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记第四 帝尧

 修远兮 2021-11-19


帝尧名放勋,陶唐氏,世称唐尧,是五帝中第四位天子。

尧幼年寄养于伊长儒家。

帝喾死后,以其年龄最大的儿子挚继承帝位,为帝挚。

尧好学深思,聪明能干,足智多谋,十三岁时就受命辅佐帝挚。

帝挚能力平庸,政治败乱。

而尧仁慈爱民,明于察人,治理有方,盛德闻名天下。

于是天下诸侯纷纷背离帝挚,而归附于尧。

帝挚也自觉不如尧之圣明,终于在继位九年以后,将帝位禅让于尧。

尧继帝位时二十一岁(一说十六岁),以平阳(今山西翼城)为都城,以火德为帝,人称赤帝。

他像天一样仁慈,智慧玄妙莫测。

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

他富有天下却不骄横,贵为天子却不傲慢。

他勤于政事,无暇休息,礼仪简单,绝不靡费。

他生活俭朴,没有任何奇巧珍贵的用品,也没有一件绣花的衣服。

经常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黑色的葛布衣衫,冬天再加上鹿皮的外套,衣冠鞋袜破烂不堪了才做新的。

吃的是用陶簋盛的粗饭淡汤,只求能饱。

乘的是白马拉的红色车子,极其普通。

他制定法度,禁止欺诈。

他设置谏鼓,让普通人都能对国事发表意见。

他树立谤木,鼓励百姓批评自己的过失。

他说:“如果有一个人挨饿,就是我饿了他。如果有一个人受冻,就是我冻了他。如果有一个人获罪,就是我害了他。”

尧无微不至地关心百姓,抚恤穷民,轻徭薄赋,为民谋利。

百姓爱戴他就像爱戴日月和父母一样,不求奖赏就主动做事,不用刑罚社会就得到治理。

他大力提倡道德与和顺,使众多族亲和睦相处,再影响天下百姓,融洽关系,从而使天下万国和谐一致。

帝尧任命羲、和掌管天文,制定历法,授民农时。

分派羲仲住在东方郁夷,羲叔住在南方交趾,和仲住在西方昧谷,和叔住在北方幽都,负责观察日月星辰万物生灵,以通报天时冷暖,及时耕种收获。

当时的历法规定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的办法调节四季时令的误差,保证了农业生产和百姓的生活起居合于自然规律。

帝尧年老以后,就继承人问题征询四岳的意见。

放齐说:“你的大儿子丹朱通达明理。”

帝尧说:“他这个人不遵礼义,喜欢争斗,不可大用。”

驩兜说:“共工执行各项公务,很有成效。”

帝尧说:“共工很会讲话,但用心不正,连天都敢欺骗,不可重用。”

帝尧换个话题,问道:“噢,四岳们,现在到处洪水泛滥,居住于山下平地的百姓十分忧愁。有谁可以派去治理水患?”

四岳都说:“鲧行。”

帝尧说:“鲧违背教命,败坏宗族,不行。”

四岳说:“看法不同啊!让他试试,不成再说。”

帝尧听从了四岳的意见,让鲧治水,鲧花了九年时间,还没有成功。

下一次,帝尧正式与四岳讨论继承人问题。

帝尧说:“嗳!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中间有谁能承天命、继帝位呢?”

四岳齐声回答:“我等鄙陋无德,不能辱没神圣的帝位。”

帝尧说:“那么,把近亲贵戚和隐匿民间的大德大才的人都推荐上来吧!”

大家一致推举道:“有个民间的鳏夫,叫虞舜。”

帝尧说:“噢,我听说过。这个人究竟怎样?”

四岳说:“他是一个瞎子的儿子。父亲固执,母亲放肆,弟弟傲慢,他却能以孝道使得家庭和睦,不至于出乱子。”

帝尧说:“那就让他试试吧!”

于是帝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来观察他的德性。

舜让二妃回妫汭家中,去侍奉公婆,尽行妇道。

帝尧很满意,又让九个儿子跟随舜,来观察他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

帝尧派舜负责协调民间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人伦关系,取得成绩,连帝尧的九个儿子也受到教育,变得更加淳厚谨敬。

帝尧又派舜轮流到几个官府任职。

舜都尽职尽责,制定制度,使各官府的行政走上了正规。

帝尧又派舜接待四方朝见的诸侯和使者,舜态度严肃和睦,处事得当,诸侯使者都很敬仰中朝。

帝尧派舜到山林川泽中去,在暴风雷雨交加中,舜都没有迷路。

帝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行,不能将天下交给他,又通过考察发现舜很圣明,终于决定将权力交给舜。

他知道,权力传给舜,天下人会受益,却不利于丹朱,如果将权力传给丹朱,就会使丹朱得益,而不利于天下人。

他想:“我总不能让天下人受害而只对一个人有好处!”

于是他召见舜,说:“你谋划事情详尽周到,言论意见都获得了实效,试用三年了,你就登上帝位吧!”

舜推辞道:“我的德行不够,总觉得还不能稳妥地担当大任。”

正月初一举行隆重的仪式,舜接受了尧的禅让,登上帝位,正式代行天子的职权。

尧让位后,继续关注国事,经常巡视天下,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

尧有一后三妃。

帝后散宜氏,名女皇,生丹朱。

另有庶子九人。

禅位二十八年以后,尧以一百一十八岁(有说一百一十六或一百一十七岁)的高龄逝世,安葬于济阴城阳(今山东鄄城县南)。

百姓们听到尧逝世的消息,无不悲痛万分,如丧父母。

在此后的三年中,人们自动停止了各种娱乐活动,以表达对尧的哀思。

三年丧期结束,舜提出让位给丹朱,自己避居于南河以南的荒野。

人们都不买丹朱的账,诸侯还是向舜朝觐,百姓照样讴歌舜的盛德。

舜说:“这是天意啊!”

于是重新回到国都,正式登上天子之位。

修远之思评

尧舜禅让,是历史研究的一个永恒的论题。

儒家将其视为最佳政治的楷模,疑古者坚决否定其真实性。

现在看来,两种意见都不恰当。

因为,在人类早期确实有过民主政治阶段,领导人只有为大众谋利益的义务,而没有特权。

因此,帝尧想将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就拼命逃避这个苦差。

在这种情况下,其职务传贤不传子就是很正常的了。

对禅让制的过分吹捧,反而是后人以私有制的眼光揣度古史的结果,或者是明白人寄托其贤人政治理想的一种方法。

尧处于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初期,其禅让本属公有制政治的遗留,平常之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