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端阳节/薄海岚

 新用户3601tvjQ 2021-11-19
   

                
                   这个端阳节

                     一

可能是因为屈原和汨罗江的故事过于悲壮,影响了后人的认知,于是,大家都认为端午节不能道快乐,祝福语是:端午节安康!

其实安康与快乐并不相悖,安宁健康,这是快乐的基础,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端午节,在我不知愁滋味的从前,一直是快乐的,那个时候掂量不出历史的沉重,那份简单的快乐只是来自于对粽子的期盼。

小时候,节日的快乐从五月初四就开始上演了。那浓浓的粽香,在乡村的胡同里氤氲,直沁入心脾,直浸到梦里。从梦中醒来,看到了清晨妈妈系在我们手脖上的五线,第一件事就是跑下床去掀开满铁锅的粽子,深深吸一口,就连灵魂都沉浸在了特别的香气中。

快乐,是因期盼而来。

全国上下,大江南北,吃粽子是端午节的美食标配,是特别的仪式。但其实,现在每一天都可以吃到粽子,平时也经常包,但是浩博不喜欢吃黏软的食物,比如年糕、夹糕都不爱吃,也就淡了包粽子的热情。

结婚二十年多来(除了去年没能在家包粽子),端午前,我都是在娘家包了又去婆婆家包。多少年了啊,五月初四下午回去,都是婆婆泡好了糯米,煮好了粽叶,等着我回去包。那份场景也许再也不能重复了,那份因人等待而有的节日热闹感也不复存在。

可是,这是仪式。少了包粽子的环节,这个端午节不越是淡而无味了吗?还是决定在家里动手包一些,带回老家去。

两点,浩博去缤纷鸟学画,闺女躺在床上看手机,我开始包粽子。

浩博不在身边,家里就安静起来,只听得空调机的嗡嗡声。手在粽叶与糯米间迅速起舞,思绪也在安静中漫舞。不知不觉坐了两个小时,八斤米也包上了。这才感觉浑身上下都是麻木的,站起来走几步,走出了僵尸的姿势。

四点多,孙同志回来,带着我们和一大锅粽子回老家。

孩子的姑姑美玲在老家里,也包了有八斤米左右的粽子。哎呀,这么多粽子,可怎么了得。先是愁了一下。

晚上,两个人包的两份粽子,煮了两锅。但心里还是没有隆重感。第一次,锅底红红的火焰照亮的不再是那个矮小的身影,映红的不再是那张苍老的脸。

以前总嫌她没白没黑地劳作,不知道休息。可现在,多希望,她能够还在忙忙碌碌;以前总希望她扔下手里的拐杖,大步往前走,可是现在看着寂寞的拐杖,多希望她能下床,拄着拐杖尚能自理。

婆婆说话越来越听不清楚,依稀听懂了她的叹息:“唉,一年了!”一切她都记得那么清楚,是的,她躺在床上已经一年整了。

晚饭后,小棚里的电灯下,孙同志在烧火煮粽子。我坐在床边陪婆婆说话,感觉猜都猜不出她说的是什么,但还是一遍遍问她说的什么,认真和她交流。每当我领会错了她的意思,她就无奈地笑,也还是一遍遍说给我听。

我不知道她的余生里,我们和她还能有多少哪怕是这样的交流。她越来越没有力气,就那样一点点地衰竭下去,似乎说话都没有力气张开口。因为疾病,我们只能无奈地看着一个仅七十出头的老人,就这样渐渐灯尽油枯。

即使这样应该是悲哀的场景,我依然很庆幸。记得去年此时,我和她的儿子正在临沂人民医院病房里陪着她,拼尽全力拯救她挣扎出死亡线。此时,她能安静地躺在家里,不是应该庆幸吗?

                    朋友圈截图   去年我的端午节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对林语堂的话才有了体会:“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陪婆婆住院的那几个月,我总想起这句话,他把“睡在自家床上”作为幸福人生的第一条。确实。

即使她需要儿女,即使她已经是儿女的负担,可是,如果没有她,人生空虚的部分会永远无法填补。

比起健康的老人,她是不幸的。可是她拥有儿女的细心照顾,她拥有更多的关心和爱,她又是幸运的。

我们不能决定她生命的长短,能做的就是让她的余生里活得有尊严,能得到更多的爱与温暖。

晚上,摇下护理床,为她清理了大小便,听懂了她说的一句话:“你们快去睡吧!”

