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 忤合第六

 修远兮 2021-11-19


“忤合术”是以反求合的方法。

“忤”,是忤逆、反忤、相悖的意思。

“合”是趋合、顺应、相向之意。

《鬼谷子》认为: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事物总在变化中,世间万物趋合与背反是普遍存在的,它们时而互逆、时而互补、时而互换,或者合于此而忤于彼,或者合于彼而忤于此,变化多端。

由此可知,“忤合”是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应变常规。



无论是凑上前去迎合人,还是转过身来离开他,都必须有适合当时现实情况的妙计。

事物的发展变化,既像圆环一样循环连接,又在每一发展阶段上各有自己的特点和现实背景,形成各种各样的发展态势。

应该反复探求事物的连续性和独立性,抓住不同事物的特点,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所以,圣智之人生活在天地之间,立身处世,治理天下,教化百姓,传扬名声,确定事物的名分。

必定依据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不同时机,抓准最适宜的天时,明白哪些地方有余,哪些地方不足,并据此来损益变化自己的决策,用忤合的道理去事先了解,让策略方针随着事态的变化而转化。

世上没有永恒富贵之人,做事也没有永远固定的样式。

圣人每件具体事情都参与,因而无所不为。

对什么事情都打听,因而无所不听。

我们明白了世间事物的变化原理和圣人的做法,因而对于那些可成就大事而且与我们决策相合的君主,就可以代他主持国家大计。

这些计谋如果合乎这一方的利益,就必定背叛那一方的利益,不可能同时忠于双方,必然忠于或违背某一方。

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

违背这一方的,才可能合乎另一方。

如若要将反忤之术应用于天下,必要衡量天下情势,然后再来制定实施。

要把它应用到某个诸侯国,必要依据诸侯国的情况来制定实施。

要把它应用到大夫封地,必要衡量封地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实施。

要把它应用到一个人身上,必要衡量这个人的才智、能力、气度来制定实施措施。

无论范围大小,不管有进攻之计还是退却之策,反忤术的应用都有其一定的基本规律。

必须先深谋远虑,制定好实施措施,再用飞箝术来作为补充手段,从而实现它。

古代那些善于实施忤合之术的人,能够协同四海,包举天下诸侯,对他们实施忤合之术,并且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改换实施措施,然后用此来求得合于明主。

所以,伊尹曾经五次归附商汤、五次归附夏桀以探求天命之所归,最终合于商汤而受到赏识、重用。

吕尚曾三次依附周文王、三次依附殷纣王来探求天命之所归,最终合于周文王而被拜为军师。

这是因为他们最终都能认识到天命所归的明主,所以毫不迟疑地归附他们。

如果不能像圣人那样洞悉深奥隐曲的世理,就不能立身处世、治理天下。

不能费尽心神地去思索,就不能追溯、究察事物的本原。

不能用尽心力去考察事物真情实况,就不能成就名业。

个人才能气质不佳,颖悟聪慧不够,就不能筹划军事谋略。

一味忠诚真心地对人,就不能真正了解别人。

所以,实施忤合之术,自己一定要估计一下自己的才能智慧,衡量一下自己的优劣短长,看哪些方面自己不如别人,这样,才能随心所欲,可以入政,可以退隐,也可以从事纵横捭阖的政治角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