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常智能

 智能人做超人 2021-11-18

念的声音小,声波的振动就小,这样通过另一种振动来振动到昆仑穴里面去。声音通过颅骨,通过骨头传导里边的感觉就轻微了(如果不发声音,骨传导就不太起作用)。只有通过发音时里边的气流和通过口腔的舌头、咽喉那一动来振动里面的气,这些气集中起来,像聚焦似地把气都聚到昆仑穴里了。大家这样去体会,就更深刻了。如果声腔振动明显,这样的振动就不易显现出来。要求默念声音要非常微弱,道理就在这里。“我”(wǒ)也可以念“阿”(ě,音ě—ng,发三声调),因为念“我”时音是闭的,念“阿”则气在上腭处动得大点。这样,慢慢通过默念来体会百会前面里面的振动。开始时感觉不到那个地方有多大,慢慢振动点,感觉很明确了,以后振动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振动范围越大,里面真空间的地方——实象空间的地方就会越大。里面空的地方越大,里面就越平静。这样,自身的意元体混元气和大自然界的混元气就能结合起来,气就比较清、比较均匀了,清阳之气也就多了。这么一念一动,头里面在动,有的人头皮也在动,实际头皮动是点通天门、天门开的景象,念“聚昆仑”应该是动在里边。一开始念几遍:“引”之后,后面就可以不念了,反复念“天河精气聚我昆仑”即可。“精气”这两字,精就是气的精华,精华的气就是精,它不是指人的生殖之精,而是指天地精气的精。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气比较足、比较精细了。念熟后,念“天河精气”就要想到遥远的天河,念“聚我昆仑”时意念收回来体会昆仑穴里边的动静,慢慢就会感觉到那个动点就是一个“大漏斗”下口的地方,天河精气往里面聚,往里面冲,要这样来想它。平时会这样想,想习惯了,以后一念就可以有漏斗那样的概念了。之后,就不用那么复杂了,简单地念“精聚昆仑”就可以了。但一开始不能那么简化它。而且不能念快了,要一字一字地很清楚地念,一念出来头脑里一动。当念这几字时,虽说它是在百会前面动,实际上有时它是比较靠前一点,靠前一点那个地方出气进气容易些,而从百会后面那儿出气进气则比较累得慌。在百会前面,大约是在头部最高点——昆仑这个地方,但每个人不完全一样,要往那里面聚气。不念了,就稍稍往后放一点养一养。念这口诀可以不掐指诀,随时随地都可以念,如走着路、干着事,都可以。另外,念“精聚泥丸”也行。不过两种念法聚气到的点是不一样的,有微细差别。要想把头里面和意元体相结合的混元窍与外面的气相接,这样反复念就可以把它念开了。讲到这里就可以告诉同学们,虽然实施气功诊断要有四个条件,后面还有“专一心念”、“心虚神静”、“内外相合”这三种方法,其实这每一个方法都是练超常智能的,而就光练这个聚气也可以练出来超常智能。

图片

现在讲天剑诀。先把右手的四、五指屈向掌心,二指尖压住中指指甲根,左手也同样操作,然后右手中指尖按在左手中指指根的地方,同时左手大拇指把右手二、三指的指甲盖压住,压时不要使劲,右手大拇指点于左手腕横纹中点。拿成天剑诀后对着自己,高度要高于鼻尖,最少要和眉平了。手指要垂直立起来,臂放在合适的高度,腋窝要空着,两个肘要放松地圆撑着。拿起诀来念口诀就不能多念了。一般念3—5次,最多不超过9次,而光念“引”或光念后面八个字,则念多少遍都行。因为全念的话,不大容易静,而不是因为有什么忌讳。念“引”完了可以休息一会,运运气,手可以反复动一动。也可以动几次,念一下,或光动作,意念想也可以。念时臂转一圈也行,转两圈也行。或有人会问,当不念“引”而只念“天河精气聚我昆仑”时,那天河精气怎么来呀?其实,当你认真地集中精神想非常遥远的天河深处时,天河就在你脑子里边,即使睁着眼睛看着天这样去想最远最远处,它也就在脑子里边。因为天河最远的地方是通过你脑子想的,实际是意元体在动弹,而意元体是无限大的。如果大家很认真地想……真是把这一问题想得很透彻,想通了,“哦,大自然的混元气就在我的脑子里,原来聚气是在脑子里边聚,是自己给自己聚”。当念“天河精气聚我昆仑”,你能够感觉、体会到那个点动了,这时就不是从外往里聚,而是要从外往里拉着聚了,就不是光念音而变成体察了。一开始念音,慢慢就变成脑子里好像是听到声音在里面念,而不是自己在念了。“精聚昆仑……”你在脑子里回忆它,慢慢就静了。再以后,连声音也不听了,能聚了,这样聚气的效果就比较大了,脑子里就空了。这点希望同学们要反复体会,只有反复体会才能够有感受。有感受后,就默念几个字或一个“聚”,它里面往回一缩,这时就不光是体会里边的动,也是体会往里缩的感受。这样聚的气比念音聚的气的效果还要更突出了一些。这就慢慢要从有形进入无形,有形的叫术,技术,无形的叫道。能体会到这个,那就慢慢可以直接入到高层次里面去了。所以,我们讲的这些方法,都是从一般的方法慢慢进到高级层次上去的方法。

同学们听了这些,对此可能会重视点,但重视的程度也不像过去。过去得了这个东西,那简直了不得了!因为在过去天仙剑诀是不允许随便讲的。我们把它稍稍变动了一下,叫天剑诀,它一看跟天仙剑诀有点相仿佛,但和它不一样了。稍稍改一改,剑和咒就差一点点,而就差这一点点,它就是我们的特点了。因此,你们要随时练,我虽然也带着大家练了练,把这个路走一走,通一通,但关键还是要靠你自己闯出路来!光靠我带你们这样练几遍那还成不了路,只是知道怎么走了,迷不了路了。你真要把路闯出来,那要练多少遍!鲁迅还这么讲:本来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而我们脑子里这个通路也是没有的,要通过反复练……走出印记来,而且要把路走光了,走平了,走直了,走宽了,那得走多长时间啊!所以非得拼着命练不行。有时间就练,这个是最主要的,四个条件这是第一位。如果你安下心来就练这个,功夫也能出来了。开天门、开天目这些,那是方法,方法仅是术。而这是道,有了道,方法就简单了,一说就会。

再给同学们说一下天剑诀的要领。拿天剑诀的时候首先是要自然要放松。拿诀的时候先拿哪一个都可以。右手四指五指蜷起来,食指压住中指。左手同样操作。然后两手相合,右手中指根外侧压在左手腕关节横纹头这儿(书上画得靠外一点),中指尖压到左手中指根处。左拇指往掌心扣(不要立着),压住右手食、中指末节并压覆食指指甲。尔后,右手顺时针稍稍拧一下,大拇指压着左手大陵穴正当中,左右手要贴起来,力量成为一个。右手大拇指可以弯曲一点(手指头短的直着也行)。两手都拿起来,正对着自己,距头面一尺半左右。一般来说,左手中指尖不要低于鼻子。就拿着天剑诀,集中精力看着它也可以。看着它,安静、放松,然后我们用这个诀来聚气。现在带着大家练,先不念全部口诀,只念“引”,从一声到三声,就是yī——yǐn——。发音的时候要加上意念,“yī—yǐn—”,意念一下子到银河深处;“yī——yǐn——”,从天河再回来。随着发音,手上升、向内圈转、下落,划了一圈。

