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武术修炼指南

 天地任逍遥耶 2021-11-19

文章图片2

中华武术,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时盛时衰,延续几千年。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优美的艺术价值已被社会所接受。

当今,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正在向世界传播,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相当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中华武术在促进国际友好往来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任何学问和技能都有它的自身规律和特殊的方式方法。从认识到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入门到成熟,都要有一个过程,也就是武术界常说的修炼法门。传统武术中的内功修炼也是如此。从筑基入门到提高,又从提高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都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当然最关键的是师父的言传身教和个人的悟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武术流传几千年,分门别派不下几百种。这些武术门派不仅有自己的立论基础,还有自己完整的行动原则。概括而论,武术来源于人类同大自然的斗争之中,成熟于冷兵器的阶级专制时代,不断发展、充实、提高。习惯称呼为南北两大派。即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另外在武术界还有三派鼎立之说,即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派。

文章图片3

从行拳风格上讲:

少林主动,常见刚猛于外,直来直去,舒展大方,大开大合,具有长江汹涌之势。

武当主静,讲究松沉自然,以阴柔见长,注重于借力打力,柔化刚发,舍己从人,沾连粘随,缠丝封闭,犹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

峨嵋派则强调开合有度,近身短打,吞吐吸闭。长攻短击,因势利导,动静相兼,介于少林、武当两派之间,表现出一种中和之风格。武术界部分人士也将峨嵋派归属武当道派的一个分支。

武术发展到今天,已呈现出繁花似锦之争鸣景象。南拳北腿,各分秋色,能人辈出,高手如林。影响较大的有太极门、八卦门、形意门、六合门、通背门、翻子门、韦陀门、螳螂门(又分为七星、太极梅花、六合、光板、甩手、地功螳螂等)、自然门、太乙门、松溪门、心意门、拦手门、燕青门及有代表之象形门派,如龙、鹤、蛇、虎、燕等等。总之,不论哪一门派都是以技击、强身传习若干年,各有所长。然而,门派的高低之评价,多流于偏见,的确有碍团结和提高,故不足取之。

学武之人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功力和技击素质。

就此问题,笔者以个人修炼体会谈些肤浅之经验,以供习武者参考之。

文章图片4

近几年,曾有许多同仁询问余习武之门径,养生之诀窍,及技击之素质。吾言习武者欲求更高造就,必先具备几个条件:

一是要投拜一个学之有成的明师(并非名师),施以言传身教;

二是自己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指尊师重道的道德品质,献身于武术事业的信心意志)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其三要有相当的文化基础,这一点可归纳成修为之“悟性”,即学一知三之反应能力。当然个人的经历和生活环境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有些老同志问到养生之诀窍,吾言,气功养生关键在于人身三宝之修炼,即“精,气,神”。这里“精”是基础;“神”为主导;“气”是关键。人类赖以生存之中心在于“气”的存在。人离开“气”,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这里的“气”是一种多元化的能量。可称之为“元气、真气、中气”。也包括人体内之“卫气”和“营气”。只有气满才能神足。一个健壮的人从精神到体魄都会表现出一种灵敏矫捷,声如洪钟,生生不息的气质来。

当然要鉴别一个人是否在功法上有所进展,和不出偏差,首先应观察人之气色,红润者为佳;其次再体察人之精神,饱满者为佳。

神集中体现在眼上,炯炯有神,目如朗星;再其次听人之声音,,练功家常讲“气沉丹田”,一个练功较好的人应发音深沉有力,出自“丹田音”,而普通人都在胸腔以上发音。由此可以简单地检查练功者进展层次,和是否流于偏差。

文章图片5

另外余习武多年,虽造就肤浅,但对技击略有体悟。“技”者,攻防之方法招式;“击”,打击之效果,,取胜之手段。

与人较技,首先要胆壮神足。

常言道:“一打胆;二打力;三打功夫。”故此交手时应精神集中,神态自然,一触即发,遇敌好似火烧身。全力以赴充分发挥手、眼、身、法、步之本能,步步为营,有旁若无人之意识,以此达到较好的技击效果。但是若想在技击上有所提高,应勤练各种身法、步法、拳法、腿法,及“发力”、“化力”、“蓄力”、“抗力”。达到正确、准确、精熟之境界。

有些薄弱环节应单独提出来练习。

比如“八卦门”之穿掌、掖掌,可反复练习,可以在树林中练,在沙地泥地中练,双人搭手问劲,众人变方位攻击。最后达到一沾身就形成三种劲,使对手防不胜防。

又比如“形意门”之虎扑,也可以假设目标锻炼内家“整体力”,以求一触即发之效果。

又如北腿中的“勾挂连环腿”、“玉步鸳鸯脚”等,都可以分开练。重点提高出腿速度准确度和杀伤力度。

另外,较技者还应培养较好的临战意识、拳感反应、交手距离感,等等。这样才可形成得心应手的打法。

另外“意功”在内家拳修炼中也相当重要。武林中人应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不忘来自不同方向的攻击,然后用意识有效地防守和反击。过去学艺时,师父们总是教导“有人似无人,无人若有人”。

通过各种假借意识训练,必然对散手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于武术的基础门径还很多,譬如,内外功的详细修炼方法和层次,根基功夫的特殊作用,及丹田造力,内劲透力和一些武当派的专项功法。因篇幅所限,容待将来专题论述。

上述文字,不免疏漏,失误之处在所难免,诚望武林同仁明见指正是为幸。(游玄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