山人海,全是游客。

在北京叫作南锣鼓巷,在上海叫田子坊,在杭州叫河坊街,在黄山叫屯溪老街,在南京叫夫子庙,在扬州叫东关街,在成都叫宽窄巷子,在福州叫三坊七巷,在厦门叫鼓浪屿,在武汉叫户部巷,在西安叫回民街,在重庆叫磁器口,在桂林那条街叫西街,在青岛叫劈柴院,在天津叫古文化街,在长沙叫火宫殿,在拉萨叫八角街,在丽江叫做丽江古城,在深圳叫老东门……

满满的人间烟火,满满的生命活力。热腾腾的市井小吃,胜过山珍海味。


你我皆凡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曾几何时火爆的地摊随着城市的简洁化管理而销声匿迹,现在又到了全员摆摊的时代。

曾几何时,被扫荡取缔的地摊,竟然正以地摊文化的包装复兴。市井巷陌,平民百姓,最真实的生活,都在地摊文化里。 ​

现在的地摊文化结合流行的直播文化,市场人气又旺了起来。

红红火火的地摊文化,真是万物皆可摆摊。

而我想象的鲜花地摊文化,偶然街角遇到,被它的颜值和芬芳所吸引,而后择一束带走。

卖茶饮、做小吃、贩蔬果、摆棋摊、晒技艺、看手相……如果开启练摊生涯,你打算干点啥?

中国地摊经济火热朝天,美国民众抗议人山人海,两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文化。 ​

你可以把示威过成节日,我也可以把地摊摆成花式,人类的韧性就是在哭过后,依然能够苦中求乐。

读过余华的《活着》,你就会明白:输了田,输了房,气死了爹,病死了娘,又眼见自己的儿女惨死,最疼自己的妻也离去,唯一的亲人外甥苦根也饿得吃了自己煮的豆撑死的时候,这个出身于地主家的福贵少爷依然日出而起,日落而息!


他诠释了活着的意义:活着的真相就是活着本身,顺应自然,不惧死生,才是最大的意义。

对于更多没有选择余地的人而言,地摊就是希望。

而且,在当今财富、文化都极度分化的中国,和曾经温州老板睡地板精神一样,地摊精神值得重拾,并发扬光大。

我们如此复杂的社会结构,还不具备文化、制度、财富的基础来支撑高福利社会。

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力更生,哪怕从头再来。

祖国的未来,可以写在摊开的煎饼上,也可以熬制在热气腾腾的肥肠面里,更可以沸腾在麻辣烫的香气中。


有人说,给鸟的翅膀缚上金子,它就再也飞不高了,人也一样!千百种折腾,金钱名利于活着本身都是附加的东西。

人生本在烟火处,又何必装着脱俗。

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爱恨情仇,相聚离散,都浸泡在这浓浓的人间烟火色。

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暖和的午后,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所以不如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把握每一个瞬间,试着去做,去面对每一个昨天、今天和明天。

人间烟火气,最抚世人心。

城市岂能无清欢烟火,生活哪能缺夜市地摊?


地摊、夜市,是每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它既能让你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精髓,也能帮你驱散在异地他乡的孤寂。

一座有情怀和温度的城市,不该只能容得下钢筋水泥,也该容得下街头的叫卖和还价声。

如果说,数万亿元的新基建,是城市的大动脉。那么,地摊经济,更像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当一条条毛细血管活络充盈起来,那便是普通人心中,星星点点的生机和希望。

地摊文化的兴起让整座城市有了生的气息。吹着晚风在热闹的街上行走是种幸福。

城市慷慨亮整夜光,如同少年不惧岁月长。

民谣很文艺,可小酒馆里的酒并不便宜。就像是,我们稍不努力,连情怀都养不起。

如果城市空荡荡,也就失去了灵魂。地摊文化应该是一种审美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文化、休闲文化。和谐、文明、平安、秩序。  ​

世人慌张,不过图的就是碎银几两。而所有烟火,都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