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初建时还有一场定都之争, 孙中山的构想最初最初是这样的

 bjptsg 2021-11-19

对于一国来说,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定都问题。首都,往往是一国的政治中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而伴随而来的还常常是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表现的尤其明显。而中国历史上的古都往往包含了很多重要的考虑。从中国的历史看,历朝历代关于都城的选择,多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位置适中、交通便捷,而且地势险要之地。统治者对都城的选择均十分慎重,主要是从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仔细分析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等城市莫不如此。

中华民国建立时,首当其冲的大事就是定都问题。此事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再次将刚刚推翻了帝制的中国送上万劫不复之路。所以,当时的有识之士和革命领袖都对此问题极为关切。而从后来的历史来看,中华民国的首都经历了几次变迁,确实也给政权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在孙中山最开始构想中,新政府的首都应该对首都的选址极为慎重才行。由于中国的地大物博,孙中山认为应该设立“一都四京”才可以更好的发挥首都的作用。关于这个构想,“四京”指的是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南京(广州)、北京(顺天)。而“一都”是武昌。他说“武昌扬灵于大江,东趋宝山,四日而极,足以转输矣。北望襄樊以镇抚河雄,铁道既布,而行理及于长城,其斥侯至穷朔者,金陵之绌,武昌之赢也。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可见,孙中山先生对于京都的选择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才决定了这个方案。辛亥革命后,武昌地处中原腹地,乃九省通衢,是辛亥革命诸次起义中第一个在省会城市取得成功的地方,况且又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因此,将首都设在武昌是顺理成章的事,也获得了多数省份的支持。但后来由于军情吃紧,在武昌开会时将临时政府设在了南京,等到孙中山从海外归来时,此事已然成了定局。所以南京成了中华民国第一个首都。

后来由于革命形势的转变,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此时首都问题又开始被提上台面,而这一次的争论是到底首都应该定在南方还是北方。这看起来是南方北方的问题,实际上却是革命党与保守势力的拉锯战。要知道,此时袁世凯在北方的势力尤其强盛,此时的北方实际上还处在清军的统治之下。在此背景下,袁世凯当然希望将北京定为首都,以方便其势力的发展。这样的情况自然被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所不容,所以究竟是将首都定在北京还是定在南京一时之间纷争四起。无论是在民间报纸上还是政府官员之间,大家都在争论不休。有的人支持将首都定在南京,也有的人主张将首都定在北京。无论是哪一方都有各自的理由,而且看起来也都十分的充分,谁也难以说服谁。

直到后来袁世凯以北方政权尚不稳定为借口,并且以“退居田园”做要挟执意将北京定为首都。要知道此时的北方大小军头遍布,能管束治理这些人的朝野上下出了袁世凯之外确实难以找到第二人。如果袁世凯放手不管,新政权又将陷入纷争,无奈之下,孙中山只好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的要求,最好也以将北京定为了中华民国的首都结束。

从此北京成了中华民国的第二个首都。这一局面直到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南京重新成为首都,北京改为北平。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民国政府又将首都迁往重庆。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再次将首都迁回南京。但是直到最后孙中山先生“一都四京”的构想都没实现,想来如果实现的话又是另一番样子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