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专家鉴定有用么?

 眉州闲人688 2021-11-19

今天说个有争议的话题,文物爱好者“找专家鉴定有用么?”。笔者先引用单院长的原话“单霁翔表示,他一直反对故宫的专家到公众领域去鉴定,因为跨界后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故宫博物馆不研究价格也不研究防伪”。笔者个人认为单院长的言外之意就是“故宫专家其实不懂鉴定”。

图片

▲老玉的包浆,润,韧,细腻

真正古玩圈是有眼光的真行家和有实力并有一定眼光的藏家组成。藏家的藏品由行家处来或其自有的特殊渠道,行家凭借自己的眼力从各自渠道购得。藏家变现的渠道则是转卖给行家或者藏家之间交换有无,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圈子。假如一个陌生的文物爱好者进店就问有没有明清官窑器,真行家如果正眼瞧他一眼就算输。

真正的古玩圈行家一般不会给文物爱好者鉴定,更不会收钱帮人看货,只有私交不错的朋友之间才会帮人掌一眼。行家只对自己的商品负责,别人的东西不允许评头论足,那是坏了规矩。

图片

▲老传世瓷器的包浆,微微起冻,起油,光泽内敛

扯了半天行家,现在该说说所谓的“专家”。专家是收藏热兴起后被媒体包装出来的一个群体。这路人很复杂,有一些曾经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有一些是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员,也有一些开过几年古玩店的店主,还有些就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

这些“专家”的鉴定活动都有两个特点

鉴定一定是有偿的,或是直接收钱或是开鉴定证书,形式不同核心就是收钱。

专家都是不搞收藏,他们不会掏钱买藏品,甚至由他鉴定过的藏品也不买。他们所谓藏品也是拿自己“专家”身份背书,以卖货为目的。

这些“专家”的鉴定依据总结一下两点

拿馆藏品忽悠。一般会说“这个把儿不对,这个盖儿不对”,最后来一句“博物馆的藏品多看多悟”。

拿工艺、手感,神韵忽悠。一般会说“仿的人一定很紧张,你看这根线条很拘谨”或者说“这一看就是新仿没有老物件的神韵”等等套话,空话。

笔者客观的从两方面看“专家鉴定”的现象。一方面文物爱好者一般没有专业知识并且藏品都是古玩地摊购买,这类渠道可以说基本不出高档真品。另一方面专家鉴定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行为,针对的客户群体便是拿着假文物的文物爱好者。因此他们完全可以肆无忌惮的说藏品一律是假,解释的理由也全是套话,空话。真正的行里人看这一现象简直是“满不懂遇见大忽悠”的一场闹剧。

文物爱好者找专家鉴定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流通变现,对于古玩行来说这类所谓的证书并不认可,行里人“不问来源只看货”。拍卖行也不会认这些东西,他们有自己的利益流通圈,具体笔者后面谈谈。

图片

▲老传世的瓷器胎骨起结晶状的包浆

文物爱好者找专家鉴定其实是被收了一道又一道的智商税,对于器物的流通没有半点作用。笔者想对文物爱好者们说,大家可以对文物有很大的兴趣,可以去博物馆看看欣赏,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去古玩地摊商店买点玩玩,切不可赌徒心理去搞收藏,被所谓专家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