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美术名师作品展第三回——苍穹荡歌

 ttookk 2021-11-19

图片

广东美术名师作品展第三回——苍穹荡歌

参展教师
丁松坚  刘   凯  杨中华  钟立生  武   东
开幕式时间:2021年11月28日星期日下午15:00 
天河艺苑
广州市中山大道西天河公园小北门

天河艺苑(点击可以链接地图)

因停车位不足提倡绿色出行。

若开车来请于天河公园小北门往东200米勤天大厦停车场-入口停放。

广东美术名师作品展第三回——苍穹荡歌

参展教师

丁松坚  刘   凯  杨中华  钟立生  武   东

学术主持

梁基永   

策  展 人

胡   航  胡硕堂 

展览编辑

黄金城  溯   斋 

主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天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

协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肇庆学院美术学院

广东省华深书画艺术研究院

珠海市豪迈艺术中心

瑞哲轩艺术馆

礼堂有礼艺术工作室

展出时间

2021年11月24日 —12月7日    

展出地点

天河艺苑广州市中山大道西天河公园小北门

特别鸣谢

佛山市南海琪胜制造实业有限公司

佛山市鑫溢洋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总序——师出有名

梁基永

      1921年,热爱美术、曾习油画的许崇清时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他邀请了在东京美术学校毕业的好友胡根天到广州筹办一所市立美术学校。因此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第一家公立美术教育机构——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成立了,由此打开了广东现代美术教育的第一页。

      韩愈曾经很准确地将老师的地位总结为: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教师最重要的事业了。

      百年来,几代人的努力,广东的美术发展突飞猛进,获得了骄人的绩,广东成为了中国美术强省。各种重要大赛获奖,参展、获奖的人数节节上扬,这背后,就有广大美术教师的辛劳汗水灌溉之功。

      倘不以展赛指数定成败,那么,广东美术院校在近二十年来,不论招生数量和师资质量上,更有人所共见的飞跃。诸多院校的美院更是站稳脚根,擦亮了招牌,广东的艺术教育,前景无可限量。

      从昔日岭南画派师徒传承式的私相授受,到今日万千学子艺海求途,广东涌现了一代代的名师,培养一批批的人才。我们此次策划这个展览,是通观当代广东高校美术名师的一次大展示,看到广东美术名师的阵容与面貌,我们不难前知广东美术的辉煌将来。

(梁基永,著名学者、艺术理论家、书画家、作家、收藏家)

图片

     本次展览为“广东美术名师作品展”第三回,参展者丁松坚 、刘凯、  杨中华 、钟立生、 武东五位老师分别来自省内四间高校。他们活跃在美术教育事业第一线,为广东美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付出了诸多辛劳的努力。传道、授业、解惑,他们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坚持对艺术的执着探索,桃李满天下的同时自身的艺术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高。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是他们在宁静校园里历年来创作的美术作品,展现了广东美术名师们精湛的艺术水平。

名师与作品


图片

图片

丁松坚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校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艺术态度

      油画写生的习惯使我对写实油画抱有敬畏之心,它不仅是我作为艺术实践的重要方式,更是在相对纯粹的意义上,借由传统油画语言和材料来表达自我的直接方式。写生对研究和掌握油画语言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于油画色彩的研究,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库。

      通过写生的累积,我能够娴熟直接地把风景融汇于用笔和色彩塑形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形象塑造和艺术表达,使我能够维持良好的创作状态,除此之外,通过不断锤练艺术的表达能力,得以超越自我获得新的审美高度,也令我作为一名美术教育者,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一位有追求的画家,我认为需要坚持这样的立场:敬畏写生,褪去自我。如此,油画写生的力量才能真正发挥,个体的独特气质才能与写生真正合二为一,并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发展,也能随之发出时代精神之音!