大家都安静下来,我这儿发音,你那儿就跟着转。(按:下边是庞老师带功)“yī—— yǐn——,……”安静一点,停一停。“yī——yǐn——,……”大家慢慢转圈,我这儿不给念了。开始。1,2,……,10。大家注意,咱们准备念后边的“天河精气聚我昆仑”,念一遍手转一圈。“天河精气聚我昆仑——”……“昆仑”这个音稍微长一点,念时注意天门里边昆仑这儿的振动。大家声音要小。“天河精气聚我昆仑——”……大家注意,你念完了音必然有个自然的吸气,这时你要注意从昆仑振动那儿吸气,精神集中地往里聚气。吸完气之后再念。“天河精气聚我昆仑——”,吸气……安静,你要想着天河很深远很深远的地方,从那儿往你脑袋里聚气。“天河精气聚我昆仑——”……后边这个吸气一定要非常认真地、很细微地往里边吸。想着天河很远的地方往昆仑这儿聚。“天河精气聚我昆仑——”……收功时,两手落至混元窍前,养一养气。

现在绝大部分同学应该都感觉到一念音的时候,脑子里边昆仑那个点有那么一点微微的振动。知道了这个点的位置,就要经常往那儿聚气,里边气多了,就灵明了。就光练这个,也可以练出超常智能。以前就是练这个功,反复这么念。念、念、念,动作越来越小,小、小、小,慢慢就不怎么动了,就光用脑子这么一聚、一聚,脑子里边的动作越来越小。手转得很小,意念在脑子里边转圈。转圈、转圈、转圈,慢慢里边就比较灵明了,功能出来了(一般都是感知功能)。给人查病后,先不要给别人讲,先问一问病人。有的时候你想说就说也行。比如你说他腰疼,他说我不疼。“你动动看”,一活动他才知道真是有不舒服,过去有这种情况。如果你想练功能,就反复这么练,练得很安静,就不知不觉感觉到东西了。感知功能出现之后,基本上是不分距离的,可以近,也可以远。

二、专一心念

你要想出功能,要想查病,得精神专一。本来练天剑诀也可以专一,可是有些同学光练这样的功,容易开小差,念着念着,他就不好好念了,跑神了。这就说明我们的精神自控能力不够。所以,我们就加了一个功法专门来练精神集中。精神集中本身就是来加强我们的能力的,你一旦能够练得精神集中了,气足了,超常智能就可以用了,无论发放外气也好,接收功能也好,能够集中,它就可以起作用了。

咱们教材把过去的书引了点儿,它关系到咱们练功的基础问题。我给大家把这段书念念,给大家加强一下意识里边的作用。由于这一千多年来,佛家、道家把功能说成神通了,所以他们解释这个问题时就把它神学化了。而真正中国的古典气功在秦汉以前的著作,对它作过精辟的解释。我们引用的《管子》里边的这段话,就是讲要把精神专一起来。“专于意,一于心,耳目端,知远之证。”本来心和意应该都属于意识活动,但是古人认为意和心还不完全一样。意念要专,只想一个东西,把想的这一个东西和产生精神活动的心结合起来。专一专到哪儿去呢?专到心上来。打个比喻吧。同学们以前学习的时候,要背外语。背字母啦,背单词啦,那也专了,但那样专不行。意专不光专一于一个简单的精神活动,而且要专一到心上来。什么叫专于心呢?心就是自己的意识功能,就是要把那个专专到意识上来。自己想自己这个意识,这实际上就是内向性运用意识,精神不往外放。不想什么具体东西,精神要集中到那个无形无象的意识上去。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都很端正,不受外边影响,它自己能够独立起来,当你达到这个精神境界的时候,你再一想外面,就能“知远之证”,外面有什么东西就可以知道了。古人讲的这个道理很简单,也是讲的真话。就是因为我们不能这样专,所以就不知道远处的东西。“能专乎,能一乎”,句后用问号也行,用惊叹号也行,意思是让你要专,要一。“能毋卜筮而知凶吉乎?”当你能够专,能够一了,不需要靠算卦,就能知道未来吉凶祸福。说是“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能不能把这个意念停止下来?自己能不能想到自己上来?能够做到这样,就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不要去问人,自己意念一止,归到自己意识当中来,安静,思索思索就能知道不知道的东西了。“故曰,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你安静、专一,精神专一到心,想、想、想,想你不知道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什么呢?……”想想想,想不出还安安静静地想,注意到虚,在虚静的状态下想,你或者听到说话的声音,或者突然知道了,明白了,就好像有鬼神教你一样,但这并不是鬼神的力量,而是你自己的精气,高度集中后发挥了它本身的作用。因为管子本身有功能,他根据自身的体会,认为这些都不是鬼神力量的缘故。我们同学们看过电影《拿破仑》没有?多少里之外的马队在走,已经走到哪儿了,他能知道。拿破仑早期布兵打仗别人都不理解。他是有功能,《第三帝国兴亡》里边也写过这些东西。那为什么拿破仑最后还是死了?因为这功能还有不确定性,光靠功能还不行。既要靠功能,也要靠常态智能方方面面的东西。到最后拿破仑被囚禁起来了,别人给他送进去了一个象棋的棋盘,本来是帮他越狱的(棋盘下边有个越狱计划),可惜他也不知道,就拿它下棋。等他死了多年之后卖了这个棋盘,才有人发现里边有个越狱计划。专一之后,功能就出来了,很多人会有功能。管子讲得很科学:“抟气如神,万物备存……四体既正,血气既静,一意抟心,耳目不淫,虽远若近,思索生知。”“抟气如神,万物备存”,是从“能专乎,能一乎”那接下来的。你如果真正把气抟聚起来了,气很灵通了,到神的层次上去了,这样万物都在里边了,实际上是万物的信息都在里边了。他讲这些道理,我们体会,实际是你在用特异功能的时候,一开始不熟悉,脑子不会一下感觉到。那就做几个开合,一开,再往回一抟,抟起来。你很平静,这么抟的时候,里边有感觉了,因为你把外边的信息抽进来了。要查哪一个,你意念往那一放,往回抟、抟、抟,抟进来了,你就感觉到这东西了。身体要正,胳膊、腿四肢要正;血气要达到静,不能很躁动,然后意念抟到心上来,把意念归到无形无象的心上来。眼睛不看东西,耳朵不听别的东西,集中精神来想,远的近的都一样,你只要一想就知道了。这个道理讲得非常明确。我这一说,你就开始这么想。散、散……再往里边抟、抟、抟,聚、聚、聚,聚到脑子里边去,到脑子里边还聚,很轻松很轻松。然后往外放,放、放……放到远处去,一放就空空荡荡的;再往里聚,聚进来……聚到脑子里边,脑子还是空空荡荡。就这样反复空空荡荡的,你一想,脑子里就出来了。有的一想这个事物,脑子里边出形象了。一想张三,就开……聚……开……往回聚……张三的形象在脑子里出现了。这是你认识到的、知道的东西聚起来了。以后慢慢聚不知道的东西,往回聚……脑子就出现这个东西了。就反复这样练。这本身也是在通过精神集中开发超常智能。有了这种集中专一本身,功能就有了。就光练专一心念,也能出功能。(同学们可不要认为我讲的这些东西都是平行的。)