有人问我给婆婆处理大小便愁人吧?我若是说高兴肯定会不信。不能体会我的心情,那是你没见过一个可怜的老人遭受过的大小便不通的痛苦。总之,当你经过了最糟糕的时候,你才会对这仍不如意的一切心存感恩之情。

夜里一点多,听见她连连打喷嚏,起来关上了空调,帮她接小便、翻身。四点多又听见她叫唤,又接小便一次。然后给她喝水,看她用吸管怎么也没力气把水吸上来,就用匙子舀水喂。

经过一夜,她的衣服潮湿有异味,于是调温水端来给她擦拭身体换下衣服。

她又沉沉睡去。我躺在沙发上看了会手机,想起今天打算回娘家一趟。又觉得应该留在婆家,陪两个老人吃端午饺子的。以前的端午节都是在这里的吃饺子。于是,躺不住了,不到五点翻身起来,在煤气灶上烧小米粥,然后和面剁馅包水饺,留给老人吃。

六点半,水饺煮熟,嘱咐公公几句,我们带着粽子启程回娘家。

从前的端午节,都是婆婆给我们装上大包的粽子,恨不得让我们都带上。

又是端阳,一切却都不同了。


按风俗,端午节的午饭是饺子。

在娘家,和妈妈一起米豆包饺子。她说谁谁给了一大包,谁谁又给了大一包,她吃不了,回头让我带上。

“妈,你以后不能总要别人的东西了!”我嘱咐着妈妈。因为自从我们村里搬新楼以后,邻居都不再是一个门里的,就觉得妈妈要外人的东西不好。因为总是让邻居送这送那的,该耽多少人情。她却说,人家好心送来的,你不要好吗?

虽然不同一个门里,但是邻居们的好,对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总是令人感动,哥哥一大早就在群里发照片,感谢好邻居!——他出门就看到邻居把一束艾蒿给放在门口。

艾蒿辟邪,也是端午节的标配。

哥哥回忆他小时候送礼物的故事。那时,妈妈让他去二娘家送一块豆腐,结果二娘怎么也不要,他觉得不能拿回去,就非要放下。结果,他被二娘和大姐连同豆腐一块抬了出去。觉得送东西人家不要,真是难为情极了。

二娘是妈妈的老闺蜜,前些日子走完了她九十多年的一生。九十算是高龄了吧?可是想想从前,总觉一生还是太快。

一边包饺子,妈妈一边叹气,她最近心里又纠纠结结。因为端午节前夕,我的二舅去世了,她非常遗憾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手足连心啊!

水饺包了两盖顶,又炒了几个菜,忙忙活活一上午,连窗外刷刷的雨声似乎都变得虚无。临沂二哥回来上喜坟,大家又午饭又团团围了一桌。二哥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他喜得孙女,当爷爷了。

放在二十年前,大多数人都会对生女有遗憾之情。现在三胎放开,大多数家庭却又喜欢生闺女。多子多福的年代过去了,现在一般家庭若是一口气生三个儿子,怕是得愁死。

我对夫涵弟弟说,养闺女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赶紧要二胎生个闺女。他憨厚地笑笑说,想是这么想的呢!

三叔问我回娘家带了什么礼。有些尴尬了,只带来了一包粽子,临走妈妈却又给收拾带回去,还带上小姨送的土豆,邻居们送的两大包米豆,还有鸡蛋鸭蛋鹅蛋满满一箱、又提上一袋面粉。满载而归。

想起哥哥讲过的故事,说从前有个闺女回娘家,临走时东划拉西划拉,还觉得不尽情。回头看见老爹的长胡子,就拿剪刀要给剪下来,说回去好换根针使。说完故事,他会取笑说,恁看看俺还有胡子可剪吧?

送闺女坐高铁回校。端午节又过去了。

这个端阳节,岁月静好。祈一句安康送给所有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