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整合信息论——探索意识的机制|因果涌现第十一期(一)
导语 意识是主观经验——例如,一个视觉场景的感觉,反思经验本身的感觉。 意识依赖于大脑的某些区域,一个经验的特定内容依赖于大脑皮层的某些部分的神经元的活动。尽管对意识已经有非常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然而对意识与大脑结构之间联系的正确理解仍然有待建立。例如,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大脑产生意识,而小脑不会,尽管小脑的神经元数目是大脑的四倍。又如,为什么深度睡眠时意识消退了,但大脑皮层依旧活跃?新生的婴儿有意识吗?有些动物表现出复杂行为,但具有与人类非常不同的大脑,它们有意识吗?智能机器会有意识吗?这些问题让我们产生疑问:为什么有些神经机制与意识相关,而有的则与意识相关?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产生意识?
内容简介 本次分享将介绍整合信息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IIT)。该理论以一种新的方式探讨意识的机制。不从大脑的生理细节出发,不直接研究大脑如何产生经验,而是从经验的基本现象学性质出发,提出描述意识基本性质的公理。该理论从内在的角度分析候选机制的因果作用,进而推断出意识的物理基质需要满足的特性,并给出定性与定量评估意识机制的数学框架。 主讲人 何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研究理想是:不确定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多尺度反馈控制。 整合信息论与意识理论|因果涌现第十一期(二)
背景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数千年来,这个“难问题”可谓哲学与科学领域的皇冠上的明珠,从二元论到泛心论,从同一论到机能主义、取消主义,从高阶理论(HO)到全局工作空间理论(GWT)、整合信息论(IIT),从笛卡尔到胡塞尔,从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到朱利奥·托诺尼,随着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因果科学的发展,意识似乎正在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面貌。
内容简介
主讲人 参考资料:
|
|
来自: 菌心说 > 《复杂系统、逻辑学,因果关系,因果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