我希望同学们碰着病人,就安安静静地想,然后把他的病给他说一下,试试看。这样一做,有不少人就应该能说对。想对了,怎么办呢?再做,要敢于多做,脑子做得多,就能够灵了。有一个对了,你就不敢做了,那不行。在教练员班有一个新疆的同学,他听录相课后就直接去做,查了几个同学都对了。他在大气场里边想家里边什么样子,然后给家里边打了个长途电话,还真是那个样子。但他有点骄傲,觉得自己不错了。你求他,他又不做了,说这伤气。一年之后,功夫不仅没有长,还不如原来了。因为在气场里边有功能,是借助了气场的气,你自己不练它,功夫出来了也不行。你自己想对了,就去用,越用越灵,会聚天河气了,再去用,对你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图片

练专一的方法:掐肾水诀(大拇指掩住二三四指的指甲,小指伸直),掌心向上,小指相接,置于混元窍。(练超常智能的时候,每做一招一式,你都必须要精神安安静静,都得是“四体正,血气静”,精神集中。)安安静静地自然呼吸两三次,然后慢慢往起抬,把混元窍的气也带起来。到了胸部华盖穴,转掌心向内,继续往上升,到了山根(两内眼角连线当中和两眉间连线当中之间这个斜坡正当中)这儿点住,往里边一按。因为往上升的时候,是从里边带着气升上来的,那么一按,气把里外连上了。然后肘和臂往下落,转成两个小指外侧贴住。同学们做的时候要睁着眼睛,如果现在不注意看,两个小指是看不着的。然后两个手指头立着往外分,沿上眼皮慢慢拉开,注意两个小指之间这条缝,缝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手指往外拉至眼眶外面。在颧骨和额骨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小缝缝,它是中医里的一个针灸的穴位,叫瞳子髎(瞳仁叫瞳子。髎就是空的穴位。这个穴位属胆经,是通着瞳仁的),在外眼角这个地方稍高一点点。两手拉到瞳子髎上,两眼的余光往外看,小指的边还能看着一点点。小指轻轻地按一按瞳子髎。过去这个穴位也是一个保密的穴位,正一派练功就是按这个穴位,再有就是按鼻孔里边这个穴位 (参看功法学中脏真归元法)。别的门派用的是瞳子髎这有一个穴位,内眼角这有一个穴位,印堂这是一个穴位,还有眼上眶正当中这儿也是一个穴位。过去他们练功能就是揉这些穴位。不过他们练时还念咒。其实念咒是让你精神专一的。念这个咒请这个神,念那个咒请那个神。那个神来了,神从这儿进去出来、进去出来……慢慢功能就有了。过去他们是这样练的。我们现在不搞这个东西,就这样按摩就行了。点按瞳子髎之后,两个小指往里边并合。眼睛看着两个小指头。原来是两个手指头,他们往一块一挤,两个分不开了,成一个了(这跟咱们视力有关系),变成一个圆锥形的了。你只要把手放平,点住山根以后往前看,就能看到这个圆锥。意念就注意圆锥的尖尖(有的稍微高——点,有的稍微低一点)。有少部分人的视力提高了,两边的四指比当中的圆锥高,当中的那个锥就更小了一点点,有的锥点连有小虚线。你感觉圆锥低,实际眼睛注意点、集中点在山根这个地方。如果用一只眼睛看,左眼能看见左手小指左侧,右眼能看见右手小指右侧。如果两只眼睛都睁开,就两边都看着了,当中没有阻隔,形成一个圆锥。所以这么一注意一集中就出个圆锥形。

集中精神看它。大拇指往外张一点,手不要将面部压得太紧,而且肘往外分一点,这个点也就更清楚了一点。注意看它,看一会儿,眼珠、头就发涨,你呆着不管它。放松了,安静下来,集中精神看锥点,看着看着,流眼泪了,眼珠发涨,头发涨。涨得厉害了,意念就往混元窍收一收,和混元窍连一连,气也就连起来了,气往山根这儿集中。练得眼发黑,看不着东西了,你还继续注意看,看不着也没关系。一般情况下,我不主张一次看很长时间,因为有的人头涨得厉害。涨得厉害以后,就把手往外边拉,拉到瞳子髎这儿点一点,揉一揉,放松放松。这样先把视力往当中集中,再往外开开。做这个不仅是练一般的专一心念,而且能恢复眼睛的视力,练练功,各种眼病及视力不正常的,很快就好。反复这么做。当然有的同学不是那么非常地疼,能忍受得了,不动也可以,就这么按着看着,慢慢调呼吸,注意吸气,可以结合着引天河水往里边聚气,这么做下去,功能就开开了,天目这儿就慢慢起作用了。大家在收功的时候,一定要把瞳子髎这儿多揉按一下(过去叫放火),最好正反各揉它一二百圈,把集中在头那儿的火气放开。如果你集中看圆锥后,没有放火,有时还能把眼睛摧得发红,发炎,过去叫跑了火。揉完之后,手慢慢地下来,落至混元窍,养养气。练时要精神集中,安安静静。方法很简单,就是反复练。不过过去练功不注重神通,所以不专门练它。武术气功要求目力集中,眼要硬,一看人,眼睛要放光。所以以前不这样练。我们加了几个穴位按摩。因为咱们这个功是把几个功法结合在一起,穴位按摩不但直接对这些穴位起作用,而且加强了眼睛的集中和分散的力量。以前那样练是练目力集中的,那样练更容易头涨。

同学们现在体会一下:把手拿起来,跟眼一般高,离头约一尺半远。注意小指之间的缝,往回收,收近了,两个小手指重叠,上面就没了,就是一个小圆锥。注意这个圆锥,稍停一会儿,然后往前拉开,直至把两个手看清了。又往回收,回来又看不清,又是一个圆锥了。来来回回这么做。这么练眼睛也发涨,等眼睛不涨了,就说明气血通得比较好了。过去由于练武术不讲究练透视,只是练目力集中,也没有让脑子很好地去安静,他集中看手指头,反复看,慢慢在黑天没有灯的情况下,这个手指头也能看见,就练成夜眼了。过去武术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夜眼,大夜黑天照样能看见东西。他就练这个目力集中,把神气练充足了。同学们愿意这么看看,也没关系。但是你这么看手指的时候要注意:意念既要注意手指头,又要注意脑子里边的清静。手这么来回,你不分辨它,脑子里边很安静,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手指没有就注意这个圆锥点,有了慢慢再看它。但是咱们还是要以咱们这种练法为主。因为这个外开的练法对整个睛睛的调节功能比较强。如果光往当中看。不往两个外眼角开一开,你真是练得太厉害的话,两个眼睛往一块对,就练成对眼了。因为咱们的精力、气没那么足。练武功的人气比较足,他不搞外气治病,完全练到形了。他练功要立眉瞪目练杀气。咱们练气练得比较柔和,如果往这儿聚的力量太强,就有练成对眼的可能性。往里聚,再往外开,把这两个力量都强化起来。手指拉至外眼角,眼睛的余光看手指,这样就把视野给扩大了,把两侧靠后都看见了。过去说“眼观六路”(前后左右划为八路,六路为前四路加上靠后侧的两路),就是这个意思。咱们一般的视力,周边都看不清。可你要慢慢练的话,能集中,旁边也能看得清了。那就需要我们精力集中。把分析的能量加大。下面我带着大家把专一心念法练一遍。 

