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企业经营,是一项非常费神的任务。极路由的创始人王楚云,一篇关于创业维艰的文章,极富有感染力,让众多仍然在路上的创业者深有感触,於我心有戚戚焉!即便不是创业者,管理一家五脏俱全的企业的经营者,也会感同身受。撇开其业务模式、战略判断等不说,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总是会有一些奇葩的人搞出一些奇葩的事来。 这不,最近这两三天,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等热传的中国平安一个产品经理和APP开发人员在办公室直接上演武斗的一幕,居然“意外”地抢占了热点。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王楚云的文章发出后,有人就其涉及的区块链业务和P2P开始了更多的爆料。同样,可笑之人可笑之事必有蹊跷,而不仅仅是让人一笑而过。本文从企业运营管理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开打的相关话题。 1 产品经理和APP开发人员上演“武斗戏”简单回顾 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要求技术开发人员实现APP根据用户的手机套来设定主题色。开发人员认为这个是无理要求,实现不了。于是发生了争执,最后引发了双方的武斗。 用人单位鉴于公司制度核事件的恶劣影响,对涉事的两名员工做出了除名处理。根据处罚通知,两人发生产生肢体冲突的原因是个人矛盾。 令人惊讶的是,本以为进行了开除处罚之后,就此打住了。没想到,随即又有人爆料,两人在公司办理离职手续的时候,又上演了武斗戏。如此看来,两人发生这样的冲突,可能个人矛盾比较激烈。 2 产品经理与开发人员打架事件的几点疑问 仅仅是个人矛盾引发武斗? 按照用人单位的处罚通知,打架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两人的个人矛盾。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两人的职业成熟度明显是存在问题的。就算是个人矛盾,两个同在一家公司,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人的积怨如此深,需要通过武力方式来宣泄呢?难道之前就没有任何干预,比如,将其中一个调离同一个项目组。所以,个人矛盾,仍然只是表象。 APP主题色随手机套而变这个需求是不是太奇葩? 更多的一些信息表明,APP主题颜色随着用户手机壳的颜色来改变的需求是更上面的“老板”确定的需求,产品经理只是根据上面“老板”的要求去跟开发人员沟通。而产品经理与开发人员在沟通过程中,存在沟通方式不当或者言语不当的问题。特别是当开发说做不了,产品经理要把矛盾上交的威胁发出后,终于引发了开发人员的极度不满。 撇开沟通方式和言语冲突的问题,老板拍板的需求,这个需求的价值或者意义何在?团队内部是否有效传递过,还是说这就是一个老板拍脑袋的需求,或者是一个伪需求?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葩的需求出来?这可能是我们围观这个事件的一个关键问题。 有人分析说,如果APP能做到根据手机壳颜色来自动设定主题色,这对于APP的营销推广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卖点。 也有人分析说,这个APP是一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提供的险种服务。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待,不同颜色偏好的人的性格特质是不同的,因此如果能够通过APP主题色的数据来分析使用APP的人群的性格特质,从而为险种的匹配提供更多的大数据支持。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用户不会明显感知,避免了不必要的用户反感。这个分析,看上去很有道理,也很高大上的样子。但是否真的有如此必要大动干戈? 当然,针对APP的这个奇葩需求,可能只有等涉事人员进一步爆料,才可能彻底搞清楚具体原因(如果有这方面的信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技术实现到底有多难? 在软件开发公司,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产品需求方与技术实现方的矛盾:产品人员指责技术开发人员的技术方案不够或者总是推脱,排期慢;而技术开发人员总是指责产品的需求不明确或者需求变更太快。 另外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是,面对产品需求,有些技术人员没有经过推敲论证,根据经验会简单回复做不到。特别是当产品运营团队与技术开发团队的协作不畅的时候,矛盾就更突出。 通过这个案例蛇叔认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技术人员在沟通过程中惯性推脱的情景。还没有做必要的技术实现方案的分析就直接回绝了产品的需求(撇开产品需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说)。 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有一个观点:技术人员不能说做不到!也就是说,对于技术人员而言,总是有解决方案的,无非就是解决方案的效果和实现成本等问题。因此,对于任何技术团队而言,在没有做出必要的技术评估之前,说技术实现不了,这是不该的。这首先体现的是一个技术人员对于产品需求的态度问题,其次才是能力问题。 比如,针对APP主题颜色的需求,技术还是给出了通过瞳孔反光图像识别提取手机壳颜色的解决方案。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解决方案,解决的效果如何,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同样,也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个比较笨的解决方案,就是让用户自己根据自己的手机壳的颜色来设定APP的主题色,即把选择权交给了用户。这也是一种解决思路。 总而言之,从结果来看,指责产品经理的需求奇葩,技术无法实现而干仗。技术人员的做法是明显欠妥的,之所以能引发激烈的冲突,可能真的有其他个人矛盾问题存在。 3 打架事件对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启示 用人单位直接除名的做法值得商榷。从事后的处罚通知来看,两人属于外包人员,外包人员的劳动关系在合作的外包公司,用人单位直接开除,这不妥。而是应该将问题向合作外包公司通报,要求外包公司根据合同约定更换支撑人员。可见,在外包业务管理上,还是存在明显问题的。 如何对技术人员进行管理?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业务的转型升级依赖技术人才。很多企业习惯采用开发外包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如何对技术人员进行管理,是一个关键环节。如何解决产品与技术的高效协同,在实践中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首先,目标的一致性很关键。其次,除了把控有效需求关之外,更要强调技术的工作习惯和沟通方式。不允许技术人员习惯性不经过认真的技术评估就推脱的现象出现。要强调以客户为导向的基本理念。否则,就意味着商机的丧失。 对于明显个性不合的项目组组员,要及时隔离。从案例来看,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经常在一个项目组,除了日常的沟通冲突之外,其他的一些个人矛盾夹杂,年轻气盛或者一时冲动,就很容易爆发激烈冲突。从而失控,给利益相关体都造成恶劣影响。即便是不发生肢体冲突,如今年轻的技术个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下,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团队的氛围和风气。否则,过程失控必然会引发结果的失控。 一句话总结:团队不好带,对于不符合团队价值观的人员,要及时发现,纠偏。从这个角度来看,与互联网相关的创始人,确实又多了团队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文中图片或视频引用来自微信群或朋友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