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书

 一片荒草照野园 2021-11-19

借书

       那是一个早晨,我在四(2)班上着我的英语早读课。与往常一样,课堂有点凌乱,沉淀了几分钟,孩子们才安静下来。

       平时,在英语课上,因为课堂纪律、教学设计等原因,孩子们读得比较。讲完了一个单元,很多孩子还不会读课文。我需要在早读课上给孩子们带读。我喜欢一边带读一边慢慢地在孩子中间走动,如果发现有孩子没有读书的,我就提醒一下他们。

       那个叫文滔的孩子就坐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因为智力偏于正常的原因,上课喜欢走来走去,或爬在桌子下玩或……让上课的老师挺头疼的。他跟老师、跟其他同学也大概交流得来——偏离正常的智力应该不大。

       当我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突然凑了过来。“老师,我没有书本,你的书可不可以借给我?”他的书应该没有带来。他看着我,一脸的真诚。我的心灵被他一脸的真诚打动了。“给!”我把我的英语书借给了他。还好,我要带读的内容并不多,我已经背了下来。没有英语书,我也一样可以给孩子们带读。

       我带读的同时,也偷偷关注着他,看看他是不是在跟着我读。有跟读,我放心了。

      下课,他很主动地把书还给了我,并礼貌地跟我说了声谢谢。

       在那堂早读课里,依旧有一部分孩子没有真正地开口去读英语,对我的提醒只是用虚假的“哦”或点头行为应付一下。等我走远了,他们还是坐着不动,或说话,或搞一下动作。

       从那个课室里走出来后,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件事。文滔这样的一个孩子居然也会借我的课本来读书,这实属难得。我相信,每个孩子他的内心深处都会存在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它可以很形象反映在孩子们的学习上,总会在某个时候,受着某个因素的刺激,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的那点学习的“火花”燃烧开来,“指挥”着他们外在的行动进行学习。这件事,我想不到刺激着那孩子学习欲望的因素——然而,我必须要呵护好他的这点“火花”,让他外化成具体的学习行动来。

      教育,应该是全身心的教育。朱永新曾在《我的理想教育》和《新教育》等书都曾说到,理想的教育应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校园,孩子无疑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也要想办法让幸福渗透进孩子的学习过程里,那么,我们更应该跳出现在的教育看教育,孩子们学习的视野不应该只在教材课本里,而拓宽到平时的阅读与生活中,——产生学习“火花”的点更容易形成。一旦我们教师发现孩子们的学习的“火花”,那就共同来呵护吧。别忘记了,我们与孩子是一个成长共同体、学习共同体。

       在英语早读课,那孩子向我借书,这个看似偶然的现象,起码证明了我与他的关系是相对和谐的,才会有那点“火花”出现的可能性。那么,我们老师是不是应该主动去营造这种和谐的师生的关系呢?

       老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用心去体会、去观察,或许往往一些看似偶然性的现象让我们发现了孩子们想要学习的“火花”,再加以呵护与引导,或许可以成就孩子美好的一生!

                   2018年9月27日星期四傍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