端身正坐,目平视前方。两手拿肾水诀,小指相接上升到混元窍。安静,自然呼吸,周身放松。诀指慢慢上升,手在外面升,意念想里边气往上升。慢慢升到胸部,到喉下,转掌心向内。手继续上升,气在里边上升。往上升到山根,小指点山根,把手上的气和里边的气接住。安安静静往里边收收气。臂和肘往下落,两个小指外缘慢慢接在一起。手往两侧分开,诀指点在瞳子醪,两眼的余光看着小手指指端。小指点一点、揉一揉瞳子髎,一点一揉,精神集中。这个穴位通着眼的深部,这么做能提高眼的视力,能够把视力里边的全息性增强。两手小指沿上眼皮往里合,合到山根,小指并合点住山根。注意小指相合成的圆锥体,注意圆锥点。自然放松,安静。你只要一精神不集中,手指边就出来个缝缝,它就不是圆锥点了。两眼集中看圆锥点。圆锥是模模糊糊的,它不像个真正的东西,那是视觉模糊的现象。安静,注意圆锥点。安静,安静。有时稍稍一动,手的形象就出来。可是一集中,就又成了圆锥。安静,不要动。注意圆锥……。现在精力已经比较集中了,头里边要放松,一放松整体就要出来,常态智能一疲乏,超常智能整体性就要显现。两手慢慢往两侧分开,点住瞳子髎,眼睛余光看着手。小指正反揉一揉瞳子髎。两小手指慢慢往里合,眼睛注意看着它。小指轻轻地点住山根,集中精神注意圆锥顶点,大拇指不要把鼻腔压住,稍微向外分一点,手轻轻地和面接触。精神集中,注意看圆锥顶点。精神集中,全身的气都可以集中了,气就流通了。两手慢慢分开,点住瞳子髎,正反揉一揉,眼睛的余光看着手。就这么轻轻地揉,可以把头上的气、身上的气都带动起来。……两手贴着上眼皮往里合,合进来点住山根,注意圆锥。肘肩要放松。全身都要放松。你越集中往当中看,圆锥就越明显。非常集中了,圆锥就消失了,变成雾茫茫的了。安静,注意圆锥。……两手分开,点住瞳子髎,多揉一揉,把眼睛火要散开。眼睛余光要注意小指,这样揉气就容易发散了,眼就清亮了。好。两手慢慢放下。

这样揉一揉,尤其把外边揉了以后,眼就清亮。如果觉得眼还不够清亮,还有点模糊,不舒服,那就多揉一会儿。不一定用小指揉,用食指也行,中指也行,随随便便多揉一揉。揉的时候要左右对称。你可以正反各揉10次,反复这样揉。要是一下正反各揉 100次,往往容易把数记错。揉十次,如果你那样揉过后还觉得不舒服,那就用大拇指的指背贴着眼睛(闭眼)从里往外多拉一拉(这不是练开天目的,而是为了明目的),再把眼眶上边中间的那个点揉一揉,大拇指要从下往内再到上边,沿着这个方向揉转,不要转反。这样转就属于跟开天目有关的一个手法了。

三、心虚神静

其实心虚神静和专一心念,没什么更大的本质差别,但是又不相同,古人对它们分辨不清楚。心虚神静本身既是练功的要求,又是过去六大神通单练法当中的一个方法。练心虚神静要求精神安静,脑子里边什么都不想,心里没装东西,空空荡荡的。以前讲“心不存一物曰虚”,因为什么物都没有想,所以叫“不存一物”,叫“虚”;“神不着一念曰静”,神一个念头也没有,那才叫静。也就是脑子里头什么东西也没有,什么念头也没有。这是过去练所谓神通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功夫。你没有基本功,即使懂得它,也没有用处。为了让大家把这个道理弄懂,书中引证了一些材料。下面给大家讲一讲。我没怎么着重引佛家、道家的内容,因为他们把神通讲得太神秘化。我们讲神通(超常智能)引用的这部分材料,都是秦汉以前诸子百家的论述。这些论述没有宗教的内容,没有神话内容,而且简单直接地讲万物的本质,只不过那时候用的语言比较简练,所以人们一般地不容易达到它。我们现在学了混元整体观理论、混元气理论、意元体理论、超常智能理论等智能气功基础知识,我再讲这些问题就好接受了。

荀子在《解蔽篇》里讲过这个问题。什么叫解蔽?就是解除你蒙蔽的部分,使你能够全面认识事物,能够真正认识事物。这就得修炼,修炼方法就是“虚一而静”。他讲:“虚一而静”不是叫你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你平时可以有念头,但练功的时候,脑子里边就不能再存在念头。“神不着一念曰静”嘛!(“神不着一念曰静”不是荀子讲的。)他讲:“不以此一(念)害彼一(念)。”你现在练功就是练功,以前那些念头都不管了。你如果真能达到“虚一而静”,虚而且只有一个念头,专一了,专到静上去了,脑子里边什么都没有了,非常安静,这时候就又清又明,而且是“大清明”。那么这时候达到什么程度了呢?“万物莫形而不见”,万事万物,只要是有形的东西,你就不会看不到它,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这就得有个大前提:你得想看哪一个呀?古人他想不到看原子、分子,所以他们那时候就说不上分子和原子,因为他们脑子里没这个概念,参照系里没这个东西。所以,脑子里得知道有这东西,在这大清明境界里,想看什么东西,一想就看到它了。然后,“莫见而不论”,看见一物就能论述它。你用超常智能捉到信息看着它之后,只要有人认识它,他就能说出它是什么东西,以前说孔子到了晚年,问他什么,他都会说。你拿到信息一测量,它是干什么什么用的,有什么好处,就可以知道了。“莫论而失位”,没有论述得不恰当或张冠李戴的,一讲就讲对了,因为意元体里边有选择性。“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就在屋子里边坐着,对五湖四海的东西可以想看哪就看哪儿,对过去的事情、未来的东西也可以知道。关键是“虚一而静”。所以心虚神静是咱们练功、出超常智能的最根本的东西。一静下来就解决问题了。管子也讲:你如果真能达到形正神静,就能够“皮肤宽裕”(“皮肤宽裕”不是说象老太太那样,脸皮都松了,而是说皮肤里边气比较宽裕,气路比较多,皮肤分泌功能强),耳目都聪明,肌肉骨头也坚强;这样就可以出来功能,脑子里面好像一面清亮的镜子,看什么都清清楚楚。所以,能够静下来非常关键。

