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文修身,以茶修文

 弘益茶道美学 2021-11-18

文字工作者常常吃力不讨好,是实话。

因为写作是一种输出,文字工作者应该是思考者和表达者,有强烈的倾诉欲望,却不一定会被倾听。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写作者注定要耐得住寂寞。

如果作一种功能形式来讲,写作有可能会消亡,文字也有可能会被逐渐代替。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自然宇宙都有可能毁灭,写作与文字凭什么幸免?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记录方式

在这里我忽然想到一句很戳我的话:“对于作家而言,任何一个句子的宿命,都不是他能控制的,也不是他能知道的,作家本质上,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写下了什么。作家只是写出了一些句子,这些句子的宿命,作家在死亡之前,是没有任何机会窥测一二的。

这好像就注定了写作是一条无尽无休的路途,文字的流传和价值由后人来说,所以茶文化也是。

在某些方面,我觉得茶文化和文字的命运十分相似,是中华文脉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境却比较尴尬,终究难以被完全消化理解,传承之路也是道阻且长。文字文化的没落,这一点,我相信爱茶人和文字工作者一样苦恼。

我更喜欢茶拆解开来的意思,“人在草木间”,意味深长,蕴含深厚。人和茶一样,生于天地草木之间,是万物中的一份子,但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最重要的反而是大自然的和谐与融合,茶,代表着万物的和谐共生。

在历史发展中,如果茶仅仅停留在饮用食用和药用的基础上,茶文化不会得以发展壮大,也不可能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更不可能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所以,茶,在我看来,也是一种输出,准确地说,茶道精神,是一种输出,是历代茶道思想融合发展后的一种人生智慧。

茶师的行茶过程,和文字工作者写作一样,同样是一种表达和倾诉。人们对品茗境界的追求,也体现出一种人生的态度。

茶在为我们解渴的同时,还让我们的心灵得以滋养,涤除情绪的尘埃,让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机会优雅而诗意地活着。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作家、诗人、茶人试图用文字来记录和总结茶的博大精深。

陆羽的“精行俭德”,宋徽宗提出“致清导和”,当代茶圣吴觉农曾说“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

这些精神智慧,无不启示着我们:茶可以涵养美德,修身修心,在用一颗敬畏自然之心品茶时,还可以照见自己的内心,时时省察自己。

值得反思的是,当代人的确丢了一些传统的精髓,我们的生活缺乏真正的“陶冶”。无论写作还是喝茶,都为当下生活开辟了一条路径,当面对过那些人心世相之后,以文修身,以茶修文,才能找到心里真正的精神孤岛。


本期作者:知秋公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