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血窗口 “医生,我的血常规报告里有个上升的箭头,是有什么问题吗?要紧吗?” “医生,这些密密麻麻的数据我看不懂啊!” “医生,我的血咋那么黑啊?” ………… 别小看血常规,它几乎是所有疾病都需要检查的常规项目,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可以及时向我们发出“预警信号”。 今天,就为大家解答一下几个常见的血常规指标。 ![]() 血常规报告 白细胞计数的多少代表什么? 白细胞可以反映免疫状态,通常也是最直观的炎症感染指标。当人体遇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时,白细胞就会发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把它们赶出机体。白细胞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其战斗力的强弱,代表机体抗病力(抗感染、抗肿瘤等)的强弱。 战斗会消耗白细胞,而我们的造血工厂骨髓会源源不断“增兵”到血液中,保持机体战斗力。如果骨髓造血功能不良或受抑就会造成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有五种,职责各不相同。中性粒细胞主要对抗细菌感染,嗜酸/碱性粒细胞参与寄生虫免疫及过敏反应,淋巴细胞主要对抗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可对抗多种细菌及病毒感染。 中性粒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分别预示着什么? 中性粒细胞增多往往预示: 1.各类全身或局部细菌感染,如小孩易发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阑尾炎、肠胃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急性创伤、中毒、溶血、心梗、大面积烧伤等应激状态时以及某些肿瘤也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3.如果是明显或恶性增多的话,要警惕白血病的可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 1.病毒性感染,如流感、水痘、风疹等,部分G-细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如伤寒、疟疾; 2.物理化学因素,放射线、苯、铅、汞化学品以及某些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甲亢药等; 3.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不良)、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IRP)等。 淋巴细胞的变化预示着什么? 增多常见于: 1.某些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2.结核、梅毒、弓形体感染、某些慢性感染等; 3.明显增高要警惕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4.婴幼儿、新生儿淋巴细胞比例相对比成人高,宝爸宝妈看到不用紧张哦! 减少常见于:放射病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如果发现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异常,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还会推片染色,在显微镜下细细观察是否有异型或异常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偏高考虑什么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高于正常范围,且有皮肤瘙痒、喷嚏不断等过敏症状,首先考虑有没有过敏性疾病。其他不常见的疾病,如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都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异常。 血红蛋白偏低是贫血吗? 血红蛋白是判断贫血的常用指标,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就称为贫血,可见于多种疾病: 1.最常见的就是由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贫血,即营养不良性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3.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 5.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如各种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肿瘤患者经某些药物和放射治疗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减少。 血红蛋白减少会降低免疫力,同时也会引发各种不适感,如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无食欲以及乏力感等,甚至引起身体严重缺氧,进而危及生命。目前,可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输血的方式纠正贫血问题。 红细胞计数这一指标的作用是什么? 其临床意义基本同血红蛋白类似,都是作为贫血判断的重要指标。血常规报告单上其他几个红细胞参数指标,如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联合血红蛋白可以协助医生进行贫血的详细分类,不同的贫血治疗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血小板减少存在什么风险吗? 血小板主要负责止血凝血。血小板的量过低,可能会经常出现皮下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DIC、白血病等。 但血小板如果明显增多,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 1.原发性增多: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 ![]() 血液标本 不同的血液颜色会反映哪些问题? 人的血液是不断流动的,自身有一定的稀释作用,因此,正常情况下,静脉血一般呈深红色,动脉血呈鲜红色。但血液颜色有时会有不同的表现,也会反映一些问题。 1.乳白色血液(牛奶血):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高脂血症者的血液。 2.黄色的血液(橙汁样血液):这是指抽血离心后,发现上清液金黄色晶晶亮,多半是罹患肝胆疾病或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病等血液病患者的血,也常见于新生儿黄疸患者。 3.暗紫色血液:血液呈暗紫色,其实是体内缺氧的表现,如有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肺气肿、重度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时,氧合能力差,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导致血液呈暗紫色;少数情况下意外氰化物中毒时,血液中缺氧,血液会呈暗紫色。 4.棕黑色血液: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可能是误食了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如泡菜、咸鱼、工业盐等。 5.蓝色血液:这其实是某些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病人在医院治疗时推注了药物后,使得血液标本呈现蓝色,主要受药物影响。 ![]() 血液标本 做血常规需要空腹吗? 常规血检一般分为血常规、生化指标、免疫类血清标志物及激素水平等几大类。 1.血常规包括大家熟悉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项目。 2.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营养状态指标、心脑血管标志物等多类项目。 3.免疫类血清标志物及激素水平包括甲状腺功能、胰岛素、生殖激素、肾上腺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传染病类血清标志物等项目检查。 血常规检查不需空腹,但做其他化验项目,例如血生化检查,则需要空腹。体检时,血常规检查经常跟其他项目一起做,所以一般医生也会建议大家空腹来检查。此外,血常规检查是可以少量饮水的。 (本文图片来源: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