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晓军: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与关键事件分析——“学习共同体”课堂观察引发的教育思考

 张福涛lu70kpm9 2021-11-19
保障每一个人的高品质学习权

编者引:

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研究中,焦点学生学习过程观察法是走进学生、分析学生、帮助学生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无声”交流并有所发现?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陈晓军老师将通过对焦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分析,为大家解答“焦点学生学习过程观察法”背后的教育思考与启示。

图片

撰文 | 陈晓军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我在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对一位焦点学生进行了课堂观察,我除了在纸上记录外几乎“一帧不落”地全程观察他的学习行为和情绪状态,他留给我的印象是腼腆,紧张,慌乱,不太自信,不太专注,有时候想发言但是欲言又止,以至于自言自语。我觉得他就是陈静静博士讲的那个让她哽咽落泪的孩子。当我如此近距离地持续观察这样一个“学困生”的时候我的心情很不是滋味,一个学生十几年学习的状态会逐步演变成其生命的状态,一个学生在学校的失败和自卑会逐步转化成一生的失败和自卑!从教20多年来从来没有在一整堂课的时间内如此细致地持续关注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来没有如此精细地分析一个学生的学习逻辑!从来没有作为学生的角色去感受课堂的生态!

图片

下课后我制造了一个和他偶遇的机会,对他做了一个“采访”。我问:“你觉得这节课怎么样?”,他说:“我觉得这种方式挺好的,通过讨论使我思考得更加深入,比平时学得更多一些。”,我担心他这么讲是“违心”地投我所好,我说:“也可能是这节课时间很长的缘故吧?毕竟有75分钟,老师也提供了丰富的补充材料和小组分享的机会,但是,我观察到你的发言和讨论其实很少,而且你有走神,不够专注的情况……”,他说:“哦,我平时也不是太发言,今天可能太紧张了吧”。我说:“也是,这么多老师围着你观察,谁都会不自在的。另外,其实我是一个物理老师,我没有预习单,对这节课我完全是无知的”。听到我是一个“外行”,他惊讶得睁大了眼睛,表情也轻松了许多,一下子似乎显得不那么拘谨,说话也大声和流利了。对于预习单我一直有一个担忧,那就是学生可能会照抄参考资料上的答案而不是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得来,如果这样会严重影响预习的质量,因此,我特意看了他的预习单,询问了他是怎么得到预习单上每个问题的答案,他能准确地理解并清晰地回答我的问题。

图片

1. 

学习观察者要明确自己的观察定位

我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听课者,我们的注意力主要不在教师的“教”上而在学生的“学”上,焦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特点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观察者要学会一心多用,耳朵听着老师的“讲”,眼睛看着学生的“学”,脑中思考着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可以兼顾观察其他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获得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 

学习观察者不要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们须知,学习观察者在课堂上的存在已经改变了教学的真实环境,改变了“学习共同体”的场。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原生态的课堂,我们最好是无形的,透明的,不被感知的,我们最好是一个“试探电荷”。建议学习观察者课前不要和学生沟通,让他若无其事;最好让他觉得我们的注意力在授课教师那里。安全感是基础!不安全,学生就会“收”,就会“装”,就会虚假学习!安全、安心、安静是学习共同体基本的心理需求。

有的学习观察者为了拍一张照片而打断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和学生共享学习资料,或者好心地鼓励学生举手发言等等。不要干预!请记住我们在课堂上本身就是“多余”的,这个课堂与我们无关。

图片

3. 

课堂需要点燃每一个学生创造和创新的心火

“镜头很重要,但比镜头更重要的是镜头后面那个头”。观察很重要,但比观察更重要的是观察背后的教育观念。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唤醒,是传承,是赋能。教育具有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继承价值和创新价值,其中尤以创新价值为甚。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大师级的杰出人才?”,这个痛点的根源就在于教育中最不应该缺失的创新价值缺失了。要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首先要构建平等、开放、民主的教育秩序和教育环境,保障每一个学生平等的高品质的学习权,还要唤醒每一个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天性和好奇心,点燃每一个学生创造创新的心火,赋予每一个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究欲和内驱力。

4. 

