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累死累活挣不到钱?也许你不敢让自己有钱

 易经即二进制 2021-11-18

图片

“德不配位”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总是反复换公司,有回在一个公司工作一年多后,因为表现出色被提成运营总监,但最后我却鬼使神差地辞职了。

我给了自己很多理由,比如运营经验不够,几个合拍的搭档都离职了等等,总之坚决要走。

走了以后我旅行了一周,回来重新找工作,当时有三个机会可以选择。

一个是店铺运营,开出的工资是我离职前的三倍。

一个是品牌加盟新店店铺扩张,有单月业绩要求,底薪勉强够生活,但给我30%利润分成。

一个是我最熟悉的文案策划,工资比我离职前高出几百。

最后,我选择了第三个。

一两个月后,先前离职的公司想让我回去,老板娘还请了两个说客邀我吃饭,又给我画了个大饼,允许我把工作内容和想写的小说结合起来,做成系列品牌故事。

我并非不心动,因为前公司的外环境、工作内容以及老板对我的重视程度,都令人满意。但最后我还是拒绝了。

此后不久,我因种种原因离开了这个行业。进入新行业后,我又一次遇到了相似的问题——离职后前公司愿意加薪请我回去,开出的条件都比现阶段丰厚,但我依旧选择了拒绝。

我有很多可以拒绝的理由,比如前公司处于起步阶段,承诺的工资也许达不到预期;公司太远上下班不方便,诸如此类。

当我把这些说辞告诉咨询师后,他说我始终不能确信,自己的付出是不是匹配那个价值。我才愣住了。

后来我才理解,那些看起来十分令人信服的理由背后,其实是潜意识觉得自己“配不上”。哪怕别人给出了机会,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让我为他们创造价值,我也觉得自己不配。

而领悟了这一点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就在那段咨询对话过后没几个月,我发现我的工资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就翻倍了。

图片

我心里的信念从“我不配拥有”变成了“这是我应得的”。我付出过努力,而别人看到了我的努力,认可了我的价值。

图片

限制性信念

因为有这样一段经历,所以我开始关注“挣不到钱的人究竟是能力不足,机会不多,还是不敢让自己太有钱?”这个问题。

然后我遇到了心理治疗师露易丝.海写的《生命的重建》,书中列举了26条与金钱有关的信念,这些信念背后,隐藏的大多是对金钱的仇视和恐惧。

比如:

①我很穷,但是我很清白

②只有非常努力才能挣到足够的钱

③艺术家都不能有钱

“我很穷,但是我很清白”的言下之意是有钱人品性都有问题,钱是肮脏的、丑陋的,因为它会放大一个人的欲望,而自己如果有欲望,那肯定是错的。

如果你仔细想,就能品出浓浓的超我打压感。因为这句话因果倒置后,实际上是在说:“一个人对金钱有欲望是错的,我不允许自己有欲望,所以为了维护我高尚的道德形象,就必须让自己很穷,只有穷才能证明我的风骨。”

写②③这两条时,我想起一个朋友,每次我们聊天谈及艺术创作或做内容的博主,但凡涉及金钱,她总会觉得肮脏。

如果我说我想成为作家,不论贫穷富贵,我都要为文学贡献一生,她就会十分崇拜我,觉得我高风亮节。

倘若我说我要成为作家,目的是挣很多很多钱,然后周游世界,她就觉得我目的不纯,写出来的作品也充满了铜臭味,不干净。

我们总是习惯于夸大道德层面的东西,而贬低欲望层面的东西。但实际上,一个人格发展得比较好的人,通常是将两者结合,再不断升华。

梵高之所以在有生之年没有卖掉一幅画,是因为他找到个人风格后,只创作了四年就自杀了。

米开朗基罗在有生之年可以功成名就,甚至让教皇为他发动战争,是因为他对生命,对创作的热情和欲望在不断升华。创作的欲望推动他去探索生命的意义,而这个过程很自然地就带来了金钱和名望。

当然,我不是说必须非常有钱才能幸福,而是说欲望并不可耻,也不肮脏。

我们并不需要通过打压自己的方式,逼迫自己贫穷,而是可以通过升华自己的欲望,创造更多东西,金钱只是这条升华之路上的外在表征。

图片

“成功”与“惩罚”

很多人都知道俄狄浦斯的故事,但凡提起“恋父恋母情结”,都少不了它,而这个故事背后,关于“成功”与“惩罚”的关系也十分经典。

俄狄浦斯成功完成“弑父娶母”后,用“自戳双目”的方式完成了对自己的惩罚。

在现代社会,有钱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资源,通常也被认为是成功的象征。但有钱以后,尤其是“一夜暴富”后,怎么面对潜意识中对“惩罚”的恐惧反而成了关键。

有调查说,美国那些因为中奖一夜暴富的人,75%的概率会在五年内破产。“拆二代”迷上赌博或盲目炒股,把家产挥霍殆尽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如果说“一夜暴富”是一种成功,那让自己失去这些财产,大概就是潜意识为了防止更大的悲剧发生,而作出的自我惩罚吧。

我虽不曾一夜暴富,但对这种自我惩罚却颇有感悟。

在我印象中,我有两次掉钱的经历,它们的共同点是掉钱之前,我都意外获得了一些钱。

虽然年数久远,金额也很少,但我清楚记得当时的感受。

拿到意外之财后我内心很惶恐,总担心它丢了,所以从这个兜放到另一个兜,换来换去,内心始终很忐忑。等我终于放好了,安心去做别的事,然后没多久我就发现钱不见了。

我大骂自己粗心。但实际上,我是个做事非常有条理,且认真谨慎的人。我并不知道那个时候自己潜意识发生了什么。直到多年后咨询师给我分析别的问题,我才忽然明白这一点。

因为金钱来得意外,所以潜意识中对惩罚的恐惧被激活了,而为了缓解这种恐惧,我就干脆让自己失去它。

图片

过度牺牲

随着社会的开放以及城市购房和孩子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女性兼顾家庭和事业,但她们始终不敢让自己太成功,尤其不敢让自己比伴侣成功。

她们总担心自己太会挣钱让老公没面子,或被别人诟病不顾家庭不管孩子。于是,为了维护家庭关系,她们干脆牺牲了自己的发展。

经济学说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在择偶时,一个人若为A放弃了各方面条件都很优厚的B,就很容易在关系中期待A也获得B那样的条件,否则就容易对关系失望,继而引发争吵。

在家庭关系中也是一样。如果妻子为了家庭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功能,就容易对丈夫产生过高的期待,继而影响家庭关系。

当然,家庭关系中的问题通常是两个人的合谋,它可能涉及控制、依赖等等。有一个为家庭过度牺牲的妻子,就有一个需要控制,想牢牢掌握话语权的丈夫。

但我觉得,好的亲密关系是促进彼此发展,而不是互相阻碍。

我们与金钱的关系,映射着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如何处理内在的无价值感,如何面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惩罚,才是需要花时间觉察与改变的。

如果你一直在为挣不到钱发愁,或许你可以看看自己心中有哪些限制性信念,而这些信念可能正是你不允许自己有钱的原因。

干掉它,世界依旧爱着你!

作者 | 顾之痕,一个立志成为作家的心理学爱好者。
编辑 | 怡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