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2、搞清植物养分吸收途径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

 文明世界拼图 2021-11-19

所有高等植物已经确定需要16种必需营养元素,但需要量之间差别很大。有的是百分之一如氮、钾等;有的是千分之一,如硫等;有的是万分之一,如铁等;还有的是千万分之一,如钼等。但是无论多少,都是不可代替的,都是高等植物必须吸收的。见图1:

文章图片1

图1:看高等植物干组织中的不同养分百分率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离子态养分,一个是有机态养分。目前是以离子态养分吸收为主。养分离子从土壤转入植物体内包括两个过程,即养分离子向根迁移和根对养分离子的吸收。现分别叙述如下:

1、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养分离子向植物根部的迁移,一般有3个途径:即截获、扩散和质流。见图 2。

文章图片2

图2: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的3种途径①截获②质流③扩散

(1)截获。植物根与土粒是密切接触的。当粘粒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根表面所吸附的 H*离子两者水膜相互重迭时,就能发生离子交换。据放射性钾作追踪试验证明,植物根和粘土粒接触后,是确能进行离子交换的。一般情况是细胞外的氢离子和粘土外交换性阳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这种交换称为接触吸收。有时根部也能分泌各种营养离子如钾离子,如果与粘土中的氢离子相接触,同理也能接触交换,这种交换称为接触排出(水稻生育后期就出现这种现象,叫养分倒流)。实际上接触交换作用是非常微弱的,因为粘土表面与根表面距离要非常近才有可能。从图3可以看出,离子靠截获(即接触交换)吸收离子态养分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有些离子如钙离子通过截获一般比较多些,其次是镁离子。

文章图片3

图3:粘土矿物与根外氢离子的接触交换

(2)质流(集流)。离子态养分可以通过质流而进入根表。影响质流的主要是植物蒸腾作用和土壤溶液中离子态养分的浓度。当气温较高,植物蒸腾作用较大,植物需水较多时,使根际周围水分不断地流近根表,土壤中离子态养分也就随着水流达到根表。当土壤中离子态的养分含量较多,供应根表的养分也随着增加。氮和钙、镁主要就是由集流供给的。

(3)扩散。根对养分的吸收大于养分由质流迁移到根表的速率,这时根表面养分离子浓度下降,同时根周围土壤中养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出现根际某些养分亏缺,如是根表与附近土体间产生浓度梯度。高浓度养分向低浓度扩散,土壤中养分则向根表迁移。

以上养分迁移的3种过程在土壤中是同时存在的。现引用 Barber在粉砂质壤土玉米试验资料如下表:

文章图片4

图4:看三种途径

总之,截获取决于根表与土壤粘粒接触面积的大小,质流取决于根表与其周围水势的大小,扩散取决于根表与其周围养分浓度梯度的高低。植物截获、质流、和扩散是离子态养分到达根表的三种途径,能否吸收是与根系活力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死亡了的根系,就算是离子养分到达了根表,那也是极难进入根系内的。

2、植物根系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离子态养分无论是截获、集流、扩散都能到达根系表面或进入植物细胞内。凡是养分进入根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的,称为主动吸收,例如逆浓度吸收。养分进人根细胞内不需要供给能量的,称被动吸收(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腌咸鸭蛋就是被动吸收,把太咸的鸭蛋放在清水里,就是被动排出。靠的就是扩散)。养分进人根细胞内需通过细胞膜。细胞膜的组成为蛋白质、脂类物质和水分,它对离子的透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膜上有各种蛋白质和酶,现已观察到有 ATP 酶,它与能量代谢有关。所以它又与养分的主动吸收有关。现分别说明养分的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

(1)被动吸收。离子态养分可由截获、扩散或集流先进入根中的“自由空间”。它是从细胞壁到原生质膜,还包括细胞间隙。因为细胞壁带有负电荷,所以阳离子进入根中较阴离子多,而且在很短时间内就与外界溶液达到平衡。在最初阶段阴、阳离子的吸收属被动吸收。

植物被动吸收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和植物根的阳离子交换量以及根的自由空间有关。离子态养分的来源除来自土壤外,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产生碳酸,碳酸离解为H和 HCO离子,可与土壤中阴、阳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而被吸收。

(2)主动吸收。据分析资料证明,植物体内离子态养分的浓度常比外界土壤溶液浓度高,有时竟高达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而仍能逆浓度吸收,且吸收养分还有选择性。目前,从能量的观点和酶的动力学原理来研究植物主动吸收离子态养分,并提出载体解说和离子泵解说。因为太抽象,在此不赘述。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途径是交互作用的。比如从逆浓度主动吸收现象看被动吸收,也不难解释,有的养分靠被动吸收,有的靠主动吸收,有的被动主动兼有。所以离子的扩散、集流以及离子的交换只能说明离子态养分吸收的一个现象,而不能说明植物吸收养分的原因。比如说,逆浓度主动吸收有时还是离子养分扩散的原因。所以说事物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绝不是孤立的!

文章图片5

图5:磷钾肥的扩散性差,就要施到根系附近,最好是整个耕层都有肥。如果表施利用率就不高。

4、搞清植物养分的吸收途径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比如氮离子的吸收主要靠质流和扩散,钙镁离子的吸收主要靠质流和截获;植物养分在土壤中的扩散,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中水分含量,养分的扩散系数、土壤质地与土壤温度等。例如氯离子、钾离子、硝酸根离子在水中扩散系数较大,靠扩散吸收效果就好;而磷酸根离子扩散系数则较小,移动性小,施肥时方法不当就很难吸收(水稻苗床施用磷肥,就是要把磷肥施到秧苗根部,然后插到本田,这样有利于根系对磷养分的吸收)。土壤质地较轻的砂土,养分扩散速率当然比质地较重的土壤快,土温高的比低的扩散就快等等。这些元素的在土壤中的扩散性和对扩散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都是在施肥上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文章图片6

图6:氮肥、钙镁肥靠质流和扩散吸收,没有磷钾肥要求严格,特别氮的移动性特别好,施在地表也能利用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