怎么样去正,去静?古人认为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地来锻炼自己,光练功不行。以前他们是用的自身的精气神,精气神不充足也不行。淮南子对这个问题讲得更清楚。“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眼睛、耳朵要清明,比较开放,很自然很深远,但是不能为外物所引诱而去羡慕他。听见什么声音,“真好!”把你引走了。看见什么东西,“真好!”把你引走了。这么一搞,你神就不静,跑出去了。你真能做到不受外界引诱,看见的,听见的,碰上的,都不能使你精神动,神总能在里边藏着,精神专一了,这样气就不往外走了。这是讲我们的感觉器官,那精神呢?“气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气志要虚静,要少想东西,高高兴兴、愉愉快快,没有什么嗜欲,像吃呀、喝呀、穿呀、戴呀,很平淡,生活当中自己内心里总是处于平平常常、高高兴兴的状态,不受外界的影响。看见实物了,听着声音了,也不想它,也不回忆,意念不想这些问题,脑子里得会虚。嗜欲少了或者没了,这样就能做到“五藏定宁充盈而不泄”。过去讲,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包括精神活动)都和心肝脾肺肾五脏有关系。脏真混元气直接和我们的神经活动有关系。虽然现在医学认为精神活动产生于脑,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五脏对神经活动、意识活动也是有影响的。如果我们不受外界影响,精神专一了,五脏就“定宁”(安定、安宁)了,它也不怎么动,也不受外边影响了。它没往外泄,气消耗少了,保存起来了,慢慢就充足了。“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在前边安安静静的基础上,五脏定宁,气充足了,意识往里边守住自己的形骸,不放出去,形与神合。神与形合,再确切一点说,应该守到形里边的气上去,但你要从守形开始。精神充足了,守形,守、守、守,就守到形里边的气上去了。守到气上去以后就可以“望于往世之前,而视于来事之后,犹未足为也”,知道过去和未来,这都是很自然的,都无所谓了。只要你精神集中,不受外面影响,气充足了,再神和气一结合,功能就出来了。

古人对这些问题的论述没有一点神秘,这叫真功夫,实本事,是道理也是方法,秦汉之前的著作都是高层次的大乘功法,理就是法,法就是理,理和法是融通的。有很多人不了解那时候气功的状况,说:“那时的气功水平那么高,为什么社会也不怎么发达呀?”关键是人们的常态智能还没能够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搞发明创造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去做出一定程度高层次的东西来,这是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你看武侠小说,削铁如泥的宝剑尽是汉朝以前的东西,汉朝以后出的宝剑就不行了!那时惊天地、泣鬼神的那些器械都不是像现在这么做的。《庄子》里讲:有一个古人制作乐器,他先斋戒七天,自己都觉得没有身体了,然后到山里边去选木材。他看这木材,已经不是木材,就是一个器械。选好了,把它拿回来,自己练着功,在气功状态下制作乐器。他是这样弄出东西来的。现在人们认为《庄子》都是寓言小说,其实它不是,那是真真正正对干事的描述。所以古人有些好的东西做出来后,后人怎么也想不通。70年代在咸阳秦始皇墓出土文物中有一把宝剑(秦始皇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非常地锋利,轻轻一压,一拉,几十页纸一下都断开了。咱们现在的宝剑都做不到这样。拿到有色金属研究院化验,发现宝剑外边镀的是铬,那时候又没有电镀,是怎么搞上去的?怎么也想不通。1979年他们问我:“老庞,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我说:“这事呀,现在不搞气功的理解不了。这把剑在哪打的我不知道,他打剑的那个地方水里边含有铬。将剑拿锻火烧红了,锻、锻、锻,搁水中一蘸,锤呀、锤呀、锤呀,再烧再蘸再锤。这个样子。那水里边有铬,他在气功态下,反复这么做,铬就上去了。”过去人家有了本事不是说拿这本事给人透视,他精神专一干那个去。现在科学发展了以后,再拿气功这个功能去干事情,一般的人认为这是高不可攀的,所以就做不到了。古人他们有不少人有了功能后,搞治学修身去了,都去修自己。他们不理解这种神秘,以为这是上天赐的,一般人自己不能去做。就不知道这本来是人的功能。心虚神静从理论上我们这么讲。

练心虚神静可以随便点,但练功总得有个威仪(身体的形态),应该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正确的姿式能引导气机正确流行,正确姿式熟了之后,就自然而然一坐就正,一站也正。可一般的人呢,坐或站得很正规,反而觉得不舒服不自然。姿式正确,气血流通好,为什么还不自然呢?就是我们没养成这习惯,已经养成了病态的习惯,不自然的习惯,所以一开始你坐正了不好受。现在练虚静,你还不习惯于坐那么正,就歪着扭着躺着缩着也行,往沙发上……偎依也行,只要是你自然了,舒服了就行。练虚静的时候,你就怎么舒服怎么呆着,舒舒服服、安安静静地呆着把身体放松。安静、放松,安静、放松,全身都放松了,这时再念“虚—音—”这两个字。怎么念呢?得非常非常地虚,那个声音是个虚的,不能念出来。你舌头微微地一动,微微地有那么一点气流就行了。声音非常地轻微,越念声音越小,越念声音越小……声音似乎就没了。念、念,念得非常非常地安静,越来越虚,虚、虚、虚……已经没有声音了,就是个虚的状态。慢慢体会这个状态,身体里边就进入一个心虚神静的状态。这样念“虚音”,效果非常好。

