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坊·美文」董明吉|禹王城的地砖与瓦当

 谭文峰sdqtneyj 2021-11-19

作家

干线

禹王城的地砖与瓦当

禹王城,古称禹都安邑。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风水宝地。华夏第一个王朝在这里开天辟地,中国第一座古城在这里拔地而起。夏代(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绵延471年,大禹治水成功以后,继位于舜当上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建都安邑(禹王城)。夏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以国家形态为标志的第一个奴隶制社会从此诞生。这就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国家的政权、机构与法制从此开始实施,也就意味着“中国”在此开始孕育、起步、发展、成长。正因如此,“华夏之根”、“中国之祖”、“华夏摇篮”、“华夏第一城” 、“华夏第一都”、“中华民族发祥地”等光华夺目的光环笼罩着这块洞天福地的大地上。

战国时期,禹王城是魏国早期都城(前562年——前339年)。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魏成战国七雄之一。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祖孙三代,在魏国(禹王城)连续执政71年。

秦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禹王城属为河东郡,治所安邑。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汉献帝刘协(曹操的傀儡皇帝),在189——195年,六年间先后换了“永汉”、“初平”、“中平”、“兴平”四个年号,结果仍居无定所,到处流亡,最后乘坐牛车来到安邑禹王城,建安元年(196年),在禹王城临时建都,安邑封官赐爵,改年号“建安”。寓意:借“安邑”之彩头,建立一个国泰民安的新都城,结果还是身不由己,不到一年时间又继续逃亡。

北魏太武帝神嘉元年(428年),分南安邑、北安邑两县。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古禹都安邑治所改名夏县,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夏县治徙现在的夏县城。至此禹都古城渐渐退去了昔日色彩斑斓的光环,演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和乡镇所在地。1988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王城,可谓三朝古都。禹王古城面积13平方公里,分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庙四部分。禹都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文物古迹众多,四处飘逸着古风,遍地散发着古韵,处处散落着“古中国”标识的历史遗存,到处散落着过去都城上的地砖、瓦当、钱币等珍贵文物。

汉献帝刘协当年所居住的皇宫遗址上(位于禹王青台以西1000米左右),有一座高高的台基叫作“金銮殿,”台基前面有一条像金水桥一样的大河沟,被称为“刘家沟”。1975年2月,我高中刚刚毕业,在刘家沟的高台金銮殿的地块平田整地。这块地要把中间高凸的部分铲平,搬运到地势低洼的地方,有利于粮田浇灌。那时候没有机械化设备,只有铁锨、䦆头、小平车,就靠人拉肩扛大会战。在挖土过程中,土层里夹杂着砖头瓦片、铜钱和陶器瓷片,大家都不明白这里怎么这么多砖头瓦块,不懂得这里原来是什么人的金銮殿。大家把大量的砖头瓦片当做垃圾倒进车沟壕或附近枯井里,只要捡到五铢铜钱或者铜器,大家争先恐后捡起来,最起码废铜也值几个钱。我看见完整的云纹、篆字瓦片非常漂亮好看,随便捡了几个带回家里,想根据上面的篆字查一下是什么字,但是,遭到几个朋友的反对:“带回家多不吉利呀,此物说不定是坟墓中的陪葬品!”经过查找比对只认得长、乐、未三个字,央字不认得也没办法查出来,更不知道它的用意和用途,还有一个瓦当是“千秋万岁”,这四个字可以蒙出来。其实,禹王村的道路旁、田间里、地边到处散落着这种砖头瓦片,对每一个禹王人来说已不足为奇了,很多村民还把挖出来一尺多长的城墙大砖,拉回家砌猪圈、盘锅头,我家的小围墙就是用大墙砖垒起来的。

