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篇——舌尖上的春天 一 春色最动人,春色也可餐。这篇说关于舌尖上的春天。 好像大半个春天都没能和球友们乒乒乓乓了,一见面自是一番寒暄。女人们凑到一起,大多都会把话题放在餐桌上。 鲁美女询问我关于蒲公英根的食用,泡水喝是晒干好还是炒制。我告诉她,要炒制后泡水喝才香,那种清香是独有的。当然,任何茶都有它独特的香,各有千秋,无法比较。 于是,我们聊到了春天的野菜篇。 关于蒲公英根泡水喝的独有功效,百度如下—— 蒲公英是中医中常用的一味中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可用来治疗上火及炎症,如目赤肿痛、结膜炎、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肿大、胃炎、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妇科炎症、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阑尾炎等,适合爱上火的人服用,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 比如,时美女说,她的体质就不适合喝蒲公英茶。 关于蒲公英叶子的吃法,可焯水凉拌,可以与其它菜混合插渣腐,可以炒着吃。但是,今年春天,它在我的餐桌上直接是被蘸着甜面酱卷煎饼吃。 春天的苦菜清肝明目,和蒲公英食用上差不多,,亦是春天里药食兼用的野菜。它吃起来比蒲公英要苦,但蘸甜面酱卷煎饼吃,就别有一番风味,最好再捋上根春葱或者蒜苔,感觉那是很刺激味蕾的独特滋味。 她俩还说,前些日子一起去爬刘山采山菜芽了。 前些日子我也吃了两次山菜芽水饺。那是清明假期回娘家,邻居给了妈妈一包山菜芽,妈妈放了一点春韭,包了猪肉水饺,鲜香极了。 那日,楼上老奶奶又送给妈妈已经焯好水的一包山菜芽,然后妈妈就让我带回家,又吃了一顿。 刘山在哪里?我还第一次听说。她们就约我一起去,说既能爬山锻炼又能有采摘收获,是舒展筋骨,放松心情的一项好活动。不用多说,我当然觉得很美好。 平日的我,在县城里的活动范围,就像无形中孙悟空给唐僧画的那个圈:到南若是出了天桥,到北如果超过鸡龙河,那就是远方了,再走远就有点没做好思想准备的感觉。 再一打问,说是那里还能挖到山土栽花,心里就更蠢蠢欲动了。于是,干脆就下午去吧,下午孩子在校时间长,不耽误接,再过几天山菜芽就老了,不好吃了。 是的,春天的野菜各有它一定的食用时间,过期不候。 比如荠菜吧,现在就已经开花了不能吃了。野外的荠菜,春节期间就可以挖了。那时节,若是天气暖和,或者是第一场春雨过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野外的荠菜怎么样了。 但是,今年我没能去挖荠菜。春天的第一盘荠菜是在老家炒的,荠菜贴地而生,需要剜出来。小婶子剜得不多,就摘好都送给我了,我就毫不客气地带回去炒了一盘鸡蛋。 荠菜是一种百搭菜。若是做馅料,配猪肉、鸡蛋,荤素都可。自古至今,从南到北,它都是春天的餐桌上最普遍的野菜。 说到吃,总会想到顶级吃货苏东坡,他任扬州太守时,用鲜荠菜、白萝卜配上粳米慢煮成羹,放入少许调料,成就了一道清香浓郁的粥羹,被扬州人称作“东坡羹”。还在《春菜》一诗中写道:“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蒸白鱼可以撒上荠菜来提鲜,确实百搭。 还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用荠菜做面条的配菜。当代文人汪曾祺写道,他用新鲜荠菜焯水切碎,和切成米粒大的香干一同凉拌吃。 荠菜堪称是舌尖上的中国了。 二 说走咱就走。下午,时美女开车拉我们一同去刘山。 每到一个新环境,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切都让我新奇。啊,身边竟然有这样的一个所在。只见这里三面环山,温暖向阳,鸡犬相闻,幽静雅致,像是老家的大山空,又比那里更空阔,就像是无意间闯进了世外桃源。 跟着她们上山。山虽不高,但是较有坡度,数学渣在心里估摸着,这山体斜坡约有五六十度吧。一行行栗子树栽种在一层层山石垒成的梯田上。我呆看着,一时又灵魂出窍了,都忘了此行的目的了。就听她们在商量哪块山地会有山菜。 突然,鲁美女叫起来:“这不就是嘛!”低头一看,果然,在枯草间,冒出了一簇簇的绿芽。 采呀!这么一说,就像《诗经》里野菜篇写的那种感觉。 《诗经》中有很多关于野菜篇,就像其中的《芣苢》篇所描述: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那情景真是载歌载舞的欢喜——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采呀,采呀,这节奏多么明快,可见采野菜的人们是多么兴致勃勃,多么欣喜雀跃。 我们也是啊,一边惊叹着,一边不停地掐着嫩芽,发现越是枯草堆里冒出的越是胖乎乎的鲜嫩,越是峭壁上钻出来的越是青绿可爱。 一边采着,一边讨论明天的山菜芽包子又可以上餐桌了。我这资深吃货还要对她们做面食的技巧进行指导工作。和她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学历不高,吃历可不浅。 不知不觉中我们爬上了山,她们又惊叹起来:这松树下的山土多肥沃!啊,我差点又忘了挖山土的事。于是放下山菜芽袋子,又铲了半鸡皮袋子山土。鲁美女还看到了一件稀世珍宝——干牛粪。讲到牛粪,这和餐桌上的话题有些跑偏,就此打住。 还是要说餐桌上春天的野菜。 时美女又说到吃白蒿。于是,我又对她们说,这个春天里,我都对餐桌上的白蒿做了些什么。 关于吃白蒿的时间,俗语说“二月茵陈三月蒿,四月后的茵陈当柴烧”。二三月刚发出的嫩芽是草药,能清热保肝、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是良药材,但是在四月后,它就没有效用了,只能当菜了。 我用它焯水打汁,和糯米面做过红豆馅的青团,但家人都不太喜欢吃太粘的食物,就用它做了夹糕,即夹在馒头里面,又糯又暄,带着淡淡的艾香,口感很好。若是再过几天艾蒿长出来,用艾蒿的嫩芽打汁和着糯米面做夹糕颜色更青绿美味。 白蒿还可以撒上面粉,抓匀,然后上锅蒸熟,用蒜汁拌着吃,又辛辣又糯软,比较下饭。 若是拌上少许面粉,打上几个鸡蛋,蘸着油炸,也是美味的。 早春,在娘家,邻居婶子挖了很多,要送我和妹妹带着,还笑说是作为对回娘家闺女的回礼。其中有邻居表示对它味道的怀疑,一个奶奶就说,怎么不好吃,煎鸡蛋就怕你吃得连舌头都咽了。 野菜真的有那么好吃吗?关于口感,各人有个人的喜好。但是也反映了物以稀为贵的事实。小时候我就爱和伙伴们一起去地里挖野菜,但要是让奶奶做着吃,她就很反感,说从前吃野菜吃顶了,那时总以野菜裹腹,吃得是够够的了。 但是,挖野菜真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小我就喜欢。这不,又回到小时候了。 快到孩子放学时间了,于是美女们帮我拿着盛山菜的塑料袋,我拖着半袋子山土,我们就像刚打完虎的武松一样,趔趔趄趄下得山来。 整整一下午的时间采了一塑料袋山菜芽,若是按价钱算来,一斤四五块钱不够费事的,但一份小欢喜是无法计价的。 |
|
来自: 新用户3601tvjQ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