————丁松坚

学术角度

      丁松坚自谓对于写实风景油画写生有一种执着的喜爱,与自信的迷恋,这在他的风景写生作品中,不难看出来。

       对景的写生,是中国画于西洋画的分野之一,油画强调写生,而写实则需真实再现画者面对自然的观感,山怎样宁静,水怎样清柔,很考验画家的表述能力,也就是重现实景的功夫。我尤其喜爱他笔下的江水,《程阳寨》的江水中带着泥土的浑浊,倒映出廊桥的身影,《退潮》中泥滩上的海水,依稀照见搁浅的铁船,除了过硬的写实功夫,若没有对于物象的细微观察,便无法表露出动人的质感。




————梁基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刘 凯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色彩教研室主任,广州美术学院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委员、评委,广东省高校水彩画学术艺委会委员、评委。

艺术态度

      到自然中去,真实地感受,早已成为古今中外画家们追求艺术真理的共识。只有真正处于自然中,直观地刺激着我们的艺术观,激励着我们探索的欲望,才能唤起我们灵魂深处的灵感,创作出生动感人的绘画作品,众多经典的艺术作品正因此被创作出而永恒地流传于世。

      身为一名水彩画家和色彩教师,造型能力、视觉空间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固然是重要的,但作品中真正有价值的,却是深藏于一般形象和常见的绘画技法之下的“作品中的精神内核”,个体艺术的感知经由对自然的感悟、洗涤后触发的艺术观念及意识的转变升华,才是一幅作品的灵魂,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说的“画外功夫”或是“师法自然”带来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千变万化的自然风光造就了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艺术是对自我生命的探索,艺术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一遍遍的探究与肯定!

                                                                                                                                                                                                                       ————刘凯


学术角度

      西藏的风景写生作品看得很多,却少有如刘凯笔下的几幅,能给我一种唤起回忆的强烈感觉:那是在高纬度地区,太阳到了午后六七点,往往还挂在山脊上不肯挪移,映在屋脊上,比屋脊略低的地方都带着灰暗的调子,这种记忆,在他笔下完全再现了。这可见作者对于光线的敏感反映。

       《母亲》一幅也是很令人眼前一亮的。之前罗中立有幅父亲为题材的名画,画的是沧桑干裂的北方老农,而这幅以母亲为题材的作品,则更适合眼下这个小康时代,浓烈的大红碎花衣服,母亲的眼神虽沧桑仍然显得满足,隐含有时代的印记。


————梁基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杨中华 广东惠州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美术分委员会主任,历任美术系主任、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视觉文化研究所所长。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本科高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惠州画院副院长、惠州市油画学会名誉主席。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优秀人才。

艺术态度

      敏锐的主观感受与画面的秩序建构,是绘画的基础。

      通过切身的视觉感受、观察客观物象,辨析物象的形态与色彩的变化,整合画面的造型和主体结构,从而建构画面的秩序,从图示结构到具体技巧运用的掌控,是一个画家的基本功课。我们面对客观物象,不着急于动手作画,而是通过反复多视角的观察与思考,找到自己想要的切入点,并在脑海中虚拟出画面的结构、秩序与视觉形象,再选择适宜表达的绘画语言与技巧,这是画好一张画必备的思维逻辑,偶然性的绘画是不长久的。

      画家对生活和自然的选取与提炼,正反映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观感、情绪和态度,也是其主体精神的直接呈现。

                                                                                             ————杨中华


学术角度

      杨中华似乎很喜欢描绘竹子,这个题材很不容易讨好,因为在传统国画中,竹子已经被画得很泛滥,而以油画去描绘,必须非常“成竹在胸”。幸而我们看到他的尝试颇为成功:没有线条勾勒的竹子,在逆光中翩然抖动,脱离了中国的线条,却仍然具有中国式的审美。因为其架构与取态,仍然是中国式的。

      他的静物与花卉,融合了早期印象派的意思,鱼池中的鱼,山坡上几点山花,都在阳光下抖动,瞬间的光影变化奇幻无比。若能加强其大块面的取舍,相信会有更可观的进境。

                                                                                              ————梁基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钟立生 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2009年获批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


