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第十五:太宗孝文皇帝(下)

 修远兮 2021-11-19



汉纪七
起玄黓涒滩(前169)
尽柔兆阉茂(前155)
共15年


太宗孝文皇帝(下)

前十一年(壬申,前169)

1.冬,十一月,皇上到了代。

春,正月,从代回京师。

2.夏,六月,梁怀王揖去世,没有儿子。

贾谊又上疏说:“陛下不赶快定下控制诸侯的方法,以现在的情势来看,不过只能传下一两代罢了,诸侯尚且还是人人自恣而无法控制,富豪们也树立自己的势力而过分强大,汉朝的法令就行不通了。如今陛下能够作为国家的藩屏用来捍卫王室、和皇太子所能依赖的诸侯,只有淮阳、代二国罢了(淮阳王武,代王参,都是文帝之子,太子之弟)。代国北方以匈奴为边境,和强大的敌人做邻居,能够保全自己就已够了。而淮阳国和大诸侯比起来,就只不过像是脸上一个小黑痣而已,国小像鱼饵,正好被大国所吞食,而不足够抵抗防御侵略。当今控制诸侯的大权在陛下,拥有控制侯国的权力,却让亲生儿子只够做大国吞食的鱼饵,这样的设计怎么可以算是工巧呢!依愚臣的计策,最好把淮南的土地让给淮阳王,而为了替梁王立下后代,可以分割淮阳北面两三个城市和东郡让给梁国。如果陛下不愿这么做,那么可以迁徙代王以睢阳为都。梁国的土地从新郪开始,北面一直到黄河,淮阳国的土地包括陈国,南方和长江连络,那么有反叛之心的大国诸侯,受到梁、淮阳二国之阻,就没有胆子计划反叛了。梁国足够抵抗齐、赵的反叛,淮阳国足够抵拒吴、楚的进攻,这样一来就不会有山东诸侯的反叛,陛下可以高枕无忧了,但这样做,只能有维持两代安全的好处。现在天下平静安定,正好遇到诸侯年少的时候。几年以后,陛下就会看到灾祸发生。秦日日夜夜都在苦心焦虑,努力地想消除六国诸侯的灾祸。现在陛下有力控制天下诸侯,只要动下脸色就可事事如意,却一无作为而造成类似战国的六国祸害,实在不能说有智识有见解。只要自己本身目前没有事故发生,虽然把暗藏的乱事、累积的灾祸看得清楚,却不早点定下消除的计策,那么万年之后(喻去世之后),就会把这些灾祸留给年老的母亲、稚弱的儿子,而使得整个天下不能宁静,这样做不能算是仁道的事。”

文帝接受贾谊的计策,迁徙淮阳王武改成梁王,北方以泰山为界,西方一直到达高阳,得到四十几个县城。

一年多后,贾谊也死了,死时年龄三十三岁。

3.迁徙城阳王喜改成淮南王。

4.匈奴侵略狄道。

当时匈奴好几次侵扰边境,太子家令颍川晁错上书谈有关战争的事,他说:“《兵法》说:'有必定打胜仗的将军,没有必定打胜仗的百姓。’由这句话看,安定边境,建立功名,主要靠良将,所以不能不选择良将。臣又听说:用兵近战以武器对打,所急切要注意的有三点:一是得到地形,二是士卒服从,习惯作战,三是兵器锐利。兵法规定使用步兵、车骑、弓弩、长戟、长短矛、宝剑、盾牌的地方,每一样都要适当。不适当的话可能十个人抵挡不了一个敌人。士卒不经过挑选和勤练战技,不服从和习惯作战,日常生活随便懒散,动作也不整齐,追逐战利动作太慢,躲避灾难不够彻底,前方队伍在攻击敌人而后方队伍已经溃散,和击鼓鸣金的意思相反(击鼓主进兵,鸣金主退兵),而不能指挥,这是平时不常操练士卒的过错,一百个人抵挡不了十个敌人。武器不完好锐利,和空着双手不带武器一样。甲衣不坚固完密,和肉袒对敌一样。弓弩射不远,和短兵器一样。射而不能中,和没有箭矢一样。射中但不能射入敌人身体,和没有箭镞一样。这些都是将军不注意兵器是否完好锐利所带来的祸害,这样子的话,五个人也抵挡不了一个敌人。所以《兵法》说:'兵器战具不锐利,等于是把士卒送给敌人。士卒不经训练,不能用于作战的话,等于是把带兵的将送给敌人。将不懂用兵之道,等于是把国君送给敌人。国君不选择大将,等于是把国家送给敌人。’这四样,是用兵作战时最要注意的情况。臣又听说:小国大国情形不同,强国弱国态势相异,而在险阻平易不同的地势上,防备方法也不一样。那谦卑地事奉强国的,是小国的一般情形。联合小国来攻击大国,是和敌人武力相等的策略。用蛮夷攻击蛮夷,是中国应该采用的谋略内容。现在匈奴的地理形势,技巧战术和中国不同:在山坡上下,在溪涧里出入,中国的马比不上匈奴。在险阻倾侧的道路上,一面驰马一面射箭,中国的骑兵比不上匈奴。在风雨中疲劳作战,在饥饿干渴中不受困阻,中国的步卒比不上匈奴:这些是匈奴人战技的长处。如果是在平原、平地,利用轻便的战车、骁锐的骑兵作战,那么匈奴的兵众就容易挫折混乱了。用劲弩、长戟,射到阔远的敌阵,那么匈奴的弓箭就不能抵抗。坚硬的甲衣,锐利的兵刃,长短兵器交杂作战,弓弩手来来往往伺机攻击,士卒都勇猛向前,那么匈奴的军队就不能抵挡。官吏突发箭矢,攻向同一目标,那么匈奴防身的皮铠、木盾都不管用了。离开座马,在地面战斗,用剑戟等武器接触,来回近战,那么匈奴士卒的两脚就应付不了(匈奴习于骑战,不惯步战):这些是中国人战技的优点。就以上分析来看:匈奴战技的优点有三种,中国战技的优点有五种。陛下又动员了好几十万的兵众去杀只有数万兵众的匈奴,兵数众寡不同,逼使匈奴只好采用一击十的战术。虽然如此,武器终究是不祥的器具,战争终究是危险的事情。所以大国战败变成小国,强国战败变成弱国,不过是短暂的俯仰之间罢了。拿百姓的死亡来争强斗胜,一战败就不容易再振兴起来,那时懊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古代帝王,要有万全之计才敢发动战争。现在投降的胡、义渠、蛮夷之类来归附的,有好几千兵众,他们的饮食、技巧专长和匈奴一样。如果陛下赐给他们坚硬的盔甲、棉絮做的衣服、强劲的弓弩、锐利的箭矢,再加上边境骁勇的骑兵,找个能知道他们习俗,能和睦抚集他们心理的明将,用陛下的贤明来约束领导他。如果在险阻的地方发生战事,就用这些人抵挡。如果在平坦通达的地面发生战事,就用轻便的战车、有能力的军官制服敌人。这两种军队相互应用,利用他们擅长的战技,多加点部众,这才是国君要发动战争时的万全之计。”

