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难养 寿何用

 6830云云 2021-11-18

             养老问题及其愚见
耳闻目睹了诸多养老的困境,如那些行动不便,或因经济、孤独、疾病等问题所带来的晚境凄凉与无助,真让人心里难受、脊背发凉,唉!
朋友的父亲,因母亲突然病逝,使他一时无法适应,沉溺了一段时间之后,70多岁的父亲竟患上了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一对子女都在城里工作,接出去没人看管,住在乡下又无人照顾,姐弟俩只好轮流请假看顾,忙的焦头烂额,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请保姆,但高昂的劳务费也让他们吃不消,却要硬撑着。就这样,一个老人牵连着姐弟两个家庭,还要祈求各自一方的父母顺顺,一有什么感冒发烧,或夜里多咳嗽几声等风吹草动,就令他们心惊胆战,害怕再有什么三长两短……
另一位是80多岁的母亲跌倒了住院,唯一在身边的女儿日夜照料近一个月,结果把女儿自已也累倒在医院里。躺在病床上的她无限辛酸地说,如果养老这么艰难,那要长寿干吗?
听一个朋友说,他的朋友陈先生在省城工作,其妹留学外国。因陈先生两年前生了二胎,其父母刚开始时过去帮忙。后来因没有多余的房间,只能母亲留下来帮忙照顾孩子,父亲先回家乡。如此,母亲既累,父亲在家孤身一人又没人照顾……
触目所及,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养老问题,又束手无策,总让人心里惶惶,感觉不安,颇费思量……我们关注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先贤表达的理想社会的愿景。然而,今天,倘若养老都这么艰难,长寿又有何意义?
这不是个例,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我们的服务型政府要想想办法。个人经过一番思考,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就是可不可以试行一种社区养老的模式?即社区或居委会专门设立“散养”的老人服务站,又以雇佣和志愿双向的形式管理、服务辖区内有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并以附近的医院挂钩,达成主导、协助的方法。
什么叫做“散养”?即以各自住家的形式,通过建立明细档案,掌握每一个需要照顾、服务的老年人的详细情况之后,进行一二三分类,比方,一级是病弱、二级是孤身、三级是行动正常但有慢性病、四级是……等等,照此分类区别,以便于分工管理;然后,在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家里按上备用的呼叫铃,方便老人及时与社区服务站联系,并于客厅的公共空间装上监控(自愿为原则)。
什么叫做志愿服务?这个分两步走,一、既然是专门设立的老人服务站,当然要配套固定的人员轮流守岗(含雇佣),二、发动社会力量,除了可利用注册的社会公益团队,以及社会爱心人士之外,还可把在辖区内有志于服务老人的上班族,面向他们设立“服务志愿日”(一周服务一次,一般一个下午的时间),把自愿报名的列成一张表,合理安排时间,以轮流的方式接力(固定)服务有需要的老人,并以积分的形式记录其服务时间。
当然,这种方式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倡导(包括配备律师),其目的是充分发动、利用社会力量,并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养老问题的良好氛围;其二是,面对子女出门在外,无法照顾远在家乡的父母,让当地志愿者为有需要的父母服务,是解决居家养老难的一个办法之一。而在他乡的子女也可以志愿去服务当地有需要的老人,积分愈多贡献愈大(当自已老了之后,还可凭服务的积分享受对应的照顾),这是一种互补又两其美的形式,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另外,每一个社区或居委会应配套一老人活动中心(即服务站,内含日托),供社区内的老人们平时聚会、聊天、晒太阳等活动的公共场所。老人最怕孤独,又闲着无事,多与人接触、交流可以减少孤独感的同时,也可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生活情况等问题。节假日,还可由志愿者为他们搞搞文艺表演等娱乐。其实,老人最需要的就是情感的慰藉。
再次说明,这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去统筹,毕竟涉及面广(可先选择几个社区当作试点)。总之,设立一周志愿服务养老日,以自愿为原则,以合理安排时间、轮流接力的方式为主。其他的如安全培训、服务中万一发生意外等应急能力,都需要具备和不断加强,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以上的这种社区养老,好处正在于老人不用离开自已的家,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有需要时又能得到别人的照顾,还可让不愿意去养老院的人多了一个养老方式的选择。
这种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和志愿服务为载体,包括政府购买服务、专业组织承办等方式,通过上门,日托和邻里互助等形式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医疗保健、情感慰藉等社会化服务,从现实情况来看,社区居家养老可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让家庭养老失缺的角色,由社区来替代,从而较好地起到应对、化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诸多困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