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脚民医讲阳前通阴前通

 风声之家 2021-11-18

彩云长在 

2016-11-15


2010-09-12 19:32:41

土生金:各位师兄,那个阳前通,阴前通如何讲

赤脚民医:前,音煎,义同。欠也。阳前通,即阳气欠通,不能外达。阴前通,即阴气欠通,不能收藏。

阳不达于外,则外寒,四末逆冷。阴不收藏于内,则外现阴冷之象。其在六经,少阴为阳气外达之道路。厥阴为阴气收藏之道路。

少阴与厥阴二者共同构成一个阴阳循环系统,这是一个以血液循环为基础的系统。少阴为动脉之血,由内达外,以载阳气之外达也。厥阴为静脉之血,由外归内,以载阴气之收藏也。

阳气不足于内,血脉无力鼓动血液外达于体表,则四末逆冷。治以姜附桂之剂,四逆汤,回阳饮。血之所到即有温度,若其处无血或血少,则其处温度降低,包括肤冷体寒。

在表之气分为少阴之主,温阳以治之,附子为主药。在表之血分以厥阴主之,当归为主药。桂枝鼓动血液由心脏向外达于体表。芍药则引血液收体表回归到肝藏。

如果只有阳气外达到体表。而静脉厥阴回路不通。能整体不能循环。所以无剂于事。必须回路通畅才可。所以,有桂枝还得配以芍药。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循环。这个是血载阳气,是血与阳气的共同作用,血是气的载体,是车和人的关系。

动脉与静脉之间是毛细血管。这个毛细血管不通畅,动脉与静脉之间就联系不畅,出现高血压之类的问题。也会有四逆现象,或头晕,寒热不均,当归正是专主毛细血管之药,可以扩张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部分隶于厥阴,所以当归为厥阴之主药。

细辛是使因寒束而使血管变细的状态变回来,不再细,变粗。

桂枝推送动脉血到毛细血管,当归再接引过来,过关了,再通过静脉由芍药拉回来,回到肝中,血库里面。

地黄所生之血是静血,是补肝之血。当归是把血引到毛细血管部分,使毛细血管充血,使体温相对升高,所以主寒热洒洒在皮肤中。

皮肤与肺为表里,皮中之血分,即肺中之血分,所以久咳涉血者,用当归,当归主咳逆上气。

如果因受寒而使血管收敛变细了,这是细辛的主证。细辛横向驱寒气到毛细血管之外,使血管扩张,也就是动脉的血管扩张,当然也同时兼管静脉的。

那个阳前通,就是桂枝去芍药当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因为阴气没有说不通,所以去芍药。这是前一半仲景出了方子,后一半,仲景示例之后,没有开方子,就是阴前通的方子。但是,根据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这方子了,阴前通则痹不仁。

就是血脉不通嘛,回流不畅,通过当归引路,倍芍药。就是前面的方子,不去芍药,而倍芍药,加当归。麻黄就改为黄芪了,黄芪是引气由内达外,把国内的民众力量武装起来,征召开边境上去,守边,增强了边防力量。但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综合国力,不是短时间就真的增强了,那如何增强综合国力?所以,黄芪的补气,使人强力,是一种假象,是把五脏的精气调动到身躯了,补五脏的药,是人参,用黄芪的时候,还要配以人参,则安五脏,强本,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人参证本为心下痞满,此时虽无此证,而有人参之用。所以,很多经方,表面上看不出一些药的药证来,但是其有大用。