但是如果你不放松,身体不进入境界,效果也不行。你这儿生着气呢,瞪着眼念“虚音”,那就虚不开。神得会调整。如果回忆老师的声音也是虚音,不过老师讲的音里边有内容,这不虚。你回忆的声音也是虚的余音,没有真正发声。“虚音”得从两方面领会。“虚音”这两个字,原来是“xū,yīn”这么念。至于“xū,yīn”是哪两个字,以前老师都没讲。我琢磨琢磨,认为“虚音”这两个字更有意义。“虚音”是虚的音,吸气念呼气念都可行。念“虚”能够聚气,发这个音就有聚气的作用。我们用这个“空虚”的“虚”,你脑子要空虚。声音要空虚,不能发出来。再者,“虚”是什么意思也没有。你声音越来越小,意思越来越没有,慢慢就上空上去了。空和虚不是一回事情。什么是空咱们没见过,这个虚的见过。发这个虚越想越细,音越细越虚,里边越什么都没有,空空荡荡。你虚嘛,里边怎么能存下东西呢?里边没东西了,里边很虚、很空,很虚、很空。一念这个虚的音,里边什么都没有,那就空了。空、空、空……越来越空、越来越空……空虚、空虚,脑子空虚,意识空虚,意元体空虚,和大自然界混元气你也虚,我也虚,都融和起来了,各种信息可以进入脑子了。到这时候,你一动弹,就能感觉到里边动,有信息你也可以感觉到。这本身也能出功能。方才有的个别同学已经出现脑子里边“动”,而且动的很好。如果在那个时候你会想“这是谁呢?是什么信息呢?”脑子里边这么一动弹,那就应该虚了。但它含的内容不虚了,而是都集中到一点上去了,就把内容信息给集中了。一集中,那就是拿到的外界信息。你别看就这么简单,它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反复念“虚音”,念得要慢,越慢越小、越慢越小,小、小、小,……到脑子里边去,虚、虚、虚,越来越虚……体会这个音,体会这个虚,那个音越来越小……没有了,里边越来越空虚了。这样里边就清灵了。这本身就达到一个心虚神静了,就容易做到“虚一而静”、“大清明”境界了。你念“虚音”、“虚音”……越来越虚、越来越虚,虚、虚……脑子里边就很清亮了,那就叫清明。这么一来气很细微了,慢慢和神同化了,神和气同步了,神上外边接收的信息就能够进到意元体里边来,就能够直接反映它了。现在我带着大家练“虚音”。我这儿在念“虚音”,你在那儿就念。不念出声来,吸气也行,呼气也行,反复这样念,念、念、念,“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念的时候,下颏收着点,头微微有点低着。

安静。放松。两眼轻轻闭合,头部放松,胸背部放松,腰胯放松,腿放松,全身都要放松。安静。安静。安静。我们练心虚神静,用发“虚音”法来加强我们的心安神静,增加身心通透度,增强神虚能容、能辨的功能,增强意元体的灵明度。我们发“虚音”。

xūyīn——xūyīn——xūyīn——xūyīn——……(约8分钟)。慢慢体会到虚之后,你把那个虚往外一放,虚着出去,虚到很远,往外虚,往外虚,虚、虚、虚,跟大自然虚空虚,整个都虚,虚,往外虚,自己身体都觉得没有了,脑子也没有了。虚,虚出去,自己感觉不着自己了。恍恍惚惚,恍恍惚惚。虚的里边有灵,它里边很灵通。再往回想到头里边来,想到头里边也还是虚的,虚,虚,往里边集中,注意头脑里边虚,注意空间的虚,往周围虚,虚出去,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虚得无形无象。再注意头脑里边,意元体虚着往回收。不出声发“xūyīn”……(3分钟)。头虚了,里面虚,空空荡荡,虚里很明亮,很灵通,虚而灵,虚———空空荡荡,虚灵,虚灵。往外放,虚到外面空间去,外边也虚,空空荡荡。往里收,收到意元体里边来。里面虚,虚灵。虚静了,信息就进来,就能捉到信息了,大家就能感觉这些信息了。你自己要往里面收信息,要安静。虚灵,精神集中,意元体的超常智能就显现出来了。精神集中,精神集中,精神高度集中,用意念指挥自己。现在大家体察自己身体里边,从上到下,内视自己身体。慢慢睁开眼睛。自己随随便便活动一下身体。

虽然咱们刚才练功时间不长,但是这么养一养气,身体里边都比较舒服。一虚,通过场往里边一聚气,内外一结合,我们身体里边清气就多了,气的质量就比较清了,这样整个身体素质就发生变化了。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这么练习,一个人练,或几个同学一块练,都好。如果大家一起练,就有个同步共振效应。虽然大家没有按一个具体的口令来念“虚音”,可大家脑子里边都在念“虚音”,一边念一边体会,通过气流和发音口型变化,就自然促进了你身体虚,身体静,神安静。大家互相感应,练起来就容易。而且有的同学脑子比较灵一点,他脑子一动,动动动,动到一定程度,他里边有个良性的场的反应,对其它同学有良性促进作用。同学们练的时候,只要精神一跑,马上再默念“虚音”。这一念虚音,一体会虚音,心神就自然而然地和“虚音”的虚的境界结合到一起了,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练功方法。但是,练功不光是练虚静,我们现在要通过练动功把气练足。练功能的时候要虚静。咱们练智能功的动功有了一定基础了,有了一定通透度了,再反复练“虚音”,有时间就练,哪怕几分钟。同学们几个在一块儿练,一开始有个同学念着“虚音”,反复念几声之后就不念了,大家都练起功了,几分钟之后收功。这么练一练,素质很快就提高了。有的同学可能练几次,功能就变样子了。这样一虚一静,感应查病时的那些难受感觉就没有了,而且查病更加灵明,更加准确。同学们要多实践,来了病人,内外一虚一合,想他一下,有感觉就体会体会,多练就行了。

四、内外相合

正课前解答一个问题。有同学问,练吞气法时,吞下之后憋气的一瞬间,头中“轰”地一声响,整个身体仿佛被炸开了。飘飘忽忽,眩晕欲倒,仿佛置于海水之中,但还有知觉存在,什么缘故?出现这种景象是正常的,是当时意念比较入静、比较整了的缘故。

实施接收信息进行诊断的关键就是要达到内外相合。这个内指我们的意元体、我们的精神——主观世界;外指的是自然界。这两者本来按混元气理论是相互融通着的,互不妨碍。大自然界的混元气,虽然有有形和无形之分,但都是混元气不同的存在形式,人的意识、意元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无形混元气存在形式,这种特殊的混元气和大自然界的混元气本来是可以互相融通、兼容的。这么讲似乎内外相合就没必要去搞了。但要注意,彼此兼容并不是彼此结合到一起了。这个内外相合就是要我们主观的精神世界和客观存在物相结合。如果我们的意元体真正和外界事物兼容了,那么两者一合就完了,但事实并非我们想象那样。在前面讲超常智能机理的时候讲过,人的意元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躯体混元气的屏蔽。意元体可以向外面发散,但和具体的信息相结合之后再想收回来,就比较困难了。我们的超常智能诊断实质是接收信息,即意元体和外面的混元气结合起来、把外面的信息再带回来,意元体感觉到外界信息了,这样才能进行诊断。因此就有必要使我们的意元体能够很好的和外界混元气相结合,而且还要能够及时地反馈回来,通过参照系的认知模式加以认知。所以我们提了一个内外相合的问题。内外相合主要指的是这个意思——使得意元体和外面大自然的混元气相合,同时还能够把感觉到的信息收取回来。

讲内外相合,这本身就意味着要使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外面去合,这里面需要有思维的过程。光有安静的精神状态是不行的。因为这个“安静”里边没有意识活动内容了,这样,超常智能的实施就做不到了。其实对这个静,传统气功也讲过,如果练功中什么都不想,就一味于静,就进入了“顽空”、“断灭”,就不是正常的、正确的练功方式。所以佛家讲,练功的时候,内在的精神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思维,禅叫静虑——安安静静去虑;儒家讲知之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其实运用超常智能于诊断离不开思维,没有思维是不行的,实施超常智能过程中那种气功态,就是要我们内外相合。这个内外相合的思维过程是和自己精神、肉体紧密结合到一起的。先和自己的形体结合之后,再和更细微的气(神的层次、元气的层次)相结合(如果你只和一般气结合,就成了练武术、练一般气功内在的气机运行了),和自己的意识相结合,然后再和外面结合去就行了。这个过程,在传统气功里边比较古老的著作当中(不是宗教著作)讲得更清楚一点。列子讲:“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这几句话,就是说实施超常智能要做到内外相合。

