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他农家出身,多次在科举中落榜,却凭借自己的为官之道与处世之道,在进入官场后的十年内,七次升迁,最终官至二品。 ![]()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这并不仅仅是说读书,更是在说我们的人生。如果一个人想成大器,必须做好这三件事,缺一不可。 一、要有志 曾国藩说:“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 人生想有一番大成就,就要为自己立下一个明确的志向。志向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我们的视野和未来,志向远大的人看到的机会也更多,而根本没有志向的人,只能困在原地,止步不前。 ![]() 人有了志向,才有努力的方向。而没有志向的人,也就没有人生的目标,就像是处于在迷雾中的人,找不到方向。在做事时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心里没底儿,最后只会是做得坎坷波折,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什么时候立志都不算晚,正所谓失意不失志,志向就是夜晚海上的灯塔,给我们指明方向,指引着我们前进。 ![]() 二、要有识 曾国藩说:“ 有识 , 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也。 ” 越是有见识的人,越能看到自己的渺小,知道学习永无止境,而人生短暂,如沧海一粟。不像是没见识的人,只要获得一点点成就,就会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如同井底之蛙。 ![]() 孔子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只有先去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请教了别人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够自我反省,感到困惑才能自我勉励。 我们的时代永远在进步,我们要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永远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学习能够不断增长我们的见识,不断积累这些见识,才能有实现我们志向的一天。 ![]() 三、要有恒 曾国藩说:“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 有志有识尚且不够,还要有恒。我们在奔向志向的途中,必然会经历许多坎坷磨难,这就考验到了我们的毅力与恒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曾国藩曾在给兄弟们的家书里写到:予自立课程甚多,唯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 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 曾国藩能有如此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极有恒心。曾国藩科举考试屡次落第,尤其是在考秀才时,考了七次才考中,但他却从不曾有过放弃的念头。 梁启超曾评价曾国藩:“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 如果你也对曾国藩智慧感兴趣,可以看看《曾国藩全书》 这本书,书中总结了曾国藩在为人处事和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办法,从字里行间体会他的专注,感受他的耐心,学习他的智慧。 即使你无法像曾国藩一样有一番作为,但你的品性、你的人生必定会因吸收了《曾国藩全书》的思想精粹后,有所改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