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有多内卷?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打工人的头上就成了一座山。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为工作而焦虑,怕被老板辞退,怕被下属新人取代,怕竞争对手上位而自己则成了弃子,怕在职场江湖的尔虞我诈中成为牺牲品。 首先就是竞争者太多了,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老员工的可替代性太强。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沙滩上”。公司不是慈善养老机构,老板每天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公司员工的性价比如何,以及如何干掉低性价比的员工。 每年都有近千万的大学生加入职场,他们带来了新鲜血液,但也加剧了职场的内卷。 1999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国企大裁员之后。为了拯救经济和增加就业,高校大规模扩充了100多万的大学录取名额,截至现在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逼近1000万人。 相当于只要你参加了高考,就有大学可以让你上,大学的普及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于是,奇观出现了,大学的录取率远远超过高中的录取率。穷人家全部用上了象牙筷,原本极度稀缺的高等教育人才成了大路货,劳动力结构被人为地改变了。 光讲给员工“狼性”,却不给狼吃肉海量的大学生,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职场内卷,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工厂的用工荒。从这一点来看,我们需要这么多大学生么? 并不需要,但反过来说,谁又愿意自家的孩子辍学去工厂打工,成为廉价劳动力呢? 于是太多的家庭付出了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一路将孩子扶持进大学,以期获得大学文凭后能够提升就业竞争力,改变孩子和家庭的命运前途。 但实际情况却因为大学生泛滥,大学文凭含金量的贬值比货币还严重,被网友自我嘲为“研究生多如狗,本科生遍地走”,大学生反而成了最新一代的廉价劳动力。 同时,大学生还加剧了职场的内卷,无时无刻都有比你工作能力强,学历、履历比你好看,最关键是比你更愿意为公司付出,比你更不计较回报的新人出现。 经济学家通常会站在资本家的角度说:人口红利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好处;人口出生率下降会如何影响房价;老龄化会对我们的社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鼓励人口生育。 于是对于一些无良资本家来说,劳动就业市场有海量的待就业人员,员工不听话、不愿意加班随时可以“干掉”。只需出一张招聘通知,就有大把的人排队前来应聘。 所谓的人口红利,只是经济学家站在资本家立场上的轻描淡写,很大程度上是属于资本家的红利。但是时代的灰尘,落在了打工人的头上,就变成了一座就业压力的大山。 老板不需要培养员工,性价比低的员工随时可以替换。员工的努力促进了公司的发展,老板却很少想过让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一起分享企业发展壮大后带来的资本红利。 更别提向华为、腾讯、阿里等好公司看齐,给予员工优厚的股票期权待遇。 最需要挣钱的年纪,却遭遇就业困难35岁人到中年,妻子孩子指望着自己多挣钱,每个月的房贷如同催命符,孩子的教育更不能落下,人生处处需要攀比,工作和收入成了最让人焦虑和头秃的事。 中年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却越来越弱,学习能力比刚出来的大学生差,新事物接受能力比年轻人弱,加班的意愿拼不过年轻人,对薪资的要求却比年轻人多。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对公司来说性价比太低,招你的钱可以招聘2个大学生了! 大多数在35岁还没有混到管理层的人,除了工作经验比年轻人多一些,其余方面的竞争力均逊色于年轻人。于是,人到中年的你,在职场的内卷中落败了下来。 35岁,公司不要;45岁,企业不要;55岁,建筑工地不要。中年人的悲伤便在于此,明明是最需要挣钱养家的年纪,却因为就业竞争力衰减,成了各个行业的弃儿。 对于职场打工人来说,真正的黄金职业生涯,可能也就22岁大学毕业到35岁。但房贷却是30年期限,退休更是延长到了65岁,人生路漫漫你却过早失业。 一方面,职场的内卷让大学生的薪资水平一直上不去,平均月薪不过5000~8000/月。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农民工变得越来越稀缺。大学生碍于面子问题和不肯吃苦流汗,宁愿坐办公室拿3500的低薪,也不愿意去从事建筑工地的活儿。 这就导致大学生的薪资,甚至比不过父辈在工地上300~800的日薪。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这样的网络段子:这点钱你怎么可能招到农民工,去招大学生还差不多! 蓝领崛起唯一的好消息是,随着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适龄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接近尾声。我们的社会正在悄然发生2个重大的改变。如果把握住机遇,说不定就能够“逆风翻盘”。 1、蓝领崛起 以前我们固执地认为,坐办公室的大学生才是白领。但随着受教育和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大学生再次成了“廉价劳动力”,技术工人、月嫂、挖机工等反而崛起成为高薪职业。 由此看来,对于青少年来说考名牌大学并非唯一出路,一些好的职业技术学院同样可行。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薪资水平,因为技术工人不需要与大学生一起内卷,反而可能拿到相当不错的薪资,蓝领同样可以买房、买车、养家。 2、劳动力供需反转 劳动力减少,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反转,以前是企业挑员工,以后很可能会逐步转变为员工挑企业,员工在薪资待遇方面的话语权将更大了。 企业的用工成本在上升,从新手培育为熟练操作员工的成本在上升,企业会更愿意培养员工和用更高的薪资留住员工,而不是招新员工再次进行培养。 如果企业还是一味地对员工“挑三拣四”,而不是注重培养员工,与员工一起做大并分享蛋糕。那么还想靠“压榨”员工赚取利润的少数企业,必然会长期存在招工荒的现象。 唯有尽快适应时代综合来看,人口减少并非全都是坏处。 至少对于个人来说,孩子的升学压力会降低,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也会相对降低。 企业则需要在人口红利期结束之前,尽早进行产业变革和升级。以前利用人口红利进行赚钱的中低端产业,已经快走到了时代的尽头,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