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看完了《挪威的森林》

 一片荒草照野园 2021-11-19

我看完了《挪威的森林》

我刚看完《挪威的森林》,好像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更多的是关注村上春树这一个人。村上春树,这名字都取得那么有特色,可能在他们日本语言意识中,这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名字。

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我知道了这个人,是一个很出名的日本作家。李镇西老师好像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到这个人,认为他的写作方法很独特,值得爱好写作的人学习一番。我应该算不上写作之人,但工作之余,爱好写点文字倒是真的。于是,也想买一些村上春树的作品来看一下。这个念头也在我心中萦绕了很久,因为精力问题,时间问题,也有一些经济上的问题——我喜欢的想买的书还有很多很多。

进入了暑假,把工作搁在一边,即使照顾着两个孩子,还是可以挤出不少时间做其他事情。我书架上的书也差不多看完了,于是,下了决心,要买一些书回来。这一些书中,就有三本村上春树的作品,都是小说:《听风且吟》、《挪威的森林》和《海边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是我在网上发现常被文学爱好者提及的一本小说,知名度很高。他的三本书中,我就选挑这本书来看吧。

在那个年龄里(19岁至20岁)的主角,是情感最丰厚的一个阶段,思想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批判性。对我们这些过来人说,谁都清楚,那一个年龄段里,与异性的相处,内心的情感会起伏不定。主人翁渡边的情感在直子与绿子的世界都留下很深的印痕,而这其中,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上,距离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它会影响人的情感方向。倘若最后,直子还活着,渡边的情感一定痛苦的,矛盾的,难以抉择的。

这小说里,呈现出的主要人物并不多,但每一个人物都带着很鲜明的特色,像他最初的室友“敢死队”泳泽,木月,玲子,直子,绿子,初美等。思想一直在现实与回忆中徘徊,每个人物,通过渡边的见闻,与交谈,都很细腻的铺展开来,同时也带出了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当然,这并不赤裸裸的,需要在这些人物的言行里去寻找去发现。然而,小说中的这些人物,他们的心灵世界几乎都是带着灰色的情感。这些,都是源于背后他们的家庭环境。小的时候,浸润于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那么长大之后,心灵之中,会留下相应的印痕,言行处事都会受到影响。

死亡,在这小说中似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看起来很开朗,很会处事的木月自杀了;直子的姐姐在直子很小的时候自杀了;最后,患上心理疾病的直子也自杀了;绿子的父亲病死了。在这些死亡中,我仿佛看到一些自杀方式遗传的影子,直子的姐姐上吊自杀了,最后,直子在一棵树下也上吊自杀了。我也仿佛看到人的内心中,总隐藏着一种死亡的魔力,当我们没有好好清洗自己的心灵世界的时候,这种魔力随时有可能吞噬我们的生命。

对环境的细腻描写也让这部小说充满不少魅力,作者很好的把人的感情映射在所处的环境里,有时候在最灿烂底下,也会摆出一道死气沉沉的景物来,这主要看主人翁的心情,与情节的走向。它在整部小说里,作者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占了很大一个篇幅。当然,作者并不是对所有的环境都进行细腻描写,有时候只写寥寥几句,但很力道。

对于一群十九、二十一岁的小伙,在情感与生理的左右下,小说里出现不少xing的描写,包括zi wei与xing jiao。对于这方面,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认识,与做法,像主人翁渡边因为爱情,因为家境的原因,在xing的行为上,相对比较保守;而永泽在xing的方面是十分开放的,丝毫不受爱情的影响。光这部小说里,与他xingjiao的人女性就不下七十人。其实,这些行为,包括对爱情的认识更多是取决于他的家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在xing的方面他大多只是取决于他对感官的刺激与追求。再想想我们的中国,一些官二代,富二代,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渡边与泳泽在同一个生活圈内,也有着良好的关系,在泳泽的影响下,也有数次做了生理需求的行为来。对xing的描写,作者用的是一种略带艺术感的陈述,趋于平淡,又趋于美,读者读了之后没有产生半点淫秽感。

最后,直子死了,遗书里,她让年过四十的玲子(一个基本治愈的病友,常年与直子生活在一起,两人之间有深厚的感情)穿着她的衣服,与渡边进行了最后的一次“约会”,并发生了一次奇妙的关系。玲子远走后,小说戛然而止,渡边在机场的人海如潮的机场里,似乎看不到自己了。

人,在成长中,似乎总要经历些情感的迷茫,思想的迷茫。或许,走着,走着就明朗了。

                               2019年8月13日星期二下午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一片荒草照野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