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青楼女子历经磨难到成为银幕上的大明星,晚年过得很幸福

 蔡叔刚 2021-11-19
文章图片1

《明星》半月刊封面,宣景琳

早期中国电影塑造明星的第一人是张石川(1891-1953),他对于发掘明星颇具慧眼,并且都能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在使用上发挥其长处。经他培养的明星数不胜数。比如宣景琳(1907-1992)。

徐耻痕在1927年出版的《中国影戏大观》中这样写道:宣景琳小时候家贫,落入娼门,人称“小金牡丹”。

文章图片2

宣景琳11岁时留影

1907年,宣景琳生在上海一个送报工人家庭,在她不满四个月时,父亲就病死了。一家人生活无着,外祖母执意把宣景琳送人,由于母亲怜爱,说服了外祖母,才使宣景琳免遭这厄还。

全家靠母亲和外祖母给人家做针线,聊以度命。后来,在亲友的帮助下,让舅舅顶替宣景琳父亲的送报工作,生活才勉强得以维持。

文章图片3

电影《最后之良心》(1925)剧照,宣景琳(左)和林雪怀

宣景琳长到9岁时,已经是个伶俐、俊俏的小姑娘了,邻居都很喜欢她。其中有一家是个京戏班儿的班主,他更喜欢宣景琳,就教她唱京戏。

宣景琳学得很快,而且唱得字正腔圆,手、眼、身、步也学得很传神。

文章图片4

电影《盲孤女》(1925)剧照,宣景琳(右)和郑小秋

班主很高兴,要正式收她为徒弟,可是宣景琳看到班主经常打骂徒弟,始终不肯正式入班。

但长期的耳濡目染,唱,念、做、打都有了些功夫,也学会了几出戏的戏文,她还时而客串过京戏青衣行当。

这期间,宣景琳的舅舅已经不再送报,改在“笑舞台”戏院当“领票”,和各方面关系混得很熟。

文章图片5

电影《新人的家庭》(1925)宣传册里的人物造型,上为黎明晖,下为宣景琳

他经常带着宣景琳出入“笑舞台”。这家戏院专门上演文明戏,宣景琳受到这种新艺术的熏陶,很喜欢这种文明戏,时而还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演一番。

青少年时代,接受京戏和文明戏的影响,正孕育着她后来银幕生涯的艺术种子。

无奈在父母长兄先后患病,她不得已卖身青楼,少女时代就堕入火坑。

文章图片6

《影戏生活》杂志封面,宣景琳

宣景琳原本身世凄苦,又身处青楼,是导演张石川让电影演员王吉亭(1901-1945)找到她,请她去拍电影。

张石川曾见过宣景琳,能在很久以后仍然记得她,源于张石川作为一个导演对于优秀演员的敏感直觉。

宣景琳15岁那年,和开设新世界的经理家那位大小姐很熟,所以常到新世界去骑骡和溜冰。

文章图片7

1925年明星《最后之良心》特刊内页,萧养素(上) 、黄筠贞(左下) 、 宣景琳(右下)

有一天,经理家大小姐带她到上海霞飞路明星影片公司,张石川看见了她,觉得她天真烂漫,就在试镜头时,叫她做个配角。试过镜头后就走了,这件事宣景琳也忘了。

后来才知道张石川对宣景琳这次试镜头,颇为满意,并且印象深刻。后来又把宣景琳找回来,为电影界保护和发掘了一个明星人才。

宣景琳第一次正式上银幕是在1925年,一位社交场上认识的朋友把宣景琳拉进了电影圈。

文章图片8

左起:宣景琳、严月娴、艾霞

加入电影界这一年宣景琳只有17岁,是在明星公司《最后之良心》(1925)中饰演重要角色,成绩斐然。

在《最后之良心》中她扮演一个专爱在父母和嫂子中间拨弄是非的小姑,由于她能把小姑这人物尖苛、矫情的性格表现得很真实、充分,受到舆论界的注意,影片卖座率很高,老板很得意,便正式和宣景琳订了三年合同。

宣景琳是明星公司第一个订长期合同的演员,从此,开始了她的银幕生活。

文章图片9

《明星》特刊3期——宣景琳主演《上海一妇人》(1925)