文帝赞赏晁错的建议,宠赐他书信以回答他的问题。

晁错又上书说:“微臣听说秦发动军队攻打胡、粤等地,并不是为了保卫边塞土地和解救百姓不被胡、粤害死,而是为了国君一时的贪心乖戾,想要扩大土地的缘故,所以功业没有建立而天下反而大乱了。而且发动军队攻击,却不知敌我双方情势,要作战的话就被敌人所擒捉,要驻守下来时士卒却一个个死亡。那胡、貉地方的人本性能耐住寒冷。扬、粤地方的人本性能耐住暑热。秦戍守边塞的士卒不能习惯当地的水土,所以戍守的人死在边境,输送物资的人倒在路上。秦的百姓把出门戍守边境,看成是前往死亡之地,所以就征召因犯罪而被贬的官吏去边境,名称是“谪戍”。最先是征召被贬谪的官吏和入赘女家的男子、商人,后来就征召曾经做过商人的人,再后又征召祖父母、父母曾经做过商人的人,最后进入里门,把凡是住在里门左旁的人全数征召。但征召戍人的事还是不顺利,被征召的人心怀愤怒怨恨,认为戍守边境只有死亡的害处,而没有一点的报酬,甚至在死于戍事之后,连免掉一算(一算百二十钱)赋税的权利都没有,使得天下人都知道戍边的祸害,强烈到足以伤害自己。陈胜前往戍守边境,到达大泽,为天下人而首先高呼反叛秦廷,天下人追随他反叛的好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这是秦朝靠武力强迫百姓戍边的错误措施所带来的结果。
胡人有关衣、食的事情,是不靠土地来解决的(胡人以游牧为业,衣兽皮,食兽肉,不务耕耘),所以他们势必很容易侵扰边境的百姓,而且迁来迁去,常来常往。这本来就是胡人的生活习惯,但却使得中国人离弃田地,无法安定生活。现在胡人好几次改变牧地,到边塞打猎,窥伺防备边塞的士卒,乘士卒少时就侵入。陛下不解救边塞百姓,那么他们一绝望,就有投降胡人的心理,但如果要救的话,征召的戍卒少则不够应付敌人,征召的戍卒多,却又来不及,因为远方县里所征召的戍卒刚到,胡人已经离开了。戍卒聚集很多而不解散,费用太大。解散的话,胡人却又侵入了。像这样连续几年,会弄得中国贫穷痛苦,而百姓也就不能安居乐业了。幸亏陛下担忧边境情势,派遣大将官吏,征召戍卒来治理边境,这是很大的恩典。可是现在远方的戍卒驻守边境,一年就更换,不能够了解胡人的技能情况。不如挑选一些人常久住在那儿,建立家庭,耕田力作,并且用来防备胡人攻击,利用地形之便,建造高城,挖深沟堑。在地形要害的地方,河川可以通达的道路边,建立城邑,每一个城邑的人口不少于一千家。先建好房子,准备好耕田的器具,才劝募百姓前来居住,有罪的可以免除治罪,无罪的可以封爵,免除他们家的赋税徭役,又送给他们冬夏时穿的衣服,供给食物,一直到他们能奉养自己为止。边境的百姓,俸禄财利都不多,所以不要让他们长久住在危险的地方。胡人入边境之内驱捕家畜时,能够阻止胡人,家畜主人把一半畜产送给他,再由政府补回主人的损失。这样子对待百姓,那么百姓就能够乡里之间相互救助,有胡人攻击时,也能够赴难不怕死。他们这样做,不是感恩皇上,而是为了保全自己亲戚的性命,和巩固自己的财利。这样做的话,和征召东方各郡百姓去戍边境,由于不熟习地理形势而心理害怕胡人,两者比较起来,功效相差有一万倍之多。陛下能利用这时候,迁徙百姓到边境,以充实边境防备,让远方百姓不必再有受征召屯驻戍守边境的事发生,边境的百姓能够父子相互保护,就不会有被胡人俘虏的灾患。这样做,利益可以延续到后代,也可得到圣明天子的美称,和秦用怨民戍守边境的恶果比起来,相差是很远的

