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月20日,国内一流古典文学学者将齐聚上海师大,共同纪念这位学人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1-11-19

图片

  会议

  议程

会议时间:2021年11月20日  周六
会议地点: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西部)会议中心二楼报告厅
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一、开幕式暨《孙逊学术文集》首发仪式(9:00-9:45)

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 陈恒

( 发言时间:每人5分钟 )

1.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致开幕辞

2.上海师范大学前校长杨德广致辞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副主任、学部委员刘跃进致辞

4.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致辞

5.学生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潘建国致辞

6.文集出版方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刘赛致辞

7.文集揭幕: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查清华、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刘赛

8.线下参会者合影

(开幕式应邀出席名单见附录)

二、茶歇(9:45-10:00)

三、大会发言(10:00-11:45)

主持及点评:董乃斌、傅刚

( 发言时间:每人8分钟 )

1.左东岭:孙逊先生留给我们的学术启示

2.竺青:温暖的记忆——孙逊先生与《文学遗产》

3.卜键:君子之风——学术大家孙逊先生印象记

4.梅新林:孙逊先生红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5.王立翔:纵逸之才,博大之思——忆孙逊先生对出版事业的重要贡献

6.苏智良:孙逊先生对人文学科的贡献

7.曹旭:悼念孙逊先生

自由发言:黄霖、萧相恺、詹福瑞、郭英德、陈大康、胡亚敏、杜桂萍、谭帆、黄仕忠、廖可斌、张寅彭、朱恒夫等专家。

四、午餐及观赏孙逊、孙菊园夫妇上款书画展(12:00-13:45):主持:沈爱良

五、小组发言(14:00-15:30)

( 发言时间:每人6分钟,35分钟自由讨论及点评 )

线上第一小组:俞晓红主持;葛永海点评 

1.曹立波:“文史互证”何以可能——以百年红学为例的考察

2.魏崇新:孙逊先生对古代小说艺术研究的贡献

3.纪德君:明清小说中“宣卷”书写的文化审美意蕴

4.吴光正:孙逊先生的学术策划与学术研究

5.段江丽:缅怀孙逊先生——《红楼梦脂评初探》学术价值重估

6.李桂奎:孙逊先生的学人风范与境界

7.张昊苏:畸笏叟批语新论

8.张惠:突围“内卷化”——论孙逊先生红学研究

自由发言:张云、胡胜等专家。

线上第二小组(14:00-15:30):李虹主持;涂秀虹点评

1.万润保:“平播谁人第一功?”——《征播奏捷传》的叙事视角

2.汪燕岗:论“汉川善书”的来源及演变

3.李奎:孙逊先生与大陆的域外汉文小说研究

4.赵毓龙:边缘活力与《西游记》的多民族叙述

5.柏英杰:明清鼎革与传奇历史剧的“情本”转向——从《秣陵春》到《桃花扇》

6.周巍:《红楼梦》焦大人物形象辨析

7.罗紫鹏:“十里花中小隐主”考:兼论近代甬上人士的政治及文学活动

8.涂秀虹:孙逊教授的古代小说研究给予我们的启示

自由发言:颜湘君、何春根、王雅静等专家。

线下小组(14:00-15:30):罗剑波主持;陈维昭点评

1.苗怀明:引领学术风尚的先行者——阅读孙逊教授《红楼梦脂评初探》的一点体会

2.罗书华:为人不坏,曹雪芹不爱——复旦《红楼梦与人生》(2021年秋)课程导引

3.戴建国:解读《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福气

4.李九华:近代回族报刊文学的神秘性因素

5.张灵:晚清《儒林外史》文人评点群体考论

6.朱洁:解不开的西厢情缘:中日西厢故事女性人物之比较——以日本汉文小说《情天比翼缘》为中心

7.朱军:《红楼梦》“情本说”及其文学典范的近现代转移:从王国维到孙逊

8.陈剑鸣:与孙逊夫妇年轻时的交往

9.刘大鸿:孙先生的书生气

自由发言:刘晓军、钟明奇、钟翀、池洁、沈爱良、赵维国、施晔、柳岳梅、杨国明、杨绪容、龚敏、王琳、朱旭强、宋丽娟、李玉宝、张兰、邓屏、林惠彬、孙萌、沈梅丽、张蕾、周志洁、王乙珈、陈海燕、戴菲等专家。


六、大会发言暨闭幕式(15:45-17:30):主持及点评:宋莉华、梅新林

1.大会发言(15:45-17:00)( 发言时间:每人8分钟 )

陈维昭:开疆拓土,深耕细作,引领学术——孙逊先生的红学贡献

朱振武:学之大者,奖掖后学

自由发言:齐裕焜、韩经太、王秀臣、马自力、刘勇强、程华平、李超、罗剑波、周兴陆、周建忠、关四平、洪庆明等专家。

2.闭幕式(17:00-17:30)主持: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 董丽敏

《红楼梦学刊》主编孙伟科:孙逊先生对《红楼梦》作为经典建构的三个维度(8分钟)

