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六安寿县。古城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半推宾馆的窗户,看见转盘大街的车流和人流。

宾馆离开南门近吧,先到达南门。寿县城墙有四个门,南门也称“通淝”。

明显看出这些个都是新建的,老城墙全部被包裹在了里面。

登上城墙,看城里城外。

虽然老城里拆了很多老建筑,但城里基本没有高楼,可能也是为了保护。

来个南门的侧身照。城楼上面无法上去。

东门。也叫“宾阳”门。

东门明显比南门原汁原味。

古城墙的韵味尽显。

花花草草开满了半边城墙。想起在龙门石窟里看见一枝就欣喜地不得了。

青石板路上的“车辙石窝”。

自行车和小卡车都在这里穿过。

这段路有多长,城墙就应该有多厚。

东门是国内现存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墙之一。

据说历史上有"铁打寿州城"的说法,现在看到的城墙是南宋时期重修的。

这个应该是用来顶住城门的吧。但不知道为什么石基一边是方的而一边是圆的。

寿县古城墙的东门有瓮城。

瓮城,古代城门内的第二重城门。如敌人攻破第一座城门来到第二座城门前,基本上也会倒在城楼上射来的弓箭和砸下来的石头之下。

古代战争的残酷能从这城墙想象一二。

城墙是古代战争的产物,有了城墙,肯定也带动了抛石机、弓弩和云梯这些个武器的产业链。

站在瓮城下面看上面城楼,真有瓮中捉鳖的凄惨感觉,而似乎一点也没有攻城者的士气。

想象一下在战争年代,有多少兵卒倒在城楼之下。城墙成就的应该是将军。

老外不知道在看啥想啥。

外城门和瓮城门不在一个直线上,所以石板路也转弯了。

据说城门之间中轴线的错开,是为了万一敌军攻破第一道城门后,需要改变方向才能攻击第二道。

还有的说这样对抗洪也有利。洪峰进入瓮城之后,会产生涡流而减轻了对城门的压力。

怎么搞的,看到了古城墙怎么老是会想到战争呢?其实确实不能忽略古城墙有很多的民生功能。

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古代史本身就是一个战争史吧,所以看到古城墙,一直会想到打仗和攻城。

出了这个城门就是城外了。

城外一片祥和的气氛。

现在城市里见不到的敲打洗衣法,在这里随处可见。

两个平板车拉着木头床椅和箱子等老家具,出了城门。

看着他们渐行渐远,无比感慨上心头。

上到城楼上面,看到纪念碑。离这里不远,曾经发生过中国古代十大战役:淝水之战。8万对80万。

城楼上一站,一下子变成了守城者,居高临下,优势感特明显。

花草不懂,问了后也一知半解,说这城墙上的是刺槐。

城楼上长了一片。

躲在城垛后面准备火攻。

古代很多城墙是用糯米伴石灰弥合的。

石头上刻有古城图。

水利设施。

城外一片好风光。

远处有垂钓者。

沿着城外的路去北门。

北门。

同样二面墙,一看就知道一面是新修造的。
寿县的西门也去了。可惜由于城市改造的原因吧,西门已经完全变得简单得不像一个城门。
最后要说的是,能来寿县,非常感谢朋友们的做向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