皇上接受晁错的建议,招募百姓迁徙到边境。

晁错又上书说:“陛下幸而能够劝募百姓迁徙到边塞,来充实边塞的防务,使得屯驻戍守边境的事情更为简省,而输送的费用也减少了,这是很大的恩典。那些边境的官吏如果真能够表现深厚的恩惠给百姓,奉守法令,慰问抚恤迁徙到那儿的年老稚弱的人,好好对待年青的壮士,和睦安定他们的内心,不要侵扰苛待他们,让先到的百姓安心快乐地住下来而不思念故乡,那么贫穷的百姓就会互相劝导而前往边塞居住了。臣听说古代要迁徙百姓到边境的政府,先看好当地阴阳有没有调和,品尝当地泉水的味道,然后才经营县邑,建立城郭,制定里闾,分划宅院,先为百姓盖好房子,放置器具用物在家里。让百姓一到就能有居住的地方,工作时也有可用的工具。这样子百姓就容易离开故乡,而相互劝勉前往新邑居住。再为百姓备好医生、巫祝,来救治生病的人和办好祭祀的工作,让男女婚姻配合,生死都能相互怜恤照顾,就是死了,坟墓也能并列一起,所播种的谷类、所栽植的果树,都能茂盛成长,房子完好,家道平安。这样子自然可以使得百姓喜欢自己的住所,而有长住久居下来的打算。臣又听说古人编制边境各县,让百姓来防备敌人,方法是五家为一伍,每伍都有伍长,十个伍长为一里,每一里都有“假士”(由于是权宜的设置,所以称为“假士”,下文“假五百”、“假候”都是相同用法),四里为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为一邑,每一邑都有“假候”(候即军候),这些长官都是选择县邑中的有才智、有保护百姓能力和熟习地形、了解民心的人充任的。他们在邑内训练百姓射箭的方法,一出邑就教导百姓如何应付敌人的攻击。所以在邑内完成了卒伍的编制,在邑外就达到军事的要求。百姓接受训练完成后,就不再让他们迁徙,使他们在年幼时一同游玩,长大后共同做事。夜晚发生战争时,由于从小在一起,了解彼此声音,就可以相互救援。白天发生战事时,眼睛可看见对方,也由于从小在一起,自然彼此认识,可以相互援救。由于彼此欢爱的感情,可以为对方而死。这样子的话,朝廷再用优厚的赏赐来劝勉他们,用很重的刑罚来威服他们,那么他们纵使知道前进时会战死,也不会返身而逃。朝廷所迁徙的百姓如果不是年壮有才能的人,那就只有浪费衣服粮食罢了,因为这些人是不足够用来对付敌人的。但是虽然迁徙的是有才能智力的百姓,而却没有好的官吏带领,也是徒劳无功的。陛下和匈奴绝裂不跟他们和好订立婚姻关系,臣私下以为匈奴会在冬天南下侵扰边境。只要对他们迎头痛击,他们受创既深,就永远不敢再南下了。我们要对匈奴立威,要在秋天弓胶凝固可使用(古代造箭一定要和胶使用,秋天弓胶凝固,弓力劲才可使用)而匈奴想乘机侵扰边境时。如果匈奴来了我们不能让他们受困,反而让他们得胜逞志回去,以后就不容易让他们屈服了。

晁错的为人峻急正直而刻薄寡恩,靠辩才而获得太子的宠幸,太子的家人称他为“智囊”。




前十二年(癸酉,前168)

