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寿县古城墙

 紫色梧桐318 2018-01-12

    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县城面积3.65平方公里,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全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1米,高8.3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南曰通淝,西称定湖,北名靖淮。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门的外门朝北,北门的外门朝西,东门内外两门平行错置,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 
图片
1982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名城”
图片
寿县南门,为了城市建设,唯一经过改造后可以通行车辆的城门
图片
寿县县城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 
图片
寿县北门,外面是瓮城
图片
寿县古城墙,是全国保存完好的城墙之一。 寿县南门,唯一出城的要道
图片
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是兵家争夺军事重镇。城垣修筑屡毁屡建。 
图片
公元383年的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图片
寿县南门
图片
寿县南门 
图片
寿县东门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拍摄于此)
图片
寿县东门 ,外面是东门瓮城,原有吊桥把守
图片
寿县东门要道,原为吊桥处
图片
寿县东门外钓鱼
图片
东门城墙上
图片
东门城墙上 
图片
南门城墙外
图片
南门城墙外
图片
南门城墙外
图片
南门城墙内
图片 
南门城墙内
图片
南门城墙内
图片

图片
寿县原汁原味的北门
图片
”淝水之战“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给后人留下了“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掌故。 
图片
    寿县东门,前面是瓮城,与南京中华门不一样,南京的瓮城城门是对城门直线,瓮城东门与寿县门大约偏离45度角。设计者考虑即使敌人攻入瓮城后,要重新改变进攻方而错失良机。
    由于这里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城门,只能走人和自行车,不能走汽车,故行人很少。(瓮城上拍
图片
寿县北门,瓮城北门与寿县门大约偏离90度角  (瓮城上拍 
图片 
县城东门  瓮城东门与寿县门大约偏离45度角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在这里拍摄。 
图片
县城东门,由于寿县东门、西门、北门均不通车辆,故行人稀少 
图片 
县城东门,由于寿县东门、西门、北门均不通车辆,故行人稀少  
图片 
县城东门,瓮城东门与寿县门大约偏离45°  
图片 
县城北门,瓮城北门与寿县门大约偏离90°角   
图片
寿县城墙里面没有城墙,只有外面有城墙,里面是护坡
图片
寿县北门内大街,行人稀少
图片
原汁原味的县城北门
图片
原汁原味的县城北门 
图片
原汁原味的县城北门 
图片
原汁原味的县城北门 ,行人稀少
图片
县城东门
图片
县城东门城墙上
图片
县城东门城墙上
图片
县城东门外,城墙边上标识为1954年、1991年洪水的水位,江泽民在艇上从城墙上进城指挥抗洪
图片
县城南门
图片
县城南门城墙上
图片
城墙转弯处(东南角) 
图片
城墙转弯处 (东南角) 
图片
城墙转弯处(东南角) 
图片 
县城南门城墙上
图片
城墙只有一面有墙,一边是斜坡
图片
城墙只有一面有墙,一边是斜坡,南京城墙是两边有墙
图片
护城河
图片 
护城河 
图片 
县城东门
图片
县城南门
图片

图片
寿县县城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 
图片
寿县县城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
图片 
城墙上
图片 
 城墙下拍人与狗”共锻炼
图片
县城北门瓮城城门外
图片
县城北门
图片
县城北门瓮城内拍摄,里面为县城北门
图片
县城北门,路面为车轮留下印迹
图片
  县城北门到瓮城城门出城即要拐弯90度角  
图片
县城北门到瓮城城门出城即要拐弯90度角 
图片
县城北门城墙上拍摄 
图片
县城北门城墙上 
图片
县城北门瓮城外,与北门成90度角
图片
北门城墙上
图片
县城北门城墙上(瓮城城门与北门城门为90度角) 
图片
往西门的城墙上
图片
城墙上
图片
南门城墙下
图片
北门
图片
北门
图片
南门
图片
往西门的路上(因西门维修,无法拍摄) 
图片
城墙上
图片
北门瓮城外拍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