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与教师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智能手机在 中小学生中的潜在危害

 一片荒草照野园 2021-11-19

家长与教师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智能手机在

中小学生中的潜在危害

       我们在欣喜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会想到这些科技的发展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很多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相互倚存。作为教育层面中的家长与教师,是否意识到我们目前最流行的科技成果之一——智能手机对中小学生隐藏巨大的危害。它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文章写道:“欲想毁掉一个孩子,请送他(她)一部智能手机”,这并非是危言纵听。2012年的7月,福建的一个中学生因为长时间玩手机,手机的电磁波长期对脑细胞的影响导致脑细胞恶变,导致患上脑瘤。广东某市区的一个中学生因为过分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结果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其父母至今还带着他四处求医。大连一个中学生也是因为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思想已经被网络中的格斗游戏严重影响着。当他向他父母要钱买“武器装备”而遭到拒绝时,他竟然拿着菜刀向生他养他的父母下手。海口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在手机上玩王者荣耀,20天花了父母三万多元的血汗钱。在当下,这些事例比比皆是,有一些甚至触目惊心。我们从这些真实事例可以知道,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不仅成为自身身心健康的安全隐患,也会给家庭带来严重危害与负担。近年来,中小学生因为手机问题,小则破财,大则伤人、杀人、跳楼自杀等事情屡见不鲜。同时,给社会也会带来很多危害,很多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生活在虚拟世界里不能脱身,结果还用虚拟世界的行为方式面对现实世界,严重危害到他人的生命安全,干扰了社会秩序。

       网络游戏,它有电脑网络游戏,也有手机网络游戏,无论哪种网络游戏,沉迷其中都会危害无穷。但就便捷性来说,手机网络游戏更容易让青少年接触,上瘾,因为智能手机普及性太广了,操作起来也很方便。除了网络游戏,智能手机上的一些聊天软件,交友软件也同样给青少年带来很大危害。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我们学校中,我班上的一个女学生(六年级)因为沉迷于手机网络,白天黑夜颠倒着过,晚上玩手机不睡觉,白天上课尽睡觉。在聊天软件上跟异性聊的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后来被她妈妈发现了,也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在当下社会里,虚拟的世界中很复杂,很多别人用心的人就是通过交友软件、聊天软件在网络中骗财骗色,或通过一些诱惑性的东西腐蚀青少年的心灵,以达到某种目的。

       现在,每当暑、寒假,或周末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中小学生聚在别人的屋檐下玩智能手机。有一个流行词可以形容他们,那就是蹭wifi。他们大多是蹭别人的wifi玩网络游戏或与人聊天。对于青少年的中小学生来说,智能手机是网络最好的入口处。它给中小学生接触到网络提供了最大的便利。现在的智能手机不但有通话、短信的功能,更有强大的娱乐功能,这成为中小学生对智能手机爱不释手的最主要的原因。为什么我们的中小学生那么容易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或聊天软件、交友软件中呢?首先,是我们的中小学生的心智既没有历练,也没有经过一定的成长过程,在心理、生理方面都是不成熟的,缺乏一些深层次的辨别能力,对于一些诱惑性的东西,自然不会产生什么抵抗力。其次,一些网络游戏软件、聊天软件、交友软件背后的公司设计团队只顾自己的利益,对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进行过深入研究,然后,针对消费群体的大众心理去设计网络游戏,交友软件、聊天软件,极具有诱惑性。在消费人群中,青少年是比较特殊的人群,第一,向往心理上的独立;第二,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第三,辨别能力差。当接触了智能手机而缺乏必要的监督的时候,青少年都会很容易沦陷于其中的网络游戏或交友、聊天工具中。因此,作为家长与教师,对于使用智能手机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预想到其中存在的危害性。

       中小学生从接触智能手机到沉迷于其中的网络世界,中间本应该有一个监管的的门槛,然而,这个门槛却苍白无力。为人父母,面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重视在心里,而在具体的行动上却往往又是忽略的。很多父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手机或是买手机给他们,绝对不是让他们沉迷在其中的网络世界中,出于一个简单的目的,就是方便联系用。殊不知,现在的智能手机其强大的上网功能对青少年来说,一碰就好奇,两碰就喜欢,三碰就上瘾,仿佛具有毒品的威力。父母一开始都会认为让孩子玩玩手机没什么,直到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的学习生活都会着急起来,然后才实施所谓的监管措施。那时的监管已经苍白无力了。毕竟,它们从单纯的玩已经上升到深层次、复杂的心理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多中小学生沉迷于其中的手机网络世界也是因为其他同学的带动。因为好奇的心理,即使是道听途说,他们也会去试试,最后形成一种风气。现在,我有时候在上课的时候,也偶尔会听到下面的同学在悄悄的议论手机里的网络游戏,或在QQ上、微信上的聊天内容。在这种风气下,学生们也很容易产生攀比的心理,没有手机的,会感觉自己很out,也千方百计想从父母那里弄一个手机来;没有接触过其中的网络世界的,也会想办法去接触一下。网络上瘾往往就是从那一下子开始的。但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可以看到其中的监管门槛就好像是形同虚设一样。

       有一点,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在现在的山区农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父母在外面工作赚钱,他们只能通过手机进行联系。而现在用的手机往往都是智能手机,加之现在wifi的覆盖性比较广,即使没有流量,也可以蹭到别人的wifi,最后还是会接触到手机的网络世界。父母远在外面工作,对他们的孩子在手机使用方面很难做到监管。在现在的城镇里,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使用智能手机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孩子玩手机是跟上时代潮流的象征,等他们真正沉迷了其中的网络世界,才着急扯开他们与手机网络世界的联系,但收效往往甚微。

      作为家长与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智能)手机对中小学生潜在的危害,做到预防与疏导并重。首先,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要带好头,不要做低头族,不要做手机控。智能手机,看似接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实在感情方面却是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没有手机流行的时代,人们通过书信往来进行联系交流,虽不便捷,但字里行间却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书信留着,随时可以翻看,随时可以回味其中的真情实意。而现在,手机网络中的联系交流往往是淡而无味,很难找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手机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不单单是如此,更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思想意识已经紧紧被手机网络抓牢着,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低头族,手机控,有事没事都爱拿手机出来刷刷微信,玩玩网络游戏,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作为家长与教师尚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威信去让我们的小孩远离手机网络。其次,我们要禁止中小学生(包括还没有读书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现在使用的手机基本都是智能手机,与里面的网络世界很近,一旦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往往都会沉迷于其中的网络世界,因为中小学生的辨别能力,抵抗诱惑的能力还真有待加强。对于那些留守儿童,需要使用手机联系他们的家人的时候,应该借用爷爷奶奶的手机或其他亲戚的手机进行联系。作为家长,必须要认识到孩子一旦对网络世界上瘾,那是非常难戒掉的,对孩子本人,对家庭,对社会都存在危害的。家长往往要忙于工作,对孩子手机的使用往往是很难监管到位的,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孩子尽量不要接触手机。最后,家长与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疏导,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接触手机网络世界可能存在的危害,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产生警惕与戒备的心理,合理去使用手机。

       家长与教师做好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预防与疏导并重,才能让中小学生远离智能手机潜在的危害。(2017年8月6日)

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一片荒草照野园

微信号 : mozuning804

就这样默默地写着自己的心灵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