1.冬,十二月,黄河在酸枣发生决口,向东流溢淹没了金堤、东郡。

朝廷大举动员士卒阻塞水流。

2.春,三月,除去在关隘检查行旅的政令,出入时不必使用符信(如今之通行证)。

3.晁错向皇上进言说:“在上位的是圣明的国君,百姓就不会受冻挨饿,这并不是圣明的国君能够自己耕种吃饭,自己织布穿衣,而是他能够替百姓开辟生产粮食物质的道路。所以尧时有九年的水灾,汤时有七年的旱灾,而国内却没有互相捐弃和瘦病死亡的人,这是因为他们平时储蓄积存的粮食很多,而且先做好防备的工作。现在四海统一,土地人民的众多不少于汤、禹,加上好几年没有水、旱的天灾,可是储蓄积存的粮食仍然不够,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土地还有剩余的利益没有利用,百姓还有剩余的劳力没有使用,生产谷类的土地还没完全开垦,山林沼泽的利益还没完全开发,四方游食的百姓没有完全回归务农的缘故。寒冷时对衣服的需求,不会奢求轻便暖和。饥饿时对食物的需求,不会奢求味道美好。饥饿寒冷临到身上,就顾不得廉耻。人的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餐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制作衣服就会寒冷。肚子饿了得不到食物吃,肌肤受冻得不到衣服穿,这样子的话,就是再仁慈的父亲也不能够保护自己的儿女,国君怎么可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国君知道这种情形,所以务必要劝使百姓从事农作植桑,减少赋税,增加储蓄积存的粮食,来充实仓库,防备水灾旱灾的发生,所以才可能保有百姓。人民,是在上位的国君所要治理的。百姓们的趋求财利,就好像水往下流一样,是不选择四边的方向的。那珍珠、宝玉、金、银等,饥饿时不能当饭吃,寒冷时不能当衣服穿,可是大家都认为很珍贵,是因为皇上使用这些东西的缘故。这些东西重量轻,形体小,容易收藏,可以用手一把掌握住,带着它可以周游四海而不必担心饥饿寒冷。就因为这样,使得大臣轻易背弃国君,百姓容易离开家乡,引起了盗贼的贪欲,而逃亡的人也可以轻易带走这些珠玉金银。粟、米、布、帛是生在地面,因四时而成长,靠人力收割库藏,不是一天就可以有结果的。数石重的粟米布帛,一般人搬不动,所以奸邪小人不认为有利,但一天得不到这些东西,就会发生饥寒。所以贤明的国君是看重五谷而不喜金银珠玉的。现在五口之家的农夫,服公家徭役的不少于两个人,能够耕种的田地不会超过一百亩,百亩田地的收成不超过一百石。春天耕种,夏天耘草,秋天收割,冬天库藏,砍伐木柴,修葺官府厅堂,服徭役。春天时不能躲避风沙尘石,夏天不能躲避盛暑炎热,秋天不能够躲避阴雨,冬天不能躲避寒冷冰冻,一年四季没有一天能够休息。而且私下又有送旧迎新、吊祭死者慰问病者、养育孤弱稚幼的花费,都包括在百亩田的收入里面。这么样的勤勉劳苦,尚且还要蒙受水灾旱灾的打击,忍受那征调峻急、赋敛苛暴,而且随意更改法令的暴政。有蓄积的人只好把粟米布帛半价出卖,没有的人只好以一倍于本金的利息向富人借债,于是就有出卖田地、宅院、妻子、儿女来偿还债务的人了。而商人大一点的积存贮藏物质,放高利贷,小一点的坐列在市场贩卖货物,掌握那些珍奇而且可以赢利的物质,每天在都市里玩游,利用政府有急切需要的时机,所卖的价钱一定加倍。所以他们男的不必耕种耘草,女的不必养蚕织布,但穿的一定是文彩锦绣,吃的一定是膏粱肥(美)肉,没有农夫的劳苦,却有千百倍于农夫的收入。利用他们的富有,和王侯交往,使得势力超过了一般的官吏,用财富相互倾轧。到千里外的地方游历,华丽的服饰车乘满路都是,乘坐坚固的车子,鞭策肥壮的良马,脚穿丝鞋,垂着缟(素缯之精白者)衣。以上就是商人兼并农人田宅,农人四处流浪逃亡的原因。当今的急务,没有比设法让百姓务农更重要的事了。要百姓能够从事农事,在于政府要注重粮食。注重米谷的方法是让百姓可以用米谷作为受赏罚的工具。现在劝募天下人向朝廷进献粮食,凡是进献的人可以封给爵位,可以免除所犯之罪。这样一来,富人有爵位,农民有钱财,米谷也有分散的路子。能够进献米谷而接受封爵的人,都是有赢余的人。向有赢余的人募取粮食,来供给朝廷使用,那么贫民的赋税可以减少,这就是所谓'减少富人财物,添补穷人的不足,政令一出百姓就蒙受好处’的办法。现在法令规定百姓献出可供战车用的马一匹,可以免除三人赋役。车子马匹是天下的武备,所以可以免除赋役。神农的教令说:'有坚固的石头城十仞高(一仞八尺),沸汤一般严密的护城河百步宽,穿带甲衣的士卒一百万,但却缺少粮食的话,还是不能固守的。’从这一点看,米谷对君王的用处最大,也是治政的根本要务。现在百姓进献米谷接受五大夫以上爵位,只免除一人的赋役罢了,这和呈献战车用良马的人比,功劳相差很大。爵位,是国君所专有的,可以从口中无穷尽的讲出。米谷是百姓所种植,在土地上生长,是不会匮乏的。得到高的爵位和免除罪责,是每一个人所想要的。让进献米谷给边境使用的天下百姓,可以接受封爵和免除罪责,那么不到三年,边境的米谷一定很多了。

文帝接受晁错的建议,让百姓可以进献米谷到边境,所拜受爵位的等级按进献米谷的多少而决定。

晁错又上奏说:“陛下幸而能让天下百姓进献米谷到边境,来接受封爵,这是很大的恩泽。但臣私下还是担心边境的米谷还是不够用,所以还需大大地疏散天下的米谷。边境的粮食足够支持五年,可以让百姓进献米谷到郡县里。郡县的粮食足够支持一年以上,可以常常赦免百姓,不要收百姓的田赋。这样做的话,德泽可以加到百姓身上,而百姓就更加勤勉于农事,过着非常富有而且安居乐业的生活。”

皇上又接受晁错的建议,下诏令说:“引导百姓的方法,是在从事农桑的根本。朕亲自率领天下人务农,到现在已经十年,可是田野并没有开辟多少,年岁一旦收成不好,百姓免不了挨饿,说明从事农事的人还少,而官吏也没有尽到责任。我诏书下了好几次,每年都劝勉百姓种植桑树但功效却不佳,说明了官吏接受我的诏令后,劝勉百姓务农并不卖力。而且我们农民生活艰苦,官吏却不反省检讨,又如何劝勉百姓呢!就赐农民今年的田赋只缴一半吧。”




前十三年(甲戌,前167)

1.春,二月,甲寅日(十六日),皇上下诏令说:“朕亲自率领天下百姓务农耕作,来供给祭祀时祭品之用,皇后亲自种桑,来供给祭祀时祭服之用,现在就建立起耕种植桑的礼制吧!”