在开展打倒“四人帮”浪潮中,夏县文化馆文物专家黄国琦老师来到禹王村下乡蹲点,我爱好美术,有幸给黄国琦老师打下手一起绘制打倒“四人帮”漫画。一天,我把他约到家里请教篆字瓦片的情况,他精神振奋滔滔不绝:“这可是禹王古城的宝贝,是古代皇宫建筑上的瓦当,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用的,“长乐未央”瓦当上面文字'长乐’:皇上以亲和力善待臣民,希望大汉帝国得以永续;'未央’:未尽,没有穷尽;也可以说:'长久欢乐,永不结束’。“千秋万岁”瓦当,是祈愿岁月长久的意思。你要把它藏好,小心有人上纲上线把它当做牛鬼蛇神连你也批判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看见从太原来了两名考古人员,在我家的田间地头找了好多的瓦当、地砖、破碎的陶器,他们将每一块瓦片都用旧报纸包起来,小心翼翼地放进纸箱子里面,一共装了十几箱。我问他们要这些破砖烂瓦做什么呀?他们说:“这些都是无价之宝,这些秦砖汉瓦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唯独禹都古城这里独有,可以说是文物界的极品、精品、孤品。扔在这里实在太可惜了,要是让不法分子随便捡一箱,拿到香港也够他生活一辈子了。”听了专家讲解是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一看见好一点瓦当,谨小慎微地收藏起来不让它受到损坏。

禹王城遗址,是国内现存战国至秦汉古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内遗物丰富,普遍有厚2~3米的文化层,同时,秦汉时期的12字篆文方砖和4字篆文瓦当为同时期遗址中所独有。当时的篆书碑刻非常稀少,必须从砖、瓦、印章处获取。4字瓦当和12字方砖铭文为小篆,书体骨肉均匀,圆转灵活,曲直合度,刚柔并济,笔画流畅开阔,雍容大度,辉光耀世,弥足珍贵,体现出整齐而圆洁的小篆美感,是秦汉时期大气磅礴、时代自由、大胆风格的具体体现,与汉代以后的篆书有着截然的不同,值得当今书法和篆刻艺术所借鉴和学习。

古城地砖边长30厘米左右,厚4厘米左右,模压阳文,有单线界格,共有12个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意思是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四海之内都臣服了,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经济发展,不愁吃喝,路上没有逃荒要饭的百姓,达到万民景仰的太平盛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只要能够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那就是梦寐以求的最奢望的期盼。如今进入小康社会,“道毋饥人”已不是向往的目标,富起来、强起来,追求高品位、高质量、更科学才是追求现代生活的目标。

古城瓦当,圆形、半圆形,直径16cm左右。有云纹图案瓦当、“长乐未央”瓦当、“千秋万岁”瓦当、鸟兽瓦当等。瓦当,在秦汉皇宫古建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古代建筑的附属构建,兼有实用性和装饰美,其中更蕴含着艺术性、文献性、文物性等特色。瓦当上面,中间圆形乳钉纹,以单线或双线十字分割成四等分,每一等分呈现扇形构造,字体多为阳文,处于篆隶之间,凸显庄重、严谨、肃穆、大气之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书体骨肉均匀,圆润弯曲,婉转灵活,字体悠长,曲直合度,刚柔并济,线条细腻美感强烈,那些技艺高超的书法、精雕细琢的篆刻艺术,令美术、书法,特别是金石雕刻爱好者如醉如痴,爱不释手。

