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组织学●液态结缔组织(血液和淋巴液)

 元亨技术 2021-11-19

液态结缔组织(血液和淋巴液)

一、血液(Blood)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抗凝血:

上层——淡黄色——血浆(90%为水,其余为轿浆蛋白、脂蛋白、脂滴、无机盐、酶、激                                               素、维生素和各种代谢产物)

中间层——————白细胞和血小板

下层———————红细胞

不加抗凝剂 的血液:

血块

血清——淡黄色清澈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45%,一定形态,数量稳定

血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值:

红细胞:男400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350万~450万个/立方毫米

血红蛋白  男12~15克/100毫升血  女10.5~30.5克/100毫升血

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生理性改变:婴儿高于成人;运动时高于静止;高压地区居民高于平原地区居民

白细胞  成人4000~1000个,婴儿稍高于成人

有粒白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3%

                                 嗜碱性细胞0~1%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20~30%

                                 单核细胞3~8%

血小板:10万~30万  男  女


(一)红细胞(Erhthrocyte,Red blood cell)

直径7~8.5微米

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血涂片中央染色浅周缘染色深)

新鲜红细胞黄绿色,大量红细胞使血液呈猩红色;多个红细胞叠连一起呈串线状,称红细胞缗钱

红细胞有一定弹性和可塑性,通过毛细血管时变形

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血红蛋白为含铁的蛋白质,具有结合和运输氧气与二氧化碳功能

红细胞数少于300万个/立方毫米,血红蛋白低于10克/100毫升,为贫血,红细胞直径和形态发生改变

大红细胞贫血红细胞直径大于9微米

小红细胞贫血则小于6微米

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明显降低,中央淡染区明显扩大

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水分进入红细胞,细胞膨胀成球形甚至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为溶血;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事称为血影

血浆渗透压升高,红细胞内的水分析出过多,红细胞皱缩

引起溶血的因素:脂溶剂,蛇毒,溶血性细菌等

红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外周血有在大量成熟红细胞和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成人占红细胞总数 0.5~1.5%;新生儿较多,3~6%。比红细胞略大,煌信油蓝活体染色,胞质内有蓝色的细网或颗粒,是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网织红细胞具有一定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

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

衰老的红细胞:酶活性降低,血红蛋白变性,细胞膜脆性增加,表面电荷改变,细胞结合氧气的功能降低并且容易破碎;多在脾、骨髓和肝等处被巨噬细胞吞噬

(二)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

无色有核球形细胞,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分类:胞质有无特殊颗粒——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有粒白细胞——颗粒嗜色性: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1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rophil)

白细胞数量最多一种

形态:球形,直径10~12微米,核染色质呈团块状;核呈膜肠样称杆状核,分叶状,叶间有细丝相连,称分叶核。一般为2~5叶,正常人2~3叶居多

核1~2叶增多,核左移

核4~5叶增多,核右移

分叶多:衰老;某些疾病校生的中性粒细胞5叶或更多

杆状核:较幼稚

胞质呈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的淡紫色颗粒(嗜天青颗粒)和淡红色颗粒(特殊颗粒)

嗜天青颗粒:较少,紫色,占颗粒总数20%,色略深,较大。电镜下,圆形或椭圆形,电子密度高。溶酶体,含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消化分解吞噬的异物

特殊颗粒:较多,淡红色,约占80%,较小,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吞噬素杀菌;溶菌酶溶解细菌表面的糖蛋白

功能“具有活跃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自身坏死,形成脓细胞

寿命:血液6~7小时,组织1~3天

2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

形态:球形,直径10~15微米;核2叶;胞质充满粗大、均匀、略带折光性的橘黄色嗜酸性颗粒。电镜下,嗜酸性颗粒椭圆形,有膜包被,内含颗粒状基质和方形或长方形结晶体,含本性酸性磷本酶、芳香基硫酸酯酶酶、过氧化物酶、组胺酶等,属溶酶体

功能:变形运动;趋化性;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释放颗粒内物质,杀灭寄生虫。抗过敏,杀灭寄生虫

寿命:血液数小时,组织12~15天

3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Basophol)

形态:球形,直径10~12微米;核分叶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浅;胞质内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蓝紫色嗜碱性颗粒,可覆盖在细胞核上。颗粒可被甲苯胺蓝染成紫红色。电镜下,嗜碱性颗粒内充满细小微粒,呈均匀状或螺纹状分布,含肝素和组胺,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

功能:肝素抗凝血;白三希和组胺参与过敏反应

寿命:组织12~15天

4 单核细胞(Monocyte)

形态: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直径14~20微米,圆形或椭圆形;核形态多样,卵圆形、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等,常偏位,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胞质较多,弱嗜碱性,染成深浅不一的灰蓝色,有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颗粒内含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溶菌酶。电镜下,细胞表面有皱褶和微绒毛;胞质有许多吞噬泡、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具溶酶体结构

功能:活跃的变形运动;明显的趋化性;吞噬

寿命:血液1~3天;穿过血管进入组织和体腔,分化为巨噬细胞

5 淋巴细胞(Lymphocyte)

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6~20微米。直径6~8微米为小淋巴细胞(血液中最多);9~12微米为中淋巴细胞;13~20微米为林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数量多,核圆,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着色深,核占细胞大部;胞质很少,在核周包绕成一窄缘,嗜碱性,染呈蔚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

中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核椭圆形,染色质较疏松,着色浅;胞质较多,可见少量嗜天青颗粒。少数细胞核呈肾形,胞质有较多的大嗜天青颗粒称为大颗粒淋巴细胞。

电镜下,胞质内有大量的游离核糖体,其它细胞器不发达

淋巴细胞一般分为T细胞、B细胞、K细胞和NK细胞等

血液中T细胞占淋巴细胞75%,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占10~15%,分化为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或血栓细胞(Thrombocyte)

骨髓中的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无细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

血小板体积小,直径2~4微米,呈双凸圆盘状,受机械或化学刺激会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

血涂片中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

中央有紫蓝色的颗粒称颗粒区;周边部呈均质浅蓝色为透明区

电镜下,血小板膜表面有糖衣,细胞内无核,但有小管系、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细胞器,血小板颗粒和糖原颗粒等

功能:止血、凝血

寿命:7~14天

低于5万/立方毫米有出血危险

血小板颗粒:特殊颗粒(A颗粒)较大,圆形,电子密度中等,含凝血因子3、酸性水解酶等;致密颗粒较小,电子密度大,含5羟色胺、ADP、ATP、钙离子、肾上腺素等

血小板小管系:开放小管系散在分布,管腔明亮,开口于血小板表面,摄取血浆物质和释放颗粒内容物;致密小管系为封闭小管,分布在血小板周边,管腔电子密度中等,收集钙离子和合成前列腺素,血小板周边有环行排列的微丝和微管

二、淋巴液或淋巴(Lymph)

在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

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回流时增加淋巴细胞等成分,最后汇入静脉

肢体淋巴清亮透明;

小肠淋巴呈乳白色称乳糜(吸收大量脂滴);

肝淋巴含大量血浆蛋白维持全身各部组织液动态平衡;滤过防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