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胡村的来历

 朝歌淇水悠悠 2021-11-18
图片
山城区鹿楼乡大胡这个地名,相传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密切相关。当年,孔子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四方讲学。他们乘坐马车来到大胡村时,正遇到一群儿童在村口玩耍,这些孩子已经用石块在路中间垒起了一座半人高的“城堡”。当时,这些来自相邻两个村庄的孩子们玩得兴致正浓,孔子的弟子上前要求他们赶快把石头搬走,不要再挡道。可是,孩子们都不情愿拆掉“城堡”,就对来人说:“从来都是车让城,你们见过城让车吗?”
图片

孔子的弟子与孩子们辩论一番后,最终还是没能说服这群孩子。孔子看到孩子们垒起来的东西的确像一座城堡,就夸这些孩子心灵手巧、聪明能干,说他们如果读书,长大后一定能成才。孔子不忍心让这群玩得开心的孩子扫兴,于是就对他们说:“还是车让城吧。”便让随从调转马车绕道进村。进村后,孔子见了老人便首先作揖问安,并对村里的大人们说:“村口那群孩子在路上胡垒,我们不得不绕道进村。”
图片

为了表达对圣人孔子的尊敬和爱戴,孔子离开这里以后,当地人将相邻两个村庄大一些的称作大胡垒村,另一个较小的就叫小胡垒村。后来,人们为图简便,就将这两个村庄分别称为大胡村和小胡村,直到今天,当地仍然有许多村民习惯地称这两个村庄为大胡垒村和小胡垒村。
图片

大胡村至今仍保存着一处明代古建筑群,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大院。李家大院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具有明、清代建筑风格,占地50余亩。整个大院坐北朝南,由5个并排的九门相照的院落组成,除了西面尚书府的两座大院、中间的天井院,还有两座大院位于东面。李家大院共有房屋1500余间,最高的楼房高20余米,每个院落里都建有哨卫楼、仆人院、柴院等,古色古香,布局严谨,整齐端庄,房屋的四梁八柱、花墙砖雕、屋檐陶兽等都透射出大院的古朴神秘和人文魅力,被当地人称之为“小故宫”。
图片

其中2个九门相照的主院是由明朝弘治年间工部尚书李遂建造的。李燧,字时器,汤阴人,生于正统二十年,李燧天资聪慧,气质非凡,成化壬辰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官至工部主事,历工部尚书,光禄大夫,柱国子太保。李遂25岁中进士,后来官职屡升,至工部尚书,他生前不仅是当地最为显赫的人物之一,也是朝庭重臣,他生性耿直,在60岁那年,由于不愿与官臣同流合污,便辞官退隐在大胡村,5年后李遂再次被起用,任工部尚书,到了75岁时,李遂告老还乡,李遂去世时83岁,后来李遂的墓葬在李家坟村。
图片

大院中第五个大院又叫天井院。天井院由主楼和四周楼房联结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故称之天井院,也称“四水归堂”。“四水归堂,财不外漏”说的是李家大院主楼的天井院。这里曾经是清朝乾隆年间河南嵩县知县李塾的府邸。据李氏宗谱记载,李塾,字育英,由府学生,河南乡试中五十七名举人,大院坐北朝南,大院雕刻有砖雕、石雕、木雕三种屋顶有许多官式建筑的特点,有排山,神兽等构件,显得气势非凡。人在其中,仰望天空,高墙如井壁,只窥见方正的一片天,让人不禁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静寂。当年要想进入主楼北侧的会客厅,就要“走圆门,过天桥,后花园里薅花草”才能到。圆门保存完好。门上方的砖上雕有“宜风、宜雨、宜雪、宜晴”的字样。即四季皆宜的意思。门檐上的装饰有一字排开的圆形兽头,当地人称之为“滴水勾眼猫儿头”。现在有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也引用这八个字,祈盼一年四季,风调雨顺。

明清时期,孔子思想和文化在李家大院代代相传,大院里先后走出了多名举人、国学贡监生、修职郎、主簿等有影响的人物。
图片

李家大院已成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入选河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