元末明初,夏县名仕王翰写出了很多歌颂夏县的文章,其中一篇《禹砖辨》把禹王城地砖描写的寻幽入微,体贴入妙。

清康熙版《平阳府志·卷36·艺文元·禹砖辩》载:“ 夏治,西去十五里,有禹故城,城中民聚为村民,撅地得甎(砖)方尺余,而中画十二方,方容一字,以篆书之其,文曰:“海内皆臣,岁丰登毂(岁登成熟),路无饑人(道毋饥人)”。虽累千百不异,人传谓禹所陶者,人人争宝之,或至千里易以重货苟得,以为厚惠将以遗人难事,可济元末多事。夏当重要使臣络绎至县,则求于县官,县官亦责于民,于是上下病焉,当时名公巨儒无辩之者,岂非爱异好好奇之,过也哉予窃为辩之,按字起于苍颉之鸟迹书,也止至禹亦不能不小变,岂容有篆哉?篆始于周,宣王籀之所为,今以诸石本考之,尤为明白。今遂以篆为禹时书,此不可信者一也,详其文义肤浅又不类谟谋之古雅,此不可信者二也。难者曰:“禹臣舜出处必有同于舜者,陶砖之事岂非同于陶,河滨之事乎?”曰:“舜禹圣则同出处贵贱有所不同,何则瞽叟为匹夫,而舜为之子且不得其亲,其穷可知耕稼陶渔之事,不能不为也。鲧者尧之方伯,禹为之子,以父为方伯,子为陶冶可乎?”此不可信者三也。禹都安邑城即禹都也,即称都必舜崩而禹即天子位矣,安有为天子而为陶冶之事哉?此不可信者四也。观其文皆纪德颂功之语。海内皆臣之称以君施于臣可也,禹岂可以自称为臣而谓有功于海内也哉,此不可信者五。也有曰:“称臣者谓之益也,如后世券文誓辞职位也。”曰:“以当时考之舜之相,尧禹之相,舜未曾有此,岂至禹独为之乎?乃春秋秦汉之所为三代岂有是哉?”是不可信者六也。又按史记禹即位一年而为益于天,后七年而禹巡狩而崩,禹在位时,益未有所为也,讵可以海内皆臣虚美之乎?关于孟子可知此?不可信者七。也谓用之于葬瓦棺币衣,未可为瓴甓之敕勒铭藏之,乃东汉以后之事,今砖散在四野不一处得之,窃疑故城与司马光墓近,当时葬公之时,必陶于近处,用之余者既无所措,则必弃之,详于文义字画颇近似之,不然何不见于宋之前,而得于宋之后?何不闻诸载记而胶于传闻,而不为禹时也必矣,予姑辩之以解后来之惑。”

地砖、瓦当文字,如此气势恢宏的美好愿望,透过岁月的烟尘,总会在落墨沉香之际,深深地镌刻着历史的记忆。它不单单是一件古建中遮风挡雨、点缀生活之美的构件,也不只是实现大同理想的吉祥话语,而成了岁月遗存的艺术珍品,成了我们研究历史记忆最清晰的文化见证。伫立古城遗址之上,扶读那饱经沧桑的历史碎片,地砖、瓦当可以看到多重艺术形式之美,包括建筑美学、图案设计美学、绘画美学、篆刻书法美学,归根结底就是文化艺术综合之美。因而,它集建筑、制造、文学、历史、绘画、美术、书法、篆刻于一身的文化集大成,加上模具工艺艺术,把古中国文化原素熔化而浇铸成的文化臻品,体现了文明古国的强大和繁荣昌盛,展现着先民们博大精深的才能和智慧的伟大。

地砖、瓦当文字,皇家天子为什么把它当做座右铭,并且,镶嵌在气势恢宏的建筑之上,以最小的篇幅寄予最长久的愿望。让每一个前来的人顿足仰视、俯瞰,更是对上天、神灵、皇上呈献一次虔诚的信仰与祈祷。这也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希望他的子民们都能欢天喜地,丰衣足食,过上美好的生活,期盼着天下太平,荣华富贵,国富民强,永无止境,毫无疑问这就是古中国两千多年前伟大的中国梦!

凝视历经时代剥蚀的瓦当,圆满凝重,气贯长虹。透过一枚圆圆的瓦当,稀稀疏疏的四个篆字,曲曲折折的线条,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漫长历史的长河的风平浪静,和风细雨,涓涓细流。

瞩目布满岁月沧桑的地砖,方正端庄,气势磅礴。透射一方周庄的地砖,潇潇洒洒的十二字篆文,苍劲有力的笔触,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沧桑岁月的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翻江倒海!

禹王城地砖、瓦当,永远护佑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千秋万岁!禹王城地砖、瓦当,恒久祈祷美好的小康社会海内皆臣,岁登成熟!禹王城地砖、瓦当,永世祈福善良勤劳的臣民安居乐业,长乐未央!


THE

END

责编

杨志强

作者简介:董明吉,1957年出生在“这里最早叫中国”的古禹都安邑——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禹王镇禹王城。曾经从事电影放映、健康教育工作。爱好美术、摄影、写作,先后在国家、省市县报刊、杂志、微刊上发表作品。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运城市文联主席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

本刊主编:谭文峰 

总 策 划: 周   博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