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请用行动来关注孩子的教育

 一片荒草照野园 2021-11-19

       在我任教的十来年时间里,也做过了几年的班主任。家访工作一直都是我重视的班主任工作之一。在那几年时间里,我几乎对我所有的学生都进行过家访。每次家访之后,内心深处都有点隐忧,就是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都只是停留在表层上,缺乏用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关注孩子的教育。

       要用行动来关注孩子的教育,那首先心里要重视教育。关注孩子的教育本身就属于一种高层次的家庭教育。它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的影响是终身的,是根的力量。要知道,一棵大树,倘若根坏了,那就很难长出好的枝叶,那么,这整一棵大树都不可能是好的大树。一切教育都是源于爱,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对于父母来说,对自己的孩子的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这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动力。但是,这种动力的方向却与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质量有关。有爱,懂爱,才能真正去爱——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会爱,懂爱,就是这种动力的正确方向。在我教书的十来年时间里,可能是生计的原因,我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都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物质上面,就是给孩子提供吃、住、穿等条件,家境稍微宽裕的,也让自己的孩子玩得丰富一些。在意识与行动上,他们已经把孩子的教育寄托在学校的老师身上了。这绝对不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而是对孩子教育一种严重的忽视。如何去重视孩子的教育,那就是要提高对孩子爱的质量,除了让孩子有颗美好的心灵外,还要让孩子走一条正确的成长的道路。

       其次就是要尊重教育了。作用在孩子身上的一切教育都是要尊重的。家长尊重教育了,才有可能孩子也会尊重教育。教育需要宁静、和谐、向上的精神磁场,而这一切都要从尊重开始。在这份尊重里,也包括了与学校的配合、对学校的支持。有家长的尊重,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就是学校与家长形成了最大的合力,无论是孩子的学习,还是孩子的身心,都会在这股合力中静静的得到提高,得到成长。在当下,媒体的造势,教育管理层面的弱势,如果再加上家长的强势,那便是对孩子的教育最大的伤害,因为老师都会在这种趋势下沦落为弱势群体。跪着的老师是永远教不出站着的学生的!

       在我对孩子进行家访的过程中,我听到了很多家长都说自己怎么怎么重视孩子的教育,关注孩子的教育,但通过对孩子的深入接触与了解,他们所说的重视大多停留在口头上,也有些家长把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只停留在狭隘的表层上,即叫孩子看书、写作业之类,还谈不上用行动来关注孩子的教育。

       要想用行动来关注孩子的教育,首先我们的家长要跳出狭隘的教育看教育。所谓的狭隘教育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当下,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始终还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子,很多学生家长,包括很多教师,教育领导都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其他都只是形式上的附属品,应付一下检查。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学习只是次之的。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应该排在学习之上,所以我们必须把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囊括在孩子的教育里。没有身体健康,一切为零。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么一段文字,觉得很有道理,人的身体健康就是前面的1,后面的财富、知识、朋友等都是1后面的0,0越多意味着数字越大,但一旦前面的1倒下了,后面添再多的0也是0。孩子的身体健康来自劳动教育。我想现在孩子的劳动教育是令人堪忧的。很多家长也不重视这些,孩子回到家里,或在假期里,也没安排适当的劳动让孩子去做,放任他们去玩。偶尔有做,也是极少的家务劳动,而我们的学校出于这样或那样的顾忌,也不敢给学生安排能够真正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的劳动任务,根本谈不上有真正意义的劳动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教育,应该从给孩子安排适当的劳动任务开始,让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在劳动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到孩子们的意志。劳动教育,在另一个层面上,其实也是为了孩子的学习铺上良好地情感基础。

       身心健康,“心”的健康,那便是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精神世界,包括了孩子的情感、意志、思想道德等。孩子良好的精神世界主要源于良好的家庭环境与良好的学校环境的浸润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终身老师,并陪伴了孩子走过性格形成、行为习惯养成等的重要的成长期,应该比学校老师更容易感知到孩子的心灵世界,孩子精神层面的状况与发生质的变化,家长都应该及时去了解,并对发生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孩子良好的精神世界,主要是靠孩子自己去打造的,而我们家长呢,在其中起着协助与引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忽视家长的协助与引导作用,因为我们的孩子还处于成长的初期,还没有真正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必须要有家长与老师的协助与引导。我想,孩子的身心健康了,家长才能更好的关注孩子的学习,这也是我所说次之的东西了。我希望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孩子内在的学习思维素养的养成。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十分迅速,知识也不断地在更新换代,现在很多小学阶段的知识家长不一定能梳理明白。让家长来辅导孩子的学习,这并不是关注孩子教育明智的手段。我们不应该提倡这样的关注,而是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不断地养成内在的学习思维素养。这才是孩子长久的学习之道。

       我曾经说过,在学校里,我们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以爱递爱,以智培智,以德育德,以美促美的关系,那么,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呢?更是如此!孩子们从一来到这世界,主要是生活在父母的精神磁场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倘若家长真的要关注孩子的教育,那先要关注自身的心灵与言行——自己的教育,使自己成为品行端正、好学向上的家长,不要嘴上说要孩子好好学习,而自己却打着麻将,玩着手机或看着电视、电影等。家长要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学习环境,忙碌的工作之余,挤些时间出来看看书(倘若能陪孩子一起看书那是更好),与孩子聊一下天,彼此分享一下成长、学习的故事。把这过程做好了,比什么都重要。莫看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他们是能很敏感的感到受父母那种善良,向上好学的精神磁场,然后效仿之。我想,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都可以在这样的精神磁场中慢慢养成。有这样有家长,我想,他们的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孩子的教育是大事,用行动来关注孩子的教育,每个家长都应该用心、用情注入所关注的行动中,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有效良好的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