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罗马斗争为日耳曼人独立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日耳曼各部逐渐融合,形成几个巨大的部落联盟,主要分为莱茵河上游的阿勒曼尼人、莱茵河中下游的法兰克人和易北河下游的萨克森人三支。 他们与罗马帝国之间既有对抗也有合作。 一方面他们与罗马存在密切的商业联系,还为帝国提供大量优质兵员。 另一方面他们又频繁侵入帝国边境,形成边防威胁。 受罗马影响,日耳曼人的社会发展水平也不断提升。 居住区出现了繁华的城市和市场,人们学习罗马城市的做法,建造水渠,从山间引来洁净的泉水,建立完善的引水和排污系统。 手工业也有一定进步。 在给罗马人“打工”的过程中,日耳曼人学会了玻璃制作、冶金、制陶、缝制衣物等诸多技能。 日益强大的日耳曼人,逐渐成为罗马统治者的心腹大患。 早在一世纪,著名史学家塔西佗就感慨:“如果这些部落不能对我们保持友好,但愿他们彼此仇视起来,因为我们帝国的隆运已经衰替,幸运所能赐给我们恩典也就无过于敌人内哄的了。” 到公元四世纪,日耳曼人成为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的主力。 部分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进入莱茵河西岸。 罗马官方逐渐同意他们以“同盟者”身份保护帝国边界。 这些“同盟者”很快发现帝国外强中干的本质,于是开始为自己谋取地盘。 公元376年,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受到匈人攻击,向罗马皇帝请求渡过多瑙河,以“同盟者”身份进入罗马统治区避难,但罗马官吏的残暴统治迫使西哥特人起义反抗。 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一战中打败罗马军,罗马皇帝瓦伦斯战死。 罗马帝国早已病入膏肓,如今日耳曼人送上了致命一击,帝国从此进入垂死阶段。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弱,更多日耳曼部族嗅着鲜血的味道杀过来。 勃艮第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伦巴底人相继进入原罗马帝国领地,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各自的王国。 公元418年,西哥特人占领高卢西南和西班牙部分地区,建立西哥特王国。 汪达尔人渡海进入北非,以迦太基为都城建立汪达尔王国。 他们还在公元455年攻陷并洗劫了罗马城。 这场战火给罗马城市和文物、艺术品造成严重破坏。 “汪达尔主义”成了野蛮破坏文明的代名词。 最后,罗马帝国西部政府也被日耳曼雇佣兵掌控。 公元476年,雇佣兵首领奥多亚克废黜了西部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传统上这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终结和中世纪的开端。 末代皇帝的名字包含罗马的两位开创者:建城的罗慕路斯和创立帝国的奥古斯都(屋大维),令人感慨造化弄人。 表面上看,罗马帝国的毁灭,是一群野蛮的原始部族摧毁了文明世界。 但实际上古罗马文明早已垂垂老矣,以奴隶制支撑的帝国制度已经发展到临界点,暴露出诸多严重问题。 而日耳曼人则代表着朝气蓬勃的新兴势力。 现在,别具特色的日耳曼诸王国取代了古罗马,成为欧洲历史舞台的主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