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着小电驴去旅行

 听风8uzu6ykfns 2021-11-18
                 骑着小电驴去旅行
                            ——记寿县半日游

      三月来这五天的网上工作让人绞尽脑汁,而我终于能在这两天稍作休息与调整,不由得心情大好,开心前往十一公里外的寿州古城啦!


        一路上畅通无阻,迎面拂来的风倒也暖和,我还能时不时地欣赏沿途的风光。直到路过东津渡大桥时,我便有马上停车的想法,只因目之所及处甚是开阔。桥下正是东淝河,河中间的沙洲上居然还有满眼绿油油的麦子,沿河岸一边是已抽出新芽的杨柳,一边是待种植的草坪,不觉让我心旷神怡, 好不快意!

      随后继续前行,沿途皆是大片大片的田野,偶尔隔着的村庄,而正在绿化的树木与麦子举目皆是。若是你到这儿来,定会觉着春已到,万物正生长,好一派勃勃生机呀!

     不多久,我来到了另一处河边。这儿的绿道十分平坦,路边有些许桃花盛开,还有二月蓝沿路都是。不经意间,我竟看到了一大片集中的古建筑物,便欣欣然前去。只可惜这里正在施工,我只围着它骑了大半圈就掉头返回大路上。

     
       掉头往前骑时,导航提示已偏离路线,我却顾不得它,继续往一条窄路上骑。这一骑倒是惊喜不断,因为前方不远处有河,河边有几头正在吃草的牛。想看牛的我,便停了车,走到岸边。这里的牛与老家的牛并不相同,它们的额头全是白色的,身上却是黄色的。为此我在网上查了好久,有叫它拉官牛的,搜“拉官牛”却没有任何线索;于是又去淘宝找图片,我只觉得它与西门塔尔牛最像,可西门塔尔牛的腿毛也是白的。对此,我猜想,现在看到的牛可能是西门塔尔牛与黄牛的杂交品种吧😂

      
       再往远处眺望,一座古城楼已然屹立在我眼前,我想这就是寿州古城的外墙了。不由得一激动,我便骑车直向城楼前。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城墙外的风景,一边是青青杨柳直立在河边,一边是写意的图画——水、枯树,还有栅栏,构成了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城墙边的路呢,则一直伸向远方,让人仿佛看不到尽头,却有不少闲者正在垂钓。


       收回目光,眼前的城楼依旧古朴,我踏着石头路,慢慢走上城墙,可惜进不去城楼里,只好作罢!下阶梯来,走到城楼底,我见一石刻立在门中,好不稀奇,原来这就是古城墙东门,即宾阳门。要知道,有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于此哦!继续往里走,路面被岁月踏过的痕迹清晰可见,来往的车辆较多,而这儿就是瓮城(古代城门内的第二重城门,如敌人攻破第一座城门来到第二座城门前,基本上也会倒在城楼上射来的弓箭和砸下来的石头之下)。至今为止,我所见过的古城墙有赣州的,荆州的,倒是没看到有这样两重城门的。不得不说,这让我长了见识😂

 

  
      不多一会儿,我便沿着东大街方向往里骑。只见沿路都是商铺,开门的比较少;沿途还有不少党员在各个社区门口值班,尽管外面来往行人不少。随意骑行,我在不知不觉里就来到了靖淮门。

     靖淮门是寿县古城的北大门,也是寿县古城墙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它濒临淮河,意思是取平定淮河之意。从靖淮门出去,可以看到远处的跨淮大桥,近处则是护城河,有几个妇女正在洗衣服,旁边还有一个可供休息的公共场所,骑车来垂钓的人也多了起来。这儿并没有宾阳门的游人多,却多了一份开阔与沧桑。


      走过北门内外,我顺着内环线继续往前骑行。这里的路比较宽,也比较长,沿路可见尚在建起的房屋。不知骑了多久,我眼前又出现了一处城楼,那便是西门了。

      西门,即是定湖门。在定湖门内,我发现了内门两侧墙壁上镶有两块青石刻,分别刻着一面鼓和一面锣,这就是寿阳内八景之一的“当面鼓 对面锣”。而这两块看上去不起眼的石板,铭记着一位管钱人“身居钱库,一文不沾”的故事。传说明万历年间,寿州因多次水灾,西门城墙、泊岸毁坏,于是县令筹集钱粮,募集人工,重修西城门和泊岸。募集来的钱粮、物资交给一位德高望重的阎姓的老人收管,他虽然官卑职小,但做事却非常认真,人们尊称他为阎公。凡工程中的每项开支,他都及时向禀报,县官嫌繁琐,便说:“以后开支不必桩桩跟我讲,你开销就是了。”阎公却较真儿:“钱粮大事马虎不得,为人做事就该当面鼓对面锣,免得事后被人说长论短。”县官知道阎公的脾气,奈何他不得。修建是大事,当时就有几个豪绅想包揽工程,从中渔利。无奈县官体恤民力,始终坚持亲历亲为,工程进度快,质量好,花钱少。眼看城墙工程即将竣工,豪绅见赚钱无望,在州官面前告了县官一状,说他克扣民夫钱粮,贪公肥私。州官迅速派人核查,公堂之上提审阎公,阎公便把施工过程的全部账目搬了出来,每笔开销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钱粮件件有据,丝毫不差。州官大为高兴,说:“阎公你身居钱粮要地,却不贪一文钱,帐目清楚,真是良才。你不仅干好了本职工作,也记录了县官的业绩。”州官惩罚了诬告者,同时表彰了县官和阎公。县官对刚直不阿、办事认真的阎公十分敬佩,便令工匠在新修的瓮城城墙壁上雕刻了一鼓一锣作纪念。后来,“当面鼓对面锣”便成了寿春“内八景”之一。

       往定湖门出去,外面即是村庄。这儿没有东门的清幽,北门的随性,倒是多了一份人声的嘈杂。没待多久,我又回城内去啦!    


      照这样走来,我还未去过的是南门。走近时,我就发现南门显得比其它门要壮观一些。

      南门,又叫淝通门,是寿县四个城门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寿县进出城的主要通道,三个门洞,车辆进出不息。城门外便是淝水,这里的河岸更显悠长。而城墙沿岸的景致比起东门的来,多了一份热闹与多彩。另一岸则有“法治广场”相伴,宽阔的广场上有些许寿州的名人名事记载,值得一看哦!

      

        出广场后,我就准备回去了。这次不虚此行,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不能进城门上面看看,因为疫情,它们的小门都紧紧关闭着。那就等我下次再来喽!

      补充资料:

       寿县古城墙,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始建于宋,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明清时曾多次修葺,已历经900多年。

寿县城墙有四门,东门称宾阳,南门称通淝,西门称定湖,北门称靖淮。而四门的瓮城也依然保存。寿县城墙作为宋至清代古建筑,同时也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结晶的标志性建筑。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寿县古城墙位于淮河南岸,八公山下,古城略呈方形,棋盘式布局。城墙周长7147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千米。城墙墙基以块石圈砌,墙体中间以粘土夯实,外壁包贴特大青砖。砖石缝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浆加以填灌,城墙上筑有“敌楼”和“警辅”,墙顶外沿修有“雉堞”,也就是带垛的矮墙。城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并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而南城门与瓮门则处于同一中轴线上均为南向出。四门之外设有吊桥,城外有护城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