阴阳均欠通的时候,后一张方子就可以两解了。[桂本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

因为即有桂枝附子的正向作用,正极,也有当归芍药的负向作用,负极。

桂本的好处,好就好在把宋本中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给出了答案。

假如这是伪书的话,假如不是仲景亲自所写的话,也定是再来人所写。即然是再来人的书,我们何尝不一样把它当做真经来读呢?所以说,伪书不伪。

尤其在民间中医里面,有很多神秘的现象,这是科学无法在几万年之内解释清楚的。

当然,把前,解释为剪。剪者断也,似断非断,为欠。这个欠字之意,有人会反对,因为古今伤寒家们没有一个人做过这样的解释。

还记得翟鸿森讲过一句话吧?他说,你把张仲景的书背下来,张仲景就会跟你一辈子。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跟张仲景的信息通过超时空的宇宙接通了,像通过无线电波接通了信号一样,在民间还有一种扶箕术,可以把历代的先圣仙师们请下神坛,开方子。

这里顺便说明一下,刚才有人说,我请的话听起来耳熟。他的意思是说,不是我以前讲过,而是近期在海外有人讲过类似的话。现在说明一个,海外的那个人从来就没有讲过动脉是少阴,静脉是厥阴,这样的话。如果他讲过,也是第二手了。

古道循辙:(细辛是使因寒束而使血管变细的状态变回来,不再细。变粗。)

那也就是说静脉曲张不能用细心了

赤脚民医:静脉屈张,不用细辛。一般是用柴枳芍甘汤合桂枝茯苓丸。但是如果在胸膈区域,则是柴枳芍甘汤合肝着汤。

赤脚民医:厥阴包括了肝经,也不仅限于肝经,厥阴的范畴要广大得多,是人体六分法中的一个大部分。凡体表之血分者,均是厥阴所主。所以,厥阴又为阴之表。按六爻划分,厥阴当初爻之位,初爻与上爻,是一个卦的卦包。什么是卦包呢?就是把一个卦包起来的意思嘛。包起来一个卦的,还不是这个卦的外表?

上爻在上的,是阳之表;初爻在下的,不就是阴之表嘛。正因为是表,所以厥阴证有汗出。而少阴呢?少阴不得有汗。因此,凡手足逆冷而见汗出者,知非纯少阴证,必是兼厥阴证,不得纯用四逆汤,得加吴萸山萸或并加五味乌梅等。

这个理论不只是讲道理,直接关系到用药。

前面问的请神的问题,这个你可以自己去看一下符禄派的奇门遁甲诸书,或《万法归宗》等。但是你要把真正的高人请来,你必须得有中医学很深的功力。一个不懂医的人是不可能请来神医的。你请来的神医,实际上就是你自己。就是你把你自己的元神调动出来了。

土生金:民医老师,四逆和厥逆有什么不同吗

赤脚民医:四逆较轻于厥逆。厥逆不只手足逆冷,逆的程度重,而助肤冷,因为毛细血管是布于周身的。

赤脚民医:你自己把伤寒论背下来了,你的元神就会进行加工整理,完成常规意识下难以完成的工作。找出经方的法则:经法。外经(注:《黄帝外经》托名为陈士铎著),这个问题不说也清楚的。看一下陈傅二人的经历。就知道了。受异人之学。什么是异人?一个在山西,一个在东南地区。两人相见只多不超过几个月的功夫。他们相师是可能的吗?他们是一师之二徒。

元神进行完伤寒论的加式整理工作之后,得出经法。你临床组方的时候,就是因证用药,集药成方。而不是套用现成的死方子了。

赤脚民医:动脉属少阴,静脉属厥阴。这个不是创新,这是湖湘医派早就讲过的东西。湖湘医派讲这道理的时候,海外的那个人还没有出生。所以,与海外的人没有关系,这个观点。

土生金:太阳病主表,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可否皆归于太阳病下?