怎么样去内外相合呢?先把自己身体和精神活动相结合,使神不外散。然后再形合于气,意念里把这个形体脱掉,就一个气的感觉了。我一边说同学们要一边体会。神和形结合,精神内守,守住自己形体。这个心和形,实际是意念和形相结合了,没有别的念头了。咱们讲整体观,一守先守人的整体,能守人的整体了,就把形体放掉,进而注意体会里边的气,恍恍惚惚,然后也不管这个气,就管自己的精神,里边更加虚灵了 (虚灵之气就成为神了)。这个虚灵往外一扩展,外面也成了虚灵了,什么都没有了,整个内外都虚灵了。这时,如果能够把意念微微的一动去想某个物体,那个物体就显现出来了,意注哪些声音,也就可以显现出来了,这里边一定要有一个意识选择的过程。如果选择的仅仅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虚灵状态(因为意识有选择性,它选择这个虚灵),其它的信息就不好接收了。古人练功就强调守着虚灵状态——“一灵独耀,迥脱根尘”,什么都不要了,就光要这个虚灵。智能气功不是这样。当你一旦感觉到这个虚灵状态,要应用时,内心里边还要微微的有这么一个灵知灵觉,这个灵知灵觉就会发放一个非常微细的信息,想往哪去牵动,它就接到哪,就认识到哪。你的意念去检查,就是接收;去改变,就是发放。所以这两个功能基本都是到了这种状况才起作用的。同学们要反复体会这几句话。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练功过程。一开始体会气合于形,意念和形相结合,然后体会和气相结合,气再合到神上来,神再虚灵了,一段一段练熟了之后,一次练功就可以形、气、神、无,几个过程一下下来了。但这是个功夫,不是我这一说大家就都能做得到的。要想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得从基本东西练起来。要想使得身体能内外相合,如果形体放不松,意念和形体就不能很好地结合。我们把总的原则讲了之后,再讲内外相合的具体方法。

(一)混元放松法

这个放松方法是我们根据过去的“太极混元神咒”改编的。过去练功(尤其是正一派的)讲练神,超度亡灵时往往要念混元神咒。它跟我们以前讲的“头顶佛世尊,口中念观音,身后是真武,身前是老君,左边是青龙,右边白虎神,弟子来到此,奉请护法神”差不多。这个咒是佛家道家结合的,我们要讲的“混元神咒”,则完全属于道家的 (民间宗教有时也用它)。我们研究之后发现它的实质就是让意念和全身的各个部分逐一结合,因为念每一个神的时候,你都得想一想它。那个混元神咒的词是:“一身之主心元君”,首先想一想心。心就是指精神,先想一想自己的精神。“左有青龙肝元君”,左边青龙大神是指肝。 “右有白虎肺元君”,右边白虎神是指肺。 “前有朱雀肾元君”,这个“前”不是指“身前”这个“前”,应该是在背部的前面,相当于肾。一般按照五行来说“朱雀”代表心,可是在传统的“混元神咒”中就这么写的,用它来代表肾。“后有玄武孔元君”,这个“孔”应该是指命门这个地方,那儿有个孔,是玄武大帝。“好逸好乐脾元君”,好逸恶劳,喜欢安逸,喜欢欢乐是脾元君。“好游好放魂元君,好动好静魄元君”,这指精神里的魂和魄了。前面这些是五脏,后面是七窍了。“明之于目眼元君”,这是眼睛了。“听之于声耳元君”,这是指耳朵。“闻之于味鼻元君”,这是闻味的鼻子。“好事好非口元君,好善好恶舌元君”,这个嘴和舌都是说事的。“三十六部陵元君”,这个三十六部陵元君,在过去没有一个正规的解释。三十六部指的是什么?曾经有过一个三十六宫。邵康节曾经讲过: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皆是春。对于三十六宫的解释有的说是上十二宫,中十二宫,下十二宫,称为三十六宫;有人说十二宫就是五脏六腑的精气神。这两种解释都不是很完整的。按照邵康节的说法,“天根”指的会阴,“月窟”指的百会天门,这两个经常来往。“三十六宫皆是春”,个别书上写了,说我们的脊椎骨是三十三节,即尾椎四节、骶椎五节、腰椎五节、胸椎十二节、颈椎七节,这是三十三节,又称三十三天,南天三十三天也就指这个。三十六宫就是这三十六重天,因为三十三天上面还有玉清、太清、上清三天。上三天那就应该是指小脑、中脑、大脑里边的内在世界了。一下从整个脊椎、脊柱的里边上来,想到头里面。所以三十六部陵元君就好象三十六个山陵一样的脊骨,一个小包一个小包这么起来的东西。“山林树木发元君”,相当于头发。“九江八河肠元君”,指大小肠。“五湖四海肚元君”,指整个腹部。“曹溪路上关元君”,指关元穴。“五脏宫君胆元君”,指胆。中医讲五脏六腹皆取决于胆。“能浮能沉手元君”,指手。“能清能浊足元君,”指脚。“好和好合意元君”,和合指意念。“太极未判混元君”,混元君指的是元气,是混元之气。“父母未分气元君”,指阴阳未分的元气。这里把混元和元气称做两个。混元包括了混元窍的位置,气包括气在周身的流动。“八万四千毛元君”,就是汗毛。“元精元气神元君,”元精元气元神。这样就把周身各部分都想了一遍,一边念就得一边想,这叫“做意”,用意念想。“吾身所属尽皈依,真人修炼以为神。”把我身上所属的东西都归属到它身上去,真人修炼即自己来修炼,把这些东西修炼成神,用神来修炼它。这个咒实际就是一个修炼的内容,是用来练神的。修炼神干什么呢?“拔断业根,超出天外”,业根指自己不正常的意念活动。“超出天外”,使自己没有念头、杂念了,就能超出天外,不在五行中了。这个超出天外是指自己的精神境界。“撞出虚空”,指意念集中了,神专一了,这个时候,意念超出天外,不在自己形体里边了,然后意念和虚空相结合了,“拔断业根,超出天外,撞出虚空”,本来是神化了的,是一个很神秘的内容,其实是指意识活动。“有难则护,有事来成(有的个别咒是“有事来告”,有事就来告诉我)”,有事来成就是有什么事情帮助成功。这是自己精神暗示。“如意变化”,随着自己意念去变化,自己想怎么就怎么着。“应候来临”,这个候可以当“时候”的“候”讲,也可以当作变化的景象来讲。按照那种景象、那种信号,你都应该来 (要什么来什么)。三山九候实际讲的是原始天尊。“吾奉三山九候如律令敕”,这也是一个咒。以上这个咒就把人体身形、内脏、精气神都包括了。你就一边念一边想,奉三山九候的这个令,意念集中,这么想、想、想……实际就是把你的神和形相结合了。“元精元气神元君”,神和精气神结合起来了。然后还要撞出虚空和这个“无”相结合起来。和无结合之后,若想做事情,危难时刻意念一想,它就来保护你了。其实是你自己一发意念,而扶危解恶了。有什么事,需要去干,意念一发出就成了。要想变化,就去变。想怎样着就怎么着——随意变化。这都是自己给自己加了这么一个意念。这里边是一个“灵觉”在起作用。这个咒就指的神形相合,神气相合,和虚空的“无”相合了之后再根据意念指令起作用。这就是混元神咒。以前人们念这个混元神咒,反复念,多少年出了功能、有了本事,感到来神了。其实不是外面的神来了,是你自己这个神——精神专一了,而显现出特异(超常)功能来了。