2.当初,秦朝时候,祝官有秘密的祝辞,就是国君有灾难不祥的事发生,祝辞里也常常把天对国君的过责移到臣下。

夏,皇上下诏令说:“我听说上天报应之道,一切灾祸是因人心不满产生的,而福运却是由道德得来的,百官的一切罪过,应该由我本人承担。现在祝官秘密的祝辞把天的过责移到臣下,表明了我不合道德的行为,朕非常不赞同。就把这些祝辞消除掉吧!”

3.齐国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应当受刑罚,皇上下诏令捉他关到长安监狱里。

他最小的女儿缇萦上书给文帝说:“妾的父亲为官,齐中一带的百姓都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犯了法应当受刑罚。妾伤心的是受死刑的人不能再生,受肉刑的肢体不可再连接,虽然以后想要改正过错自新,但却没有途径。妾希望进入官府为婢,以抵赎父亲该受的刑罚,让他获得自新的机会。”

天子同情怜悯她的孝心,就在五月时,下诏令说:“《诗经》上说:'和乐简易的君子,百姓敬爱他好像自己的父母。’现在百姓一有过错,教化还没施行,而刑罚已经加到他身上,或许有人要改变行为倾向于善,但没有途径可走,朕非常怜悯!刑罚严厉到砍断一个人的肢体,刻刺肌肤,终生不能回复,这种刑罚是多么令人悲痛而不道德啊!这怎么会是为人父母的国君的心意呢!只有废除肉刑,另设法令代替。另外,命令犯人如不逃亡,就以犯罪的轻重订定徒役年数,期满免罪而为庶人。就把这些编在新法令上吧!”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请皇上定下律令说:“所有当受剃发之刑的犯人,男的改为每天晨起修治城郭,女的舂米。应当受刺面之刑的犯人,改为剃发钳颈,男的罚每天晨起修治城郭,女的舂米。应当受割鼻之刑的犯人改为鞭笞三百。应当受斩断左脚的犯人改为鞭笞五百。应该斩断右脚和杀人自首的犯人,以及官吏枉法受贿、守公家财物而私自盗取的犯人,这些人已经被判刑,但又犯其他鞭笞罪,都要被判弃市(死刑)之罪。犯人的罪已经被判决为每天晨起修治城郭、舂米,到达一定年数就可以免罪。”

皇上下令说:“可以。”

这时候,皇上以沉静寡言自我修持,而且将相们都是旧有的功臣,少文采而多朴质。

朝廷以亡秦的虐政为戒,不喜秦朝的政令,所以有所讨论和建议都注重宽和恩厚,以说人过错为耻。

教化流行天下,告发人阴私的风俗已经改过不再有。

官吏安心于自己的政事,百姓也乐于从事自己的事业,蓄积的粮食每年都在增加,人口渐渐地孳生。

风俗习尚敦厚,而法禁也较宽和,百姓犯罪可重可轻,疑似不能决定的,就予民方便,从轻论断。

所以刑罚大大地减少了,以至于犯重罪而处死刑的只有四百件,而有弃置刑罚不用的德风。

4.六月,下诏令说:“农桑是天下的根本,没有比农桑更重要的事务。现在勤勉从事农事的农人,仍然和商贾一样,也要缴田租赋税,这样就是本末(末指商贾)没有区分了,这说明劝勉百姓务农的方法并不完备。就废除掉田租赋税吧!”




前十四年(乙亥,前166)

1.冬,匈奴老上单于率领十四万骑兵进入朝那、萧关,杀死北地都尉卬,俘虏劫夺了很多百姓和牲畜、财物。

侵略到彭阳,派出奇兵焚烧回中宫,巡逻的骑兵还到达了雍、甘泉。

文帝任命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动战车千辆,骑兵士卒十万驻扎在长安附近,以防备胡人的侵袭。

同时任命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遫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分兵屯驻在三郡。

皇上亲自慰劳军队,训练部卒,申明教令,恩赐士卒,想要亲自带兵征伐匈奴。

群臣都加劝止,但皇上不听。

皇太后力加阻止,皇上才打消亲征的决定。

于是任命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内史栾布两人为将军,前往攻击匈奴。

单于留在边境内一个多月才离开。

汉把匈奴逐出边境就回还,无法对匈奴有所斩杀。

2.皇上辇驾经过郎中官署,问署长冯唐说:“老人家,你家住哪里?”

回答说:“臣祖父是赵人,到父亲时迁徙到代。”

皇上说:“我住在代时,为我主办膳食的主管高祛好几次对我谈到赵将李齐的贤能,说李齐曾和秦将王离在钜鹿作战。现在我每次吃饭时,没有一次不在想钜鹿之战的事。老人家你知道李齐这个人吗?”

