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畏之心寻“半两”

 戈壁龙 2021-11-19

      谈起“半两”钱币,可谓人人敬畏,人人皆知,但又似乎陌生。本人收藏多年,依然未尽全面,只好继续探究。

     “半两”钱币是战国至秦汉期间使用最广的古钱币,分先秦半两(战国半两)、秦半两和汉半两。

     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36年)起算,到秦灭亡(前206年),“半两”币的生产共延续了130年。

      一般以先秦(公元前220年以前)的“半两”钱为战国“半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即公元前220年以后的“半两”钱称之为“秦半两”。

      战国时期“半两”钱的出现,为秦始皇统一货币打下了坚实基础,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铸行的初步成熟,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秦半两”的流通地域广泛。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东北则到达辽东半岛,西南则进入大渡河畔上游。

    “秦半两”奠定了“圆形方孔”钱的铸币造型。“圆形方孔”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也有人认为,“圆形方孔”的产生,是生产、加工的需要,也是便于携带和流通、储藏的需要,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制式。

    “秦半两”币文“半两”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国相李斯所题写。由于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权衡之十二铢,故称其为“半两”钱。

   《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有学者提出,秦始皇统一币制后,推行了直径2.5~2.8厘米、重3~6克的“半两”钱币,又相继推行了直径1~1.5厘米,重0.2~0.4克的“半两”小钱。

      今见“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者,更有甚者,50克以上大钱频见各网络平台。

     关于“秦半两”之大径钱币,历史记载最大者不超70mm。70mm钱是为江苏大收藏家吴士松先生收藏并撰稿,称其为已发现最大“秦半两”钱。

       另外,周祥先生所编《中国珍稀钱币》、 孙仲汇等编《简明钱币辞典》、俞伟超《中国古钱大系》、华光谱先生《中国古钱目录》所刊载“秦半两”大钱直径分别只有49、50、51和52mm。

     民国时期,丁福宝《历代古钱图说》以及方药雨先生《药雨古化杂咏》所刊载“半两”钱最大币直径分别也只不过61和68mm。

     余怀敬慕,凭借雅趣,收获两枚“半两”钱,直径分别为36和51mm。重量为25.8g和84.5g。观其三相:包浆到位,锈迹自然,材质精良。究其制形:穿缘无郭,币之背面平直、光素。小径者正面及文字微凸,“半两”二字之布局,也明显不同于其普通币,为左右顺读,实属罕见;大径者正面及文字凸起明显,字体狭长、隽秀,也与普通币有明显迥异。其“两”字下部,犹如男女两人欣然舞动,动感十足。称其重量,乃为历史记载之最大者。

     然近期搜索相关网络拍卖平台,见100mm以上“半两”币数枚,直径最大者达110mm左右。至于重量,未见昭示。观其三相,一眼开门,于是欣然截图并附其中,愿感兴趣藏友及专家考究鉴赏。

      以愚之见,尽管记载无从考究,但历史铸造并留存于世直径为110mm左右大钱毋庸置疑。此三枚钱直径虽有差异,但从计量的角度考虑,或许也在误差范围。上述所获大钱或许为《史记平准书索隐》所载当百钱。当然,或为更大之权衡者也不是不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