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叶牧天 成都地界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们,称呼川西坝子上过去曾经盛行的皮影戏,为“大皮灯影戏”,用牛皮錾刻制成的皮影戏角色为“影子”。 岁月匆匆,转瞬即逝,这种俗称,连同此种戏剧,基本消失,无影无踪,深埋在老人们的记忆底层。今日重提往事,不禁唏嘘:“哎呀,皮影戏,板眼长,名堂深!” 好在博物馆和收藏家那里,珍藏一些当年“影子”稀罕遗物,使得今生今世年轻后生可以窥视和体悟其貌像风采,感受历史沧桑。 目睹故物,思绪连翩,传承灯影戏,重在对“活态”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要从传统民间艺术特色,灯影戏剧演出活动,灯影戏班艺人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状况等方面深入了解,全面审视,努力挖掘古蜀民间艺术真切的脉络。作为一门久违了的历史文艺陈迹,不能奢望大家都可以成为内行,但是只要心存热爱,由衷钦佩,顾及关心,增强自身文化修养,也是了不起的爱国热忱。 传统的民间艺术有一根本性特色,那就是社会底层民众的“穷欢喜”,“苦寻乐”,并非一定要解决了温饱,衣食无忧之后才开始艺术活动。艺术本质是一种生态,一种生活。穷人富人对艺术各有所好,因地制宜。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自给自足农耕经济构架之中,农夫平民阶层艺术的“自给自足”顺理成章。劳动人民自己操办自己欣赏,以为农家分内之事,亦或流传成风气,成为民俗之必需,皆功在自娱自乐。“成都大皮灯影戏”的滋生、繁衍、自成一体,正是广大劳动人民对艺术的自我需求,自我创造的环境中孕育而成。 一位农家子弟要成长为灯影戏艺人行家里手,谈何容易。没有上过学,不识字,穷乡僻壤,孤苦蔽塞,只因偶然间在集镇赶场,或年节宗庙典仪之际,挤进人群之中观看外来的灯影戏班表演,从此入痴着迷,触发了智慧潜能,鬼使神差地从摹仿到入门,单凭死记硬背,偷经学艺,经历曲折磨炼,錾刻影子,自拉自唱,铺排剧情故事,凑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伙,人人练就了多面手,成就了乡间土生土长的灯影戏班。 外来灯影戏班,即从陕西南下辗转而来的“陕灯影”。初始,大家敬为上宾,奉为神灵,到后来觉得他们的影子,个头矮小,形象夸张,不宜远看,不够俊美,产生了另起炉灶的念头,于是我们的先人步川剧的后尘,以川剧的服饰、表演为楷模,以川人另类的风趣幽默感为佐料,锻造出彻头彻尾的本土灯影戏。 他们不会绘画,但会剪纸,剪纸的阳剪阴镂,疏密有致,线条多变,团花条纹花精巧施发,搬过来借用,并且更臻完美。他们需要创新,需要做得与众不同,灵感从何而来?庙堂里的宗教菩萨塑像,四周壁画,还有令人神往的川戏场面,借鉴融汇,提炼升华。錾刻影子,熟能生巧,撇开画稿,以錾刀戳刀的刀口为尺度,经营位置,信手施艺,将心中的图样幻入皮料,又快又好,使人称绝。本地剐制牛皮料,利用生石灰腐蚀方法,除去脂肪和杂质,皮料愈显白净晶透,被誉为上品。创新与技艺的精巧相伴相生,相得益彰,誉满海内外是自然之事。 遥想百年之前,农户之间,无书本,无报刊,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基本依靠最原始的口口相传,口传心授,有赖于语言功夫。坊间“摆龙门阵”、说书、川戏是最生动形象,最通俗易懂,最吸引大众的传播式样。历史故事,天下大事,人生百事,由此而明白知晓。灯影戏班艺人,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懂戏文,会讲故事,绘声绘色,把故事讲得千回百转,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并且有头有尾,内中角色性格各异,情节新颖,余韵良久。 从一些灯影戏老艺人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首先是热爱川剧,川剧感动了自己,进而萌生去感动别人,内心奔涌着上舞台的强烈欲望,催促并摸索着去錾刻影子,按照老乡们的口味去改编川剧剧本,统筹唱腔说白和过场胡琴锣鼓,终使成都大皮灯影戏成为川剧艺术的姊妹花。 灯影戏班长年累月肩担背扛戏箱行李,风雨兼程,上山下乡,必须轻装上阵,也是为了节约制作成本,影子身首相分。文臣武将、生、旦、净、末、丑袍服,靠子打衣装束一应俱全,但更多备份角色头子,根据上演剧目,临场组装,以少胜多。 小小的灯影戏班能演的剧目,可能比一般人戏剧团的多。适应堂会、四时节庆、宗教祭祀,不论在万年台子、打谷场坝坝、大院天井、搭起“亮子”(银幕)打起锣鼓就开演。机动灵活,能演尽演。他们的优势是《封神榜》、《西游记》一类神怪武戏,热闹玄妙,上天入地,法器满天飞,是人是妖说变即变。灯影戏并没有正规严格的剧本,随时可能肆意尽兴发挥,一会儿像在说书,一会儿插科打诨,场面活跃,常常通宵达旦,乡民连呼过瘾。 不能低估小看灯影戏班艺人的德艺水准,他们一般具有纯洁的艺德和职业操守。可能是为了另找一条生路,以此糊口养家,但是他们心中的戏文境界时时提醒:“清清白白演戏,堂堂正正做人”。 灯影戏班游走四方,阅尽人间炎凉,凄苦无助的社会地位,铸就了侠气义胆。寓教于乐,伸张正义,扬善惩恶,和家庭,感孝敬,厚人伦,美教化。肩扛道义,担当了“传道”的责任。在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严酷的压榨下,劳动人民过着奴隶般的贫困生活,灯影戏班来到他们中间,送来了有歌有舞的光彩,虽然只是一时的欢悦,一星半点的心灵慰籍,毕竟是社会关怀的一种体现,起到了文艺启蒙,传播知识,焕起希望的一点社会积极影响,这正是成都大皮灯影长留人间,保持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如今社会大发展,科技大飞跃,大灯影戏陷入被遗忘的角落。遗物虽在,无法成戏,我们应该秉承先人的精神,做现代大灯影,沿袭古人自娱自乐的道路,让灯影戏活在民间。 |
|
来自: 新用户7771xie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