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苏联红军职务、军衔

 9tx22v工人 2021-11-19

一、苏德战争初期(1941)

1941年6月22日,军事史上规模最宏大、战争最慘烈的苏德战争正一式爆发。苏联红军指挥官职务、军衔的对应关系如下(加黑体为基准军衔):

①苏军总部

国防人民委员——苏联元帅

副国防人民委员、总参谋长——苏联元帅、大将、上将、中将;

战略方向总司令——苏联元帅、大将;

②方面军级

一级军区(方面军)司令、军兵种司令,总后勤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军械部部长——大将、上将、中将;

③集团军级

副总参谋长,各总部副部长——中将、少将、上校;

一级军区副司令、参谋长,一级军区空军司令、炮兵主任,

二级军区司令,集团军司令——中将、少将、上校;

④军级

一级军区司令助理、副参谋长,二级军区副司令、参谋长,军长——中将、少将、上校;

⑤师级

师长,副军长、军参谋长——少将、上校、中校;

⑥旅级

旅长,副师长、师参谋长——上校、中校、少校;

⑧团级

团长,前旅长、旅参谋长——中校、少校、大尉;

⑨营级

副团长、团参谋长——少校、大尉、上尉

营长——少校、大尉、上尉;

连长以下略。

政工人员在部队中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政治副司令、政治副职及政治部主任等,军衔较同级正职首长低一至二级,但权力很大,对部队战斗、行动有最高决策权。这个对应关系,是当时因“肃反”造成军官、尤其是高、中级军官严重缺乏,而大量提拔政治坚定、出身清白、年富力强、敢想敢干的年轻军官的结果。

二、苏德战争结束前后(1945)

随着战争规模扩大,苏德战争结束时苏联红军拥有1200万作战经验异常丰富的大军,并于1943年增设了军兵种主帅、军兵种元帅等高级军衔。

对日本关东军作战前夕,苏联红军指挥员职务、军衔的对应关系如下:

①最高统帅部

最高统帅——苏联大元帅;

最高副统帅——苏联元帅

②方面军级

副国防人民委员、总参谋长——苏联元帅、大将、上将;

方面军司令——苏联元帅、大将;

空军总司令,炮兵、装甲兵司令,工程兵主任、通信兵主任一一军兵种主帅、军兵种元帅

总后勤部、总干部部、总军械部部长一一大将、上将;

(尤其是主力方面军司令的军衔普遍高于副国防人民委员、各总部部长,也是对主力方面军司令的最高奖赏)。

③集团军级

副总参谋长,方面军副司令、参谋长——大将、上将

后方军区司令一一上将、中将;

突击集团军、近卫集团军、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司令——大将、上将

海军、空军副总司令、参谋长——军种元帅、上将;

兵种副司令、副主任、参谋长,坦克集团军、空军集团军司令——军兵种元帅、上将

(随着空军司令部扩编为总司令部,军种副总司令的编制军衔已经高于同级别的方面军副职、集团军正职,为战后海军、空军升格奠定了基础。)

④军级

集团军副司令、参谋长,军长——上将、中将、少将;

⑤师级

师长,副军长,军参谋长——少将、上校、中校;

⑥旅级

旅长,副师长、师参谋长——少将、上校、中校;

⑦团长——上校、中校、少校;

⑧营长——少校、大尉、上尉;

⑨连长——大尉、上尉、中尉。

随着战争结束,现役官兵战功卓著,军级以下军官已经形成了一职两衔的事实。

三、新中国成立之军官职务与苏联红军之比较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全军军官评定级别之时,师级以上设置:

一等:军委主席副主席、总司令,

二等:大军区司令员政委,军委委员;

三等:正兵团,副兵团,准兵团;

四等:正军级,副军级,准军级;

五等:正师级,副师级,准师级。

当年苏军驻华军事总顾问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级别设置太多,必然会出现军级以上军衔偏高、师级以下军官军衔偏低的不合理现象,确实有一定道理。

苏军大军区到师一级仅有方面军、集团军、军、师、旅一共5个级别,对应“苏联元帅~上校”的6级军衔,并实行“一长制”。

而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大军区到师却拥有4等11个级别,对应“元帅~上校”的7级军衔,对比之下,苏联方式可能更合理一些。

我军通过增设大校军衔暂时解决了这一难题,但是少将军长、大校师级军官的编制军衔始终低于国际惯例的中将军级、少将师级、准将旅级,至今仍然无法解决一一毕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10000多名师级以上军官

降低省军区、军分区的编制等级,同时减少1~2个军官等级,应该是今后军制改革的一个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