赤脚民医:六淫皆可能泛太阳,但不尽然,有直中者,有越经直入者,有伏气内发者。如从口鼻而入者,则越过太阳,直入于里。暑邪上受,暑气通于心,心属火,火克金,所以肺先受邪。伤寒只是举一个比较严重的特种情况来代表外感。并非只伤寒一病。

在仲景时代,外感病分得很清楚,有六时正气之病。伤寒是其一。

有天行时气之病,即非其时而有其气。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之病,仲景在桂本中已分别有论述,都是按照正气致病的情况来论述的,并出方治,受正气之伤,不即时病,伏藏于内,伏气变温,发为温病,阳升阴伏,所以,风热暑三阳气不会变成伏气温病,只有湿燥寒三阴气才会伏藏,三阴气伏于人的三阴经。

寒邪与肾气相亲,伏于少阴。湿气与脾气相亲,所以投亲靠友,伏于太阴。燥邪本应伏于明阳之位,但因阳明为阳位,阳飞阴伏,飞不受伏,所以转而投其所克,厥阴之经而伏;乃厥阴为其妻之家,本家不受,则投于妻家以藏身。

三阴邪伏于三阴经,久而化热,遇其时而出,发为温病。及其发也,由里出现,顺熟道而出。

寒邪伏于少阴者,与太阳为表里,所以,从太阳而出,是名春温。其气在上。上者,太阳也。治从少阳,用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这只是示例一种标准情况。临床不一定就是这一种情况。病万变,药亦万变。

燥邪伏厥阴,厥阴与少阳为表里,所以从少阳而出。其气在下,下即少阳。在外卦三爻中,位居于下也。名冬温。

湿邪伏于太阴,从明阳而出,其气在中。阳明为外卦三爻之中位之故。名秋温,气在中。

六气之中,三阴邪有伏气变温。三阳邪不伏,直接受病,是名新感。所以,新感与伏气之说,两派在一个历史时期有过争鸣,这个是没必要的,在这里说得非常明确了。

仲景写书的时候,心中是有意境的,意境高古。体会到仲景的意境,就进入角色了,心之所到,即境之所生。

土生金:然仲景为何以三阳之风和三阴之寒列于伤寒论之首,这里有何奥秘。

赤脚民医:子为十二支之首,举子而十二支尽在其中矣。甲为十干之首,举甲而十干尽在其中矣。仲景举伤寒以名病,意亦在此耳。

京房错创纳甲纳子之学,只言纳甲,而干支尽纳于六爻之中矣。

古人的很多书名都是采的这种手法。

还有一分钟时间就到了,大家轻口气,喝点茶。

时间到了,大家晚安。

土生金:恳请老师抽空普及一下,天干地支八卦基础知识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赤脚民医:嗯,有时间专门向大家汇报一下六经纳六仪之后,以阴阳演六病的机理。这是六病方证的由来。理论基础。

我现在每天看的,就是汤液经和仲景的原书。其它书很少看,看也只是翻一翻。书不在多,而且不可读得太多。吃透了一本,一本通,本本皆通。一下井打下去,就能见水。处处下锹,处处挖不出水来。没有由浅入深的书,读书就要读原著。不要读后人解释的。尤其是不要读现代人写的书。

我以前走了很大的弯路,读了很多废书。川医派,湖湘医派,吴中医派,然后是易水、孟河、河间等。读了一气。总不如归心在仲景上。目前我还没看到有哪一个是从方证法系上破解仲景之学的。

悟入经法法系之后,进入了这个境界,回过头来会发现,没有一本书是满意的。

只有读古人的大经大论,才是最好的。要直接听佛说的话,不要听僧人解释佛的话。

钱氏的这本书《伤寒溯源》写得有功力。钱的易学功力很好,所以写的这个溯源,有人看起来比看仲景的原书还费力。

经法,就是经方的法则,是组织经方的规矩。而经方只是方圆,有了规矩才成方圆。这个经方方证的体系,是具体的内容,经法是方证体系的一般概括。

古人有南潜北顿之说。这个经法法系悟入容易,可是悟入后,还要有一个长期修练的过程,以增长功力,这叫“圣胎长养”,结了大丹,有了圣胎,还要让他一点点的长,培养。虽然一悟而至佛地,但是那只是悟到的境界,法身还是要长期修行的。

图片

穴位密码3每天学习群 82716593

穴位密码5伤寒学习群 273819936

穴位密码6每天学习群 136590148

图片

阅读 176

分享收藏

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