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诗词《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zzm1008图书馆 2021-11-18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1悲群鸟,收田2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注释:

1.化蛤:即雀化蛤。古人认为麻雀数百年后入海会变成蛤。一说千岁燕化为海蛤。

2.收田:指收割农田的作物。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寒露诗。

寒露时节的秋色,有着水墨画的意蕴。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寒山转苍翠,千山万水,层林尽染,衰草连天。这首寒露诗,以其大气磅礴,悲壮雄浑的气势,描写了寒露时节景物的独特之美,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首联,寒露来临,惊讶时光已走到了晚秋;早晨看见菊花次第变黄。这句点明了写作时间,并写出寒露三候:菊有黄华。

颔联,千门万户前,风儿好像扫着落叶;晴空万里上,大雁好像随着太阳南飞。此联对仗工稳,气象万千,可谓写寒露最好的诗句。

同时,这里写了寒露一候:鸿雁来宾。寒露时节,鸿雁在天空排成“人”字或“一”字,向南迁徙。一个“扫”,一个“随”,也可看出寒露秋风里的肃杀之气。

颈联,化为牡蛎,替雀鸟感到悲伤;收割农田,害怕早到的寒霜。这一句是写寒露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时分,雀鸟也无处寻踪,这时海边突然多了很多蛤蜊,由于蛤蜊壳的颜色、纹路与雀鸟类似,古人便以为蛤蜊是雀鸟变的,故称“雀入大水为蛤”。

尾联,因此知道,松柏的志气,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它都郁郁苍苍,颜色长青。

这首诗诗风很正,内容质朴,写三候很齐整,是元稹咏廿四气诗中的上乘之作。

(诗文据敦煌文献《咏廿四气诗》辑校。赏析作者系泰州日报社编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