我们智能气功在“混元神咒”的基础上进行了积极扬弃,把好的精神实质保留下来,不好的东西除掉,而明确地提出这一修炼方法——混元放松法。我们用神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我们放松,解决内外合一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前面讲的心虚神静的基础上,默念“虚音”二字直到心也虚了,神也静了、没杂念了,进入虚无状态,达到心虚神静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地练神和形相结合。意想:天门放松,天门开张,头皮放松(可用眼眉抬一抬额头,使头皮动—动,动头皮能调整神,帮助精神专一入静),放松印堂,两眉间放松,两内眼角放松(这样一放松就会有一点内在的、微微喜悦的心情),面部放松,耳朵放松,鼻子放松,口舌放松,颈项放松,两肩放松(把肩微微的往上、往两边撑开的放松,去找百会,百会往上一领,气就合一了),胸背放松,肺放松,心血管放松,膈膜放松(膈膜放松尤为重要),胃胰放松,肝胆放松,两肾放松,大小肠放松,膀胱放松,生殖器官放松,会阴轻轻上提,前后二阴封闭,上肢放松,肩肘腕掌指放松,掌心手指放松,下肢放松,胯、膝、脚腕关节放松,足心放松,脚趾放松,全身各骨节之间放松,全身的毛窍都要开张放松。我们依次这样想,就和那个混元神咒很仿佛,但是比着它又要深刻全面了一点。睡觉之前安安静静地养养气呀,聚天河精气呀,然后专一心念呀,心虚神静呀,之后躺那儿,按着从上到下的顺序从头上往下想,放松,放松……。每放松一遍之后,给自己加个意念:要“神形相合,灵知灵觉”或“神形相合,虚灵明静”。如果后面一遍没完睡着了,睡就睡了,这样睡觉第一可以少做梦;第二,要做梦是气功梦;第三呢,也许睡着睡着觉就能出功能(练这个放松法是很自然的)。这种放松法还能使人进入催眠状态,所以自己要加上我明天几点钟起床的意念,到时候你就可以按时醒了。我想将来必要的时候,咱们灌这么一个录音,加个“气血流通”,“虚灵明静”的意念,睡觉之前就放。康复班再加上个“气血流通,百病不生,身体健康,疾病消除”的意念。反复地一遍一遍地放,慢慢放着、放着睡着了。睡着了还这么反复地放它两钟头,睡着觉就等于练了功了。咱们在练混元放松法时,关键是每念一个部分,认真地结合,认真地想,认真去体会,这样神形合好了,神定住了,里边有个“灵明”的意念,将来用的时候,意念一动就起作用了。

我们智能功把古人好多的咒加以扬弃,为我所用。像这些东西,还是我在早年搞针灸的时候搞的。过去针灸里边有很多治病的咒,反复一琢磨,一体会,觉得是穴位。我记得在1961年,我下农村支援农业的时候,那时候给人治病有时也还念咒。其中就有一个是“我今邀请三光至”,一念这个咒一切灾难、妖魔鬼怪都跑了。我在念这咒时一想:哎呀!不对呀,三光就是日月星三光,左为日,右为月,上为星。日、月、星三个穴位,三个穴位一扎针,好多神经官能症就缓解了。有的闹邪魔歪道的,在日月星一扎也起作用。咒有好多道理。我们这个混元神咒实际是意念和身形相合的一个修炼方法,我们扬弃了过去的咒,保留下积极的东西,搞成这样的混元放松法。

(二)穴位开张放松法

放松穴道的目的是为了使其更好地开张,便于内气外气很好地结合。因为咱们正常人的气是通过穴位出入的。智能功选择大的穴位,使其开张,内气外气加速流通。使内外统一性增强,就把人本具的这个功能强化起来了。下面介绍两大组穴道。

1.天地人三关穴

天关、地关、人关,在我们《五元庄》里都有了,咱们都知道,这就不多讲了。咱们练的开三关就是通过练功来把这些穴位张开。

图片

2.十三门

咱们在功法学里已经讲过几个十三门,在此介绍体九宫十三门。

(1)体十三门穴名:天门、地户、玉枕、身柱、命门、印堂、膻中与玉堂之间、脐、大包、京门、混元窍。

在怎样练好捧气贯顶法里边讲过,就是在练捧气贯顶手导引的时候,每碰到一个穴位,就在那儿加意念点一下,往当中想一想。

练法:①先闭地户、会阴收缩、微微上提,地户穴闭住。然后,②开天门。一般传统功法口诀是“开天门,闭地户”,开天门在前面,闭地户在后面,我们就和传统讲法不一样了。如果天门还没有开的,用中指摸摸头顶的矢状缝,用中指点住,轻轻下按,一边按一边振颤,同时发“ē—é”音,把天门冲开;天门开了之后,转第三声“ē—ě——”,收外气。发完音之后,舌尖抵住上腭,手指轻轻接触所点部位就会觉得那儿有个跳动感,有的出缝了或出洞了,这都是开天门的景象。③松印堂。想着这个印堂穴是直径一公分大的圆球,圆心就在印堂的皮肤稍稍靠里一点点,外面半个球,里边半个球。这个球随着呼吸涨缩,一呼气从立体的球中心向四面八方外散,一吸气,往当中缩。外散,就要向外面散,也有向里边散的,往深处散,要这么想:里外都散。一般一个穴位做三个呼吸,以后每个穴位都这样做。④玉枕,⑤膻中,⑥身柱,⑦肚脐,⑧命门,⑨混元窍,⑩左京门,⑾右京门,⑿左大包,⒀右大包,一共十三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想像有这么个球(身体里边半个、身体外面半个),一吸气,往球心当中聚,一呼气从球中心往四面八方放散,也向那个穴位的身体里边放散,等里边有放散感觉以后,觉得有一根是往中线上通的线,一下通到里边去了,每个线都要往当中那儿一通。每个穴位都感觉到进到里边去了,要会这么想。当两个大包穴用意念想过了之后,最后用中指轻轻点住,要注意人体周身、皮肤里边有这么层模模糊糊的气态人。一吸气,往里边聚,一呼气,往外散,也在扩张。在意想了十三门之后,最后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它是使人整体性的内外扩张气机统一的一个必要措施。这些功夫都是要随时随地集中精神练。过去按照老师们的讲法,这些都要专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