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JAZZ」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是黑白影像里面,一群黑人乐手一起「吹拉弹唱」的画面吗? 是穿着复古衣裙,跳舞的男女吗? 是「灯红酒绿」小酒馆或者星巴克的背景音乐吗? 又或者是「老上海」的十里洋场吗? 旧上海滩「金嗓子」周旋 由于各国文化汇集的特定历史原因,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一度成为亚洲的「爵士乐之都」,甚至是当时日本爵士乐手的「麦加圣地」。而到现在,爵士乐在国内的受众范围相当小。 你还记得初次听到爵士乐曲的感受是什么吗? 是不是似乎有一些流行歌的属性,有比较「顺耳」的主旋律和好记的歌词,又有一些不同,比如各种乐器总会在中间来一段「摸不着头绪」、「不明觉厉」的solo。 ![]() 当我们说想学学乐器、学学流行音乐的时候,往往是从自己喜欢听的歌开始,拿起吉他或者在键盘上学和弦弹法,想深入一些就开始学基础乐理、研究和声的编配、不同风格的弹法。 而在我们印象中流行音乐发展得很强劲的地方,远如美国,近如日本,他们都把如此「小众」又晦涩难懂的爵士乐视作是现代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也许你对这样一句话并不陌生:「音乐也是一门语言。」 如果从学习语言的思路来看,国内的义务制教育体系中,语文课是当仁不让的必修「主课」,大家每个学期的语文课本里面,总有几课是古诗词,或者文言文吧?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早已不用文言文来对话交谈,书面行文也仅限于少量的引用,那为什么还要学?为什么学校考卷上还是必会出现古文考题呢? 文言文与古诗词的内容承载了先人们留下的历史足迹与当时当下的情感,给现在的我们提供一个了解过去的机会,我们依然可以从过去的生活智慧中汲取营养、受到启发。 通过古今对比,可以感受得到中文沿着岁月推进的演变,感受文字的变化、词义词性的变化、音韵的变化,感受几百几千年前这些「拗口难懂」的字句和现在我们每天在说在写的东西这些剪不断的关联。 在使用现代汉语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掉一下古文书袋」、蹦几句诗词,都会小小呼应一下烙印在内心的文化认同感。而此时收获「有文化」的印象加分、满足一下虚荣心的欲望也是无伤大雅。 学习爵士乐对于立志于深入现代音乐领域的学习者、音乐人的意义是类似的。 或许你拥有自己的摇滚英雄,或许你沉浸在R&B/Soul的醉人律动里面无法自拔,于是想要弹好、或者唱好自己偶像们的作品,甚至也想要创作出那样动人的歌曲。 但是你知道这样的律动感从何处来吗?这样的旋律乐句怎么发展出来的?常见的「和声套路」4536251为什么这么好用? 换个方向问,如果玩腻了常见的套路,又能去哪里寻找更多的思路? 答案还是像学习语言一样「溯源」。 在现代音乐风格的根源——100多年前开启的爵士乐世界里,学习曲式框架的设计、和声进行、大师们的即兴乐句,还有乐队演奏的编排,甚至当你研究某支曲子、去了解与它有关的音乐家和当时的文化环境的时候,都是在增加音乐语言的库存。 ![]() 爵士音乐家 Miles Davis, John Coltrane 当语言库扩充,你和你的乐队、和你面对的听众在交谈的时候,自然有更多的方式来把「话」说得更动听、更有意思。 那在国内,去哪儿能学爵士乐呢? 各大知名的音乐艺术院校,例如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等,都有开设爵士乐专业,但需要经历门槛颇高的艺术高考。 不用高考也可以去的面向社会招生的培训类学校是对大多数人更友好的选择,比如在爵士乐爱好者心目中很知名的、坐落于与爵士乐渊源很深的上海的JZ School。 教师团队是国内最优秀的一批爵士音乐家,有和院校学习作息、课程设置一般的全日制课程。 可是对于想开启爵士乐学习,但并不生活居住在上海的同学来说怎么办? 对于没法放下眼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学业,或因为经济问题,不能去到上海JZ School 学习的同学来说怎么办? 从2020年开始,多了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JZ网络音乐学院。 JZ网络音乐学院是由JZ School和哎呀音乐共同创办,以爵士乐教育为主的网络音乐学院。 师资团队仍由JZ School内多位专业讲师组成。 ![]() ![]() ![]() ![]() 陈嘉俊老师在爵士萨克斯直播课 与同学连麦提到出国留学建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