冯唐回答说:“李齐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将才呢。”

皇上拍着大腿说:“唉!我为什么得不到廉颇、李牧作为大将呢!如果得到他们,我又何必担心匈奴的祸害呢!”

冯唐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皇上很生气,起身进入宫禁中,过了很久,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呢?为什么不在没人处私下告诉我呢?”

冯唐谢罪说:“臣是鄙陋的人,不知道避忌。”

皇上那时正留心胡人的侵略,终于还是问冯唐说:“你为什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

冯唐回答说:“臣听说上古时候的国君,派遣大将时,跪着推动车毂,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由将军裁断。’一切军功封爵加赏等都在朝廷外决定,然后回朝再向皇上奏报,这不是没有根据的话。微臣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国大将时,驻守在边境,军中市场的租税全部用来犒赏士卒,一切奖赏恩赐都在朝廷外决定,不从朝廷加以控制。朝廷委托任用他而只要求他胜利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竭尽他的才智能力。他挑选一千三百辆战车,控弦的骑士一万三千人,身价百金的勇士十万人,向北追逐单于,打败东胡,消灭澹林,向西抑止强秦的侵略,支援南方的韩、魏。在那时候,赵几乎称霸天下。后来遇到赵王迁继立为王,采用郭开的谗言,最后杀了李牧,让颜聚代替,所以士卒败北,被秦所擒捉消灭。现在臣私下听说魏尚身为云中守,把军中市场的租金全部用以犒赏士卒,并且拿出私有钱财,五天杀一只牛,自费慰劳宾客、军吏和舍人,所以匈奴远远避开汉士兵,不敢接近云中边境。敌人侵入过一次,魏尚亲自率领战车骑兵加以攻击,所斩杀的敌人非常多。一般士卒都是普通人家的儿子,出身农家而出来从军,怎么能了解尺籍(军令)、伍符(军士伍伍相保的符信)的事呢!他们整天极力作战,斩杀捕捉敌人,呈上战功给幕府(谓将军府),所报的和实际稍有不合,文吏就用法令来制裁他,该奖赏的不奖赏他,但犯了法,文吏却一定依法办理。臣认为陛下奖赏太轻微,而处罚又太重。而且云中守魏尚犯了记录斩杀敌首功劳和实际差了六级的罪,陛下的文吏削夺了他的爵位,判他一年徒刑。由这一点看,可以说陛下就是得到廉颇、李牧,也不能任用他!

皇上听了很高兴。

就在当天,命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再度任用他为云中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

3.春,下诏令扩大所有祭神场所,增加祭神用的珪币,而且还说:“我听说祠官在祭神时祝福,都把福归到朕一个人身上,而不为百姓祈福,朕非常惭愧不安。以朕的不德,一个人独享祠官的祝福,而百姓却得不到,这样做是加重我的不德啊!就命令祠官以后祭神表达敬意时,不要再为我祈福了!”

4.这一年,河间文王辟强去世。

5.起初,丞相张苍认为汉得到五行的水德,鲁人公孙臣认为汉应当得到土德,瑞应是会有黄龙出现。

张苍认为公孙臣的说法不对,不采用他的观点。




前十五年(丙子,前165)

1.春,黄龙在成纪出现。

文帝召见公孙臣,任命他为博士,和诸生(在学儒生)申述说明土德的道理,草创改变历法、服饰颜色等事。

张苍从此自动绌退。

2.夏,四月,皇上开始到雍巡幸,以郊礼见五帝,大赦天下。

3.九月,下诏令给诸侯王、公卿、郡守,要他们推举贤良和言论正直能够极力劝谏的人才,由皇上亲自设题试问。

结果太子家令晁错回答策问得到最高等第,提升为中大夫。

晁错又上书建议削夺诸侯权力,并指出可以更改的法令,总共有三十篇。

皇上虽然不完全听他的,但是很惊奇他的才能。

4.这一年,齐文王则、河间哀王福都去世,没有子嗣,封国撤销。

5.赵人新垣平以善于观气晋见皇上,说长安东北有神,成五彩之气。

皇上于是在渭阳设立了五帝庙。

前十六年(丁丑,前164)

1.夏,四月,皇上在渭阳五帝庙郊祀五帝。于是宠贵新垣平,让他做到上大夫,所恩赐的财物累积到千金。

而且还命令博士、诸生采取《六经》的内容编写《王制》,计划讨论巡狩、封禅的事情。

又在长门道的北边立下五帝坛。

2.迁改淮南王喜,让他又做城阳王。

又分割齐为六国。

丙寅日(十七日),立齐悼惠王在世的六个儿子为王:

杨虚侯将闾为齐王,安都侯志为济北王,武成侯贤为淄川王,白石侯雄渠为胶东王,平昌侯卬为胶西王,扐侯辟光为济南王。

淮南厉王在世的三个儿子也封为王:

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

3.秋,九月,新垣平派人拿着玉杯上书皇上,在宫廷下进献玉杯。

新垣平对皇上说:“宫阙下有宝玉的气出现。”

不久,派人察视,果然有进献玉杯的人,玉杯上刻着“人主延寿”。

新垣平又说:“臣占出太阳会再居中。”