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程国赋:孙逊先生和古代小说的突破路径(8分钟)

家属代表感言:孙思渊(5分钟)

主办方致闭幕辞:詹丹(5分钟)

会议通过哔哩哔哩同步直播,直播ID:23746157



附录:
出席名单一览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刘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竺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王秀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李超
北京大学中文系 廖可斌
北京大学中文系 傅刚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刘勇强
北京大学中文系 潘建国
北京大学中文系 周兴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郭英德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杜桂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张庆善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孙伟科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张云
国家清史馆 卜键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左东岭
首都师范大学 马自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詹福瑞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魏崇新
北京语言大学 韩经太
北京语言大学 段江丽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曹立波
南开大学文学院 张昊苏
南京大学文学院 苗怀明
江苏社会科学院  萧相恺
辽宁大学 胡胜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四平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谭帆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程华平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刘晓军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钟明奇
华中师范大学 胡亚敏
中山大学 黄仕忠
上海大学 董乃斌
上海大学 张寅彭
上海大学 杨绪容
山东大学文学院 李桂奎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俞晓红
广州大学文学院 纪德君
暨南大学文学院 程国赋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齐裕焜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涂秀虹
深圳大学 张惠
武汉大学文学院 吴光正
复旦大学 黄霖
复旦大学 陈维昭
复旦大学 罗剑波
复旦大学 罗书华
上海文史馆 沈飞德
上海文史馆 肖阿伍
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赛
上海古籍出版社 闵捷
上海书画出版社 王立翔
上海书画出版社 田松青
浙江工业大学 梅新林
浙江外国语大学 赵红娟
宁夏大学文学院 李九华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奎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罗紫鹏
扬州大学文学院 万润保
扬州大学文学院 柏英杰
浙江师范大学 葛永海
上海工艺美术学院 孙萌
上海工艺美术学院 沈梅丽
上海海关学院 杨国明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汪燕岗
南通大学文学院 周建忠
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 谢超凡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柳岳梅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龚敏
周口师范学院 周巍
九江学院 何春根
南昌大学中文系 朱洁
湖南师范大学 颜湘君
辽宁大学 赵毓龙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王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王雅静
温州大学 刘海霞
上海师范大学
林在勇、杨德广、陈恒、董丽敏、苏智良、查清华、俞钢、马英娟、陈昌来、洪庆明、朱政、张剑光、单虹、钟翀、李贵、刘民钢、曹旭、茆训诚、刘大鸿、朱振武、沈爱良、宋莉华、朱恒夫、严明、詹丹、池洁、赵维国、施晔、李玉宝、宋丽娟、朱旭强、张灵、张兰、林惠彬、邓屏、戴建国、周志洁、陈海燕、李虹、王乙珈、张蕾等上师大部分领导、人文学院教职工(不一一列举)
孙思渊夫妇、沙培德夫妇、许卢、李超(男)
陈剑鸣(旅美画家)

图片

孙逊(1944.1.29-2020.12.11),江苏丹阳人。1965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入上海师范学院(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工作。历任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逊教授曾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作协古典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编委,《文学遗产》编委,是中国民主同盟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中央委员。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副主编、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孙逊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著有《红楼梦脂评初探》《红楼梦与金瓶梅》(与陈诏合作)《董西厢和王西厢》《明清小说论稿》《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粹》《红楼梦探究》《明清小说丛稿》《古典小说精华选析》《金瓶梅概说》《古典小说精华选析》等著作近20种。

图片

孙逊教授不断拓展研究新领域,在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中国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等方面,均有卓著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权威刊物发表数十篇论文。近年来,他追踪国际学术前沿,把研究视野拓展至域外汉文小说,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东亚汉文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及国家和省部级一般项目多项,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域外汉文小说集成》。

1986年迄今,孙逊教授累计13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奖和邓小平理论与宣传优秀成果奖,《越南汉文小说集成》获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图片
孙逊教授不但投入大量精力于学术研究,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绩,且对教书育人和教学改革工作倾注了巨大热情。2005年,他主持的“文科基础学科课程体系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他主持的“中文专业双语双文化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实践”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015年,他主编的双语系列教材又获得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2012年,他获得上海市育才奖,数十年来,他培养了一大批学术骨干,其中多位成为名校领军人物。
1970年代,他是文化部《红楼梦》校注小组最年轻的学者;1980年代,他是上海师范大学第一位从讲师破格晋升的教授;1990年代,他身为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为规划各学科的长远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带领学科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进入21世纪,他依然关心学院建设,为中文学科倾注了毕生心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