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性疾病引发的神经系统障碍,中医称为:中风。 中风发生的时候,患者常有突发肢体运动感觉障碍、言语不清、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 此时要马上送医,在送医过程中,可以采用指尖的十宣穴放血、耳尖放血、风池穴刺血等方式来配合救急。对于脑血管意外性疾病,救治的越及时,越有利于病后的康复。 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中风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肢体出现痿厥(痿是肌肉萎缩、活动不力,厥是逆冷冰凉)。《黄帝内经》说:治痿独取阳明。胃和大肠属于阳明,中风康复期要着重调理、疏通大肠经和胃经。 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呢? 古人观察发现,十二经络中只有阳明经是多气多血的,多气说明能量强,多血说明物质丰富。从胃经、大肠经的循行线路看,它们经过股四头肌、胫骨前肌、三角肌、肱二头肌等重要肌肉。 痿厥之症,气血运行很差,疏通胃经、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对于恢复肠胃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对于肢体运动、感觉的恢复至关重要。 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祖先认为,肝的变动在握,中风康复期的多数患者手脚拘挛,张不开,握不住。肝风内动也是中风发生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康复期肝经的易堵塞穴位也要立即疏通。 胃经的易堵塞穴位分别是颊车穴、缺盆穴、髀关穴、足三里穴、内庭穴。 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分别是手五里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合谷穴。 肝经的主要堵点是阴包穴和太冲穴。 每个易堵塞穴位每次按揉两分钟即可,每天按揉2、3次。疏通经络易堵塞穴位的最终目的是松解局部僵紧,所以疏通手法要灵活,可以点按、捏、揉相结合。 注意:操作时,先按揉疏通健侧的胃经、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再按揉患侧的易堵塞穴位。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受损的神经是在健侧的头部,所以先疏通健侧的经络。 路老师示范,疏通易堵穴位 捏脊,松解背部僵紧肌肉 中枢神经系统在脑和脊髓中,让背部僵紧的竖脊肌柔软下来有助于气血在脊柱(督脉)的运行,松解竖脊肌最方便的方法是捏脊。 初次捏脊时,在腰骶部、胸椎附近、颈项部多有疼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的地方说明气血不通畅,皮肤、肌肉、骨骼有粘连,捏提起来会有疼痛感,每日一次,每次捏脊三遍,坚持一周,痛感会消失。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捏脊可以健脾胃,对于中风康复期的患者来说,营养的充分消化吸收很重要。 捏脊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皮肤、肌肉、骨骼的关系,由于脊柱两侧是膀胱经的线路,分布着十二脏器在肌表的通道(背俞穴),脊柱和两侧竖脊肌的气血畅通,对于十二脏腑也有好处。 捏脊疗法 手指、脚趾抓伸促进微循环 手指、脚趾在机体的最远段,当神经系统损伤之后,气血向远端运行的能力下降,主动做手指(脚趾)抓伸的动作,可以促进气血运行。 肩、肘自然放松,手指张开,充分握拳、伸直为一次。频率为60—90下/分钟,不追求速度,抓握充分即可,数量可以循序渐进,逐渐提升。脚趾的抓伸也是如此。 手指、脚趾做抓伸动作,可以让前臂、小腿的小肌群动起来,促进肢体末端的微循环,坚持实践,手脚冰凉的现象消失了。 中医认为,肝属木,木的特性是曲直,所有曲伸的动作都与肝有关,持续练习这个动作可以养肝柔筋、舒缓情绪。 备注:手指(脚趾)抓伸,也是先练习健侧,再在家人帮助下练习患侧。 康复锻炼切忌过劳 康复初期,患者容易着急,想尽快恢复到病前状态,急于求成,抓紧一切时间锻炼。这种方式不可取,人体内,能量、物质、信息的合理配给是最重要的。 中风康复锻炼的目的是重新建立神经系统的支配功能,疏通经络的目的是让路径畅通,减少气血运行的障碍,让气血能够布散到全身各处。所以康复期,要合理使用气血,切忌一味的锻炼肌肉,张弛有度,适量活动,保有气血。 中风后遗症调理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作者 路新宇 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医养生文化学者 执业中医师 致力于中医科普工作,努力去除中医神秘化与神奇化色彩。 著有健康书籍:《徒手祛百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季节养生,经络有道》《上班族身体保养指南》。 |
|
来自: 曾经agqdjgzda5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