没有多久,太阳已西沉,但又再居中。

于是皇上以为是瑞应,就把十七年改为元年,令天下大肆喝酒献酬。

新垣平又说:“周时候的鼎亡失在泗水里。现在黄河发生决堤,河水流通到泗水,臣观看东北方的汾阴一直有金宝之气,料想周鼎会出现在汾阴!瑞兆已经出现,不迎接的话鼎就不会到来。”

于是皇上派使者到汾阴建造庙宇,南面靠近黄河,想要借着祭祀让周鼎能够出现。




后元年(戊寅,前163)

1.冬,十月,有人上书告新垣平所说的话都是假的,皇上拨付给官吏治罪,杀了新垣平。

从此以后,皇上也就懒于再做那些改正朔,易服色,事奉鬼神的事情,而把渭阳、长门的五帝祭祀,让祠官去统领办理,按时祭祀表达敬意,不再亲自前往。

2.春,三月,孝惠皇后张氏去世。

3.下诏令说:“最近几年五谷收成不好,又发生水灾、旱灾、疾病、瘟疫等,朕非常担心。但朕愚笨不贤明,不了解自己的罪过:心想是朕的政治有所缺失,行为有过错呢?还是天道不顺,地利不得,人事失和,使得鬼神不享祭祀呢?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或者是百官的奉养废弃没有做好,没有作用的事情太多吧?为什么百姓的粮食会缺乏呢?量计田亩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百姓人口没有加多,以人口和土地一起计算,和古代比起来,仍然较有余裕;但粮食却非常不足,这毛病发生在哪里?或者是从事工商而妨害到农事的百姓太多,造酒而消耗谷类的人也多,六畜的米谷饲料过多的缘故吧?这些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未能弄清楚。我愿和丞相、列侯、二千石以上官吏、博士一起讨论,任何可以辅佐百姓的政策,都可以尽意深思,提出建议,不必有所隐讳!”

后二年(己卯,前162)

1.夏,皇上巡行到雍地的棫阳宫。

2.六月,代孝王参去世。

3.匈奴连年侵入边境,杀死侵夺很多人民、畜产。

其中以云中、辽东最严重,被杀的每郡超过一万多人。

皇上很担心,就派使者送给匈奴书信。

单于也派当户(匈奴官名)回报谢罪,又和匈奴和好联姻。

4.八月,戊戌日(八月无此日),丞相张苍被免相位。

文帝认为皇后弟窦广国贤能、有德行,想要拜他为相,说:“我担心天下人认为我私爱广国,想了很久还是认为不合适。”

而高帝时的大臣,现在剩下的都没有合适的人选。

御史大夫梁国申屠嘉以前以材官蹶张(汉代兵种名称,材官中勇力者,能用脚张开强弩以射敌的,称为蹶张)的身份追随高帝而被封为关内侯。

庚午日(初四日),任命申屠嘉为丞相,封他为故安侯。

申屠嘉的为人廉洁正直,门前不接纳私人的进谒。

那时候,太中大夫邓通正受皇上宠幸,皇上的赏赐累积到巨万。

文帝曾经在邓通家宴饮过,可见受到无比的宠幸。

申屠嘉曾经进入朝廷,而邓通坐在皇上身边,对待申屠嘉的礼节有点怠慢。

申屠嘉上奏完毕,就乘机说:“陛下宠爱群臣的话,就让他大富大贵吧。至于朝廷上的礼节,还是不能不严肃的。”

皇上说:“你不要说,我会私下告诫他。”

申屠嘉早朝完毕回家,坐在相府中,写了檄文召邓通到丞相府,邓通不来,丞相要杀掉他。

邓通很害怕,入宫告诉皇上。

皇上说:“你尽管去不用怕,我马上派人召你回来。”

邓通就到丞相府,脱掉帽子,光着脚,叩头向申屠嘉谢罪。

申屠嘉坐得很自然,并不答礼,责备邓通说:“现在的朝廷,是高帝时留下来的朝廷。你邓通不过是个小臣,居然在殿上嬉戏无礼,是非常的不恭敬,应当斩杀。来人啊!现在就把他斩了!”

邓通叩着头,一直叩到额头出血,还是解不开被杀的危机。

皇上料想丞相已困窘住邓通,让他吃了很多苦头,就派人拿着符节去召回邓通,而向丞相谢罪说:“他是供我戏弄的臣子,你就释放他吧!”

邓通回到宫廷,在皇上面前哭泣说:“丞相差点把我杀了!”




后三年(庚辰,前161)

1.春,二月,皇上到代巡行。

2.这一年,匈奴老上单于死了,儿子军臣单于继位。

后四年(辛巳,前160)

1.夏,四月,丙寅晦日(四月无此日),发生日蚀。

2.五月,赦免天下。

3.皇上到雍巡行。

后五年(壬午,前159)

1.春,正月,皇上到陇西巡行。

三月,到雍巡行。

秋,七月,到代巡行。

后六年(癸未,前158)

1.冬,匈奴三万骑兵侵入上郡,另外三万骑兵侵入云中,所杀死劫夺的人命财物很多,烽火一直漫延到甘泉、长安。

皇上任命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驻在飞狐。

以前的楚相苏意为将军,屯驻在句注。

将军张武屯驻在北地。

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暂驻细柳。

宗正刘礼为将军,暂驻霸上。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暂驻棘门。

用这些人来防备胡人侵袭。

皇上亲自慰劳军士,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直接驰马进入营里,将军以下所有车骑都迎接恭送天子。

不久到了细柳军营,军士吏卒们穿着甲衣,磨锐武器,弓弩上弦用力拉满,天子先驱导驾的队伍进不去。

先驱的队伍说:“天子马上到了!”