艺术态度

以何种形式或面貌的绘画语言阐释自我,古往今来都是画家们自我精神家园构建里无法绕开的重大课题。

      赵无极说:“画画,不过就是表现自己”。而进一步为我们阐明实现的路径,即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自己最喜欢的、与自己性格最接近的营养并消化,并与自己掌握的西方绘画语言结合起来,融入自己的个性,“那你的作风就有了”。相信这朴素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如何把这个“自己”表现好却不是件易事!我以为:要达成这个“自己”,既要创作过程中的当下感受,也要阶段性的实验探索,更要有艺术目标的终极追求。这期间需要作者的勇气、毅力、才能和修养,当文化视角、审美取向、形式手法三者高度契合时,绘画作品中的“自己”才能够“定格”下来。这方面,我仍在路上……


                                                                                         ————钟立生

学术角度

      古朴的老屋,围墙外的几点玉米透露出生命的意趣,与围墙内的古老房屋生出强烈的对比,这就是钟立生对于传统文明象征的致敬。

      在他的笔触下,徽州老屋仿如磐石一样的存在,厚重的天色,连花草也染上了浓重的色彩,一种古朴之感贯穿整个系列。西藏写生中的喇嘛深红色的僧袍也予人一种深邃思考的感觉,与平常所见强调色彩强烈对比的西藏画相比,别具思考的空间。

                                                                                              ————梁基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武东 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艺术态度


      油画写意艺术是以意动境,境引心生。

      作品是创作者眼界和情感的外化,更是画家心灵品格的体现。绘画作品中不仅能够看到形象、色彩,而且依然留存着生命的迹象,这得益于似同而实异的表象下,掩盖有鲜活生命的真实特征。阴雨绵绵的广东气候和青春洋溢的校园生活交汇参杂而成的斑斓色彩,纯化为气脉贯通、虚实互生的画面,奠定了我艺术创作的基调和表现方向。

      中国油画家因本民族文化中具有与西方表现主义表现意味类似的写意性,使其在理念与趣味上产生了超越国度的共鸣,促使之往写意方向探索,以个人独特的形式表现自我的感情经验和心灵的呼唤。因此,写意作品的表现被看作当今文化的整体性诉求,经过了大量的探索、实践,根植于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写意油画也逐步形成,引起人们的格外重视,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油画发展的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




                                                                                                  ————武东

学术角度

      岭南的雨季总是令人沉闷的,到处是湿漉漉的,潮气扑面而来,恨不得用一台巨大的烘干机将自己和房子烤一下。在武东笔下,他很喜欢表述这种雨天的风景。在这里雨天不仅有潮湿的气氛,更有扭曲的被雨水打湿透的路树,各式各色的行人。在表现主义的影响下,他喜欢将这种湿漉漉的感觉模糊地表达出来,不名一树,不像一人,却又似曾相识,好像是在打湿的车窗下,缓慢行进的车子中看出去的熟悉的广州雨景。偶尔露出的一两点暖暖的颜色,一两个青春少艾的背景,就好比一丝冷雨中的烘干机,使人觉得雨季也并不那么可厌,甚至生出一种可爱来。


                                                                                               ————梁基永

图片

图片

图片



温馨提示:

2021年11月28日星期日下午3:00于天河艺苑举行开幕式。

由于防疫需要,请自觉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并做好自我防护。

近2周内去过重点疫区或处于医学观察隔离期的人员,以及有感冒发烧或有明显呼吸道症状的人员,请不要前来参加活动,敬请谅解。

因停车位不足提倡绿色出行。若开车来请于天河公园小北门往东200米勤天大厦停车场-入口停放。

   


广东美术名师作品展参展通道


1、参展人条件,广东省内在职高校教师(退休延聘转聘均可),15年或以上教龄,副高或以上职称,广东省美协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