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班的回忆——我们班失落的表扬盒 在2015至2016学年第一学期,我曾在班里发动了一个活动,那就是表扬盒活动。目的就是通过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来激起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欲望。我认为,现在我们的教育太过注意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学生的优点,从而使我们的教育缺乏了与生机与活力。 要相信,每个学生都会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的。 表扬盒活动属于一个课堂活动。当老师在上课中发现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哪怕是部分人,甚至是个人表扬好的时候,我们的老师都应该给予表扬。每表扬一次,那么老师就放一张卡片进表扬盒中(这里的卡片我是用扑克牌代替的,比较方便)。放学后,由专门负责的学生会将卡片拿出来统计,登记在贴在墙上的表格中。让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可以看到我们当天收获了多少个表扬,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我们班的林思怡同学专门负责这个工作。每天早上,她从办公室拿表扬盒,上课前就把表扬盒与卡片放在讲台上,下课后,她就把表扬盒收回来,以免有同学拿去搞,确保其真实性。为了提醒老师积极去表扬学生,我还特地打印了一张字条贴在讲台上:尊敬的老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放学后,也是由思怡同学负责将当天收获表扬的次数登记在贴在墙上的表扬格上。 这个活动进行了大概一个学期,效果并不大。这是一个学期以来的表扬数据: 从这数据表格来看,其数据呈现出不规则性,也无任何规律可以找。难道我们班的学生在课堂表现方面真的是很不稳定吗,有时候大起大落。这就显示出了其中的不合理性。这不合理性来自哪里?我觉得主要还是来自我们老师方面,包括我本人。我敢说,这表扬盒虽然每堂课都摆在讲台上,但我们的科任老师却很少地去认真运用它。大多时候,它只成了摆设。这活动是我发起的,我在上课时,有去运用它,但也没有去做到严谨性。看这14周的表扬数据,可以说大多数的表扬都是来自我的操作。我之所以说没有做到严谨性,因为我很清楚我上课的时候很多时候还是被情绪控制了,被课堂不好的方面影响和放大了我的不好情绪,致使我忽略了学生表现好的方面。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老师的通病。再看看这数据表格,有时候表格次数几十甚至过百,这里面其中很多来自早读课的整体读书。那时候我对学生只有监督和引导,观察力最为集中,也没有像来自课堂教学的不好情绪的干扰,所以他们收获的表扬次数比较多。 经过一个学期观察,我们班的这个活动是失败的。从这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教师方面的一些问题。 第一,我们教师没有把课堂的主体权还给学生。我们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过多的考虑教师自己单方面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而去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自己说自己,自己做自己,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情况,更谈不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沉下心来去观察到学生表现好的方面,而对于影响到或干扰到教师所认为是主体的教学活动的学生行为,可能很清醒的就被认识到了。当然,这也属于传统课堂的通病。现在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一直以来都是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教师教的多,而学生学得少,而不是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上面。 第二,我们教师容易把学生的缺点,或表现不好的方面,过于关注,和去放大处理,而对学生的优点,或表现好的方面,往往则视而不见。在我们的课堂上,听到最多的,除了教师的讲课,便是对学生的批评了。有时候,学生只犯一点小错误,教师也会说成是严重的错误,甚至把学生表现不好的历史也一并罗列出来。在一堂课之中,有些学生表现好,有些学生表现不好,而我们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只放在表现不好的学生上面。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样的学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大局。教学大局,很多教师都是十分关注的,容不得学生去干扰,去破坏。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是放在心里,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我相信我们绝大部分教师都是爱自己的学生的,都希望学生能学到很多知识。但这种爱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收效自然不会很大。爱学生,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把握教学行为;爱学生,一定要俯下身来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爱学生,一定要细心去观察学生的行为,哪怕是学生细微的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鼓励、表扬和呵护;爱学生,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发掘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扬长补短,把我们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教育行动,重点应该放在“扬长”,而不是补短。 在这里,我也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以上所说到的三方面的问题,我也是存在的。现在,我每天都会对当天的教育行动进行自我反思。有做得不好的方面,也会在我们班学生面前进行道谦和自我批评。同时,也经常自我提醒,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多寻找学生表现好的方面,多发掘学生的优点与闪光点。确实在这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进步了不少,发现了很多学生的优点,也包括了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比较调皮的学生。 我爱我的学生,我一定要想办法将这爱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动中! 博学班的回忆 一片荒草照野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