军门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的军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停留没有多久,皇上到了,也进不去。

于是皇上就派人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将军说:“我要进入军营慰劳军士。”

亚夫就下令打开营门,营门军士向皇上车骑请求说:“将军有约定:在军营中不可以飞马驰骋。”

于是天子就手按着马辔慢慢走。

到了营房,将军周亚夫拿着武器拱手为礼说:“穿戴介胄的武士不方便下拜,请求以军礼见皇上。”

天子内心受感动,容颜严肃,就在车上以手抚式(式为车前横木)俯身为礼,派人向周亚夫说:“皇帝很诚敬地要慰劳将军士卒。”

慰劳礼节完成后才离开。

出了军门之外,群臣都很惊惧。

皇上说:“唉!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呢!早些时霸上、棘门的军营就像儿戏一样,那种将军本来就可能被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他是真正的将军,怎么可能被侵犯呢!”

赞美周亚夫很久。

一个多月后,汉兵到了边境,匈奴的军队也就远离边境,汉兵也停止不进。

皇上就任命周亚夫为中尉。

2.夏,四月,发生大旱,有蝗虫灾害。

下令诸侯不必入朝进贡。

解除田猎山泽的禁令,减少服饰车驾的费用,裁减郎吏官员。

打开公仓粮食以救济百姓。

百姓可以出卖爵位。

后七年(甲申,前157)

1.夏,六月,己亥日(初一),文帝在未央宫崩逝。

留下诏令说:“朕听说:天下万物的出生萌长,没有不死。死,是天地的道理,是万物的自然本性,怎么可以过分哀伤呢!在现在这个世界,大家都赞美生而不喜欢死,所以优厚地埋葬死者,而使得家业破败,穿重丧的孝服以至于伤害活人,我非常不赞同。而且朕既已不德,不能治理好百姓。现在去世了,又要臣下百姓穿重服长久哭丧,忍受寒天暑热不同节令的难堪,使百姓父子哀伤,长辈老人的心愿受害,饮食受损,断绝鬼神的祭祀,而加重我的不德,我怎么对得起天下人呢!能获得保护宗庙的机会,以细微的身份而即天子之位,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了。靠上天的神灵,社稷的福佑,四方安定宁静,少有战事。朕既不聪敏,常常害怕自己错误的行为给先帝的美德带来羞辱,所以年寿越长,越感到害怕。现在幸运地能终天年,获得供养祭祀于高祖的庙里追随先帝,有什么可哀伤悼念的呢!所以就颁令给天下官吏百姓:从命令一到之后算起,出临我的丧葬三天就都除掉丧服。不得禁止百姓娶妇嫁女、祭祀、饮酒、吃肉等。应当参加丧事穿孝服的亲戚也不要光着脚。丧服的绖带长度不要超过三寸。不要用丧服铺布在兵车和武器上。不要发动百姓到宫中哀哭。应当到宫中哀哭的,在早、晚前来,各哭十五声行礼完毕就可以。不是在早晚时刻吊丧的,禁止擅自哭泣。已经下葬之后,服大功服十五日,小功服十四日,纤(即禫,细布之服)七日,共三十六日就可以除去丧服。其他不在这诏令范围内的事,都比照这诏令去做。布告天下官吏百姓,让他们明白我的心意。埋葬的地点霸陵,山陵河川都保留原状,不可有所改变。把宫中夫人以下一直到少使(共七级: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都放回家。”

乙巳日(初七),葬在霸陵。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没有增加。

有不方便的法令,就废除掉以便利百姓。曾经有一次要建造露台,召来工匠计算所需经费,要花费百斤黄金。

皇上说:“一百斤黄金是中等人家十家财产的总和。我奉守先帝的宫室,常常害怕做错事给先帝带来羞辱,又何必做什么露台呢!”

文帝身穿黑色的绨袍,所宠爱的慎夫人,衣服长度不拖地。

所用的帷帐也不用文彩锦绣,以表示敦厚朴素,做天下官吏百姓的模范。

建造霸陵的墓园时,都用土瓦器具,而不用金、银、铜、锡作为装饰,保留山川原有的形状,不再聚土为坟。

吴王刘濞骗说生病不朝,皇上就赐给他几案手杖。

群臣袁盎等所劝说的有时虽嫌急切,皇上也常常借机采纳应用。

张武等人接受金钱贿赂,事情被发觉了,皇上就更加赏赐他,使他内心感到羞愧。

专心用道德来感化群众,所以四海之内安定宁静,百姓家家富足,后代很少能够超过他的成就的。

2.丁未日(初九),太子就皇帝位。

尊称皇太后薄氏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3.九月,有彗星出现在西方。

4.这年,长沙王吴著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废。

起初,高祖以为文王芮是贤者,下诏令给御史:“长沙王尽忠于我,让他能够订定车服爵士的制度,把这种规定写在法令上吧。”高祖诛杀异姓侯王后,和大臣约定非刘氏不王,长沙王吴芮独王,所以赐给他这种权利)

一直到孝惠、吕后时,封吴芮庶子两人为列侯,传国好几代才断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