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前兆?这7个事实你必须知道!

 雷三叔书屋 2021-11-1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不少患者视其为“洪水猛兽”,有人从此落下心病,时刻担心会癌变;有人四处就医,希望能彻底治愈。
 
其实,萎缩性胃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能正规治疗、按时随访,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小。关于萎缩性胃炎的7个事实,大家一定要知道!
 
事实一:
仅极少数萎缩性胃炎会转变成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0%~20%。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胃灼热、上腹持续或间断性胀满,少数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等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分自身免疫性(A型)和多灶萎缩性(B型)两种,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良好,仅少数会癌变,癌变率不超过3%。有一点值得注意,一旦胃黏膜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变机会明显增加。
 
有学者发现,75%的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如果不加任何处理,将在8个月内进展为早期胃癌。
 
事实二:
“肠化生”范围越广,癌变危险性越高
 
胃黏膜萎缩在组织学上有两种类型:
 
一是化生性萎缩,即肠上皮化生(肠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
二是非化生性萎缩,即单纯萎缩。
 
肠化生的分型尚未统一,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完全性小肠化生、
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完全性大肠化生
不完全性大肠化生。
 
医学界普遍认为,肠化生分布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高,尤以不完全大肠型化生风险更高。
 
事实三:
多数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胃内攻击因子与防御修复因子的失衡有关。Hp感染是主要的攻击因子,现已证实,80%以上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有Hp感染。
 
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该及早根除,在肠化前的节点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尤其重要,多数专家认为,错过这个时机,将变得不可逆转或很难逆转。 
 
事实四:
萎缩性胃炎也可以没有症状
 
不少人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其实不然,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
 
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有胃黏膜萎缩。
 
事实五:
“萎缩”不可怕,定期复查很重要
 
一方面为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一方面为控制患者的医疗支出,目前多数专家认为: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
 
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
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
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事实六:
萎缩性胃炎患者不一定“缺酸”
 
不少萎缩性胃炎患者认为:胃黏膜萎缩了,胃酸分泌就少了,所以平时一定得补充一点酸,否则消化功能会受影响。
 
当医生建议服用制酸药时,他们则会对医生治疗的正确性产生疑虑——已经缺酸了,怎么还需要抑制酸分泌?
 
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实际上,不少萎缩性胃炎患者并不“缺酸”,而是“酸过多”。原因有二:
 
1、胃酸是位于胃体和胃底部的壁细胞分泌的,胃窦部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酸分泌未必过少,有的甚至偏多。
 
2、即使是胃酸分泌过少的患者,由于其胃-食管-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有损伤,即使有一丁点胃酸的刺激,也会导致明显的不适症状,此时除了应用保护黏膜的药物外,还需要应用部分抑制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的药物。
 
当然,用量和疗程需把握好尺度。
 
事实七:
萎缩性胃炎并非不可治疗
 
既往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后,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不能恢复,病变不能逆转,从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能治愈。
 
但是临床与实验的研究进展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若早期发现,及时积极治疗,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是可以恢复的,其可转化为浅表性胃炎或被治愈,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的认识。
 
1、根除Hp ,祛除病因,改变生活习惯。
 
2、抑酸或抗酸治疗。萎缩病变局限,有胃粘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饥饿痛等症状为主者。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抗酸剂、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3、胃粘膜保护剂。适用于有胃粘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药物包括兼有杀菌作用的胶体铋,兼有抗酸和胆盐吸附作用的铝碳酸制剂和粘膜保护作用的硫糖铝等。具体药物有:
①硫糖铝,胶体果胶铋,铋与枸橼酸络合物,吉法酯(惠加强-G )等;
②前列腺素类;
③替普瑞酮;
④瑞巴派特(膜固思达);
⑤谷氨酰胺类(麦滋林)。
 
4、胃肠动力药。适用于以上腹饱胀、早饱等症状为主者。药物如胃复安、多泮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
 
5、解痉药:当胃炎导致胃痉挛性疼痛时可适当选用抗胆碱药物。
 
6、助消化药物:当腺体萎缩,粘膜屏障作用减退,胃酸、消化酶分泌减弱,致胃排空延迟,上腹胀满,使用消化酶类药物(达吉等),可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7、其它:抗抑郁药、镇静药。适用于睡眠差、有明显精神因素者。
 
8、恶性贫血 。诊断:PCA阳性,内因子抗体阳性,运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
 
9、胃癌前期病变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属于胃癌前期病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者,主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对轻、或中度异型增生可定期随访,随访时间轻度异型增生可每年一次,而中度者则以半年一次为宜。随访期间可采用中医药治疗或化学干预治疗。对腺瘤型和小病灶的重度异型增生可考虑内镜下粘膜切除,而对范围较广的病灶可予外科手术切除。

中医药辨证施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中医药辨证施治对局部萎缩、轻度肠化可以逆转,尽管许多西医大夫不予承认。

更多养胃护胃小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