弱化竞争意识才能树立“共同体”文化理念

文化先于制度,文化重于制度。要推进“学习同共体”教学模式首先要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从源头上反思我们的教育文化,改造我们的教育生态。文化的影响力隐蔽而又深刻,“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是“共同体”文化的课堂体现。教育需要高度警惕竞争的两面性,竞争是人的自然属性,协同是人的文化属性。教育需要弱化竞争,需要强化协同。因为竞争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常常带来破坏性,竞争也会极大地削弱大部分学生的安全感,因而是不符合“学习共同体”的文化特征的。笔者主张在教育领域不要过度强调竞争,更不要充分利用竞争,学习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和较量。“学习共同体”在附中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相适应的文化土壤和教育环境。譬如养花,需要关注土壤和环境,包括水、肥、光、温度、湿度、酸碱度、通风条件等要素。
教育的环境绝不仅仅局限于教室里,绝不仅仅局限于教学中,绝不仅仅局限于师生间,它至少囊括了学校围墙内所有有形和无形的一切因素。“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习共同体”需要的是校园里人和人之间充满了平等、包容、理解、接纳、尊重、关怀的土壤,去掉功利、浮躁、竞争、焦虑、紧张,让整个节奏慢下来,让整体环境静下来,老师才能微笑着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并做到不插话,不打断,不复述,不总结;在这种条件下,才能为“学困生”创造若无其事的优先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安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安静地倾听同伴的发言,安心地接纳自己的不足。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需要高品质的倾听,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问题充满关切,鼓励自主思考,促进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群体间的倾听会使不同的、多元的观点得到表达和尊重,改变线性的思考方式和人际关系。学习规则要充分保障每个人平等的学习权,充分思考自己的问题,轻声细语地交流,不打断对方,互相补充,平等质疑,组内发言按照约定的次序轮流发表意见,充分表达观点,形成小组共识性观点的同时也保留少数观点甚至“异见”,或者提出小组的疑问;组间发言共同发表,共同回答,互为补充。

图片

与“学习共同体”相伴而生的是小组制度,反思一下我们对小组的管理是否符合“共同体”文化?多年前我开始进行班级学生自治管理模式的探索,采用小组管理制度,错误地进行了量化排名,组间竞争,甚至听从了别人的建议:小组排座位及组内排座位均采用量化结果作为依据,量化分数高的组(人)优先选座位,结果呢?分崩离析!在运行了一个学期之后,当我们在班会课上讨论小组管理制度的利弊时,有一个男生勇敢地站起来反对这种制度,这个制度带来了同学之间情感的割裂,复杂了学生之间简单的关系,班级只有“小组”而没有了集体。于是在一次班主任总结会上我向大家郑重地反思了我的小组管理制度,并提出了我的选择:当我无法有效地控制和消解这种制度的弊端时,我选择放弃。最近我听说在有的学校里只考核小组的文化课成绩,每周一测,每周排序,按成绩高低顺序来确定挑选座位的优先权……,试想一下小组内成绩不好的学生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对一个未成年人来说这是多么残忍!这种封建时代的“连坐”制度怎么能出现在现代学校中?学校应该是文明的高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地方。

符合“共同体”文化的制度能激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抑制人性中的假恶丑。

5. 

好的教育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好的教育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共同体”课堂中不仅有好的师生关系,更有深刻的对社会关系的改良。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化,未成年人在步入社会之前在校园里要完成部分“社会化”。马克思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就是各种“教育关系”的总和:师与生的关系,生与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学与习的关系,家与校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传统教育中的社会关系是金字塔型,知识在最顶端,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拥有绝对的课堂权威,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或主动地接受,这样的课堂怎么能生长出与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息息相关的独立、质疑与挑战的品质呢?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回答出“钱学森之问”呢?这样的教育封闭、缓慢而落后,这样的师生关系反映到社会关系中则会进一步强化社会等级观念和权威意识。从这个角度上讲学习共同体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或者教学模式,它还兼有社会改良,价值重塑的重要现实意义。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是润泽的,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观在其中得以一一呈现,民主、平等、对话、倾听,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安全感,和谐而温暖,这样的课堂才能构建更加文明的,更符合人性的,更接近学习本质的教育关系进而改良社会关系。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知识“内化”,在内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科能力,养成学科素养,实现文化认同,学习绝不是在“内卷化”竞争中优胜劣汰。

图片

学生拥有鲜活的生命状态,因此教育更接近农业,我们最应该做好的是改良土壤和生态,改变校园里尤其是课堂上的教育关系,让每个学生自然地学习,真实地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成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幸福的体验,这大概就是教育的理想吧。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说:“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但追寻人生意义的过程是有意义的。”也许,理想永远也无法实现,但追求理想的过程一定是有价值的!
深度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理论与实践、课堂变革、未来学校发展趋势预测 、儿童创新素养研究
32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