对于宣景琳而言,成为明星的关键转折点在于《上海一妇人》(1925)影片的拍摄,这是她的第二部影片。《上海一妇人》描写娼门生活,因为与宣景琳身世有默契,她借题发挥,所以演来备见真切,深刻处入木三分。影片放映后,宣景琳成了明星。

由于老鸨后来知道宣景琳在偷拍电影,便把她私藏的片酬没收,宣景琳无奈之下,便到公司告知了自己的真实的身份。

文章图片10

电影《上海一妇人》(1925)剧照,左为马徐维邦。中间为宣景琳

当时“明星”公司以宣传的方式告知观众宣景琳的青楼身份,并表示愿意为宣景琳出钱赎身,还请宣景琳在电影《上海一妇人》中现身说法,结果这一招,受到观众赞赏。

文章图片11

1932年9月14日出版的口袋杂志《玲珑》第67期内页,介绍宣景琳

宣景琳最终凭《上海一妇人》的大热,脱离青楼,获得了人身自由,又有了“电影明星”的身份。

而各大报纸也都重点评论了宣景琳,舆论赞扬纷纷,并在无意中分分都在淡化了她曾经是青楼女子的事情。

文章图片12

宣景琳在电影《银幕艳史(下集)》 (1931)中的影像

1925年8月9日出版的《时报》上刊载潘眠薪写的《上海一妇人小评》:“明星公司新摄社会影片《上海一妇人》、近日在中央大戏院开映以来、颇得观众热烈之欢迎、叹为有价值之佳片、可见此片吸引力之大、毋怪其能轰动一时也。”

文章图片13

宣景琳在电影《银幕艳史(下集)》 (1931)中的影像

对于演员的表演,观众认为宣景琳为最臻上乘,“其初描摹乡村幼女、则态度诚恳、悫入后形容堕落娼妓、则娇冶惑人、前后旁若两人、且举止俱合情理、无纤毫勉强处、洵非易易也”。

文章图片14

宣景琳和王征信在电影《银幕艳史(下集)》 (1931)中的影像

宣景琳找到了自己喜爱的艺术天地,创作热情很高,继《上海一妇人》之后,她接连拍了《盲孤女》、《早生贵子》、《真假千金》、《梅花落》等八、九部影片,成为当时影界屈指可数的明星了。

文章图片15

宣景琳和王吉亭在电影《银幕艳史(下集)》 (1931)中的影像——其背景板上告知片场内正在拍摄《红莲寺17集》,红莲寺可是当时最火的系列电影

当时她与张织云、杨耐梅、王汉伦(1903-1978)一起被评为上海滩1926年四大女明星。与其他三人相比,她以戏路广著称,既能演狐媚角色,也能演悲剧女性。

文章图片16

电影《银幕艳史(下集)》 (1931)中的影像——镜头中直接告诉观众,演员在片场是如何拍摄电影《红莲寺17集》的,这一波广告做得毫无防备

我们现在能看到宣景琳最早的电影应该是《银幕艳史(下集)》 (1931)了,而该片的上集无遗存。

谁也没想到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有这么看法激进的女性题材电影,还带有戏中戏、甚至把片场的拍片情况也拍了出来,它传递的栩栩如生的生活气息和源自日常土壤里的女性主义气质,让人不得不感叹那时的编剧和导演如此前卫。

文章图片17

宣景琳在电影《银幕艳史(下集)》 (1931)中的影像

这时期,电影已经开始从默片向有声片过渡。由于宣景琳的普通话讲得不太标准,影响了她的角色和老板的生意,在那互相掣肘的旧时代,不能为老板赚钱,自然受到冷遇。

文章图片18

宣景琳在电影《女儿经》 (1934)中的影像

于是宣景琳离开明星公司,应邀到天一公司拍《歌场春色》(1931)一片。

当时天一公司刚从国外购进有声电影设备,比明星公司蜡盘录音先进,宣景琳为了争口气,努力学普通话,较快地掌握了普通话的发音和音调,影片拍得不错。

文章图片19

宣景琳和王献斋在电影《女儿经》 (1934)中的影像

《歌场春色》写一个歌女与有妇之夫姘居,受到良心谴责而悔改的故事。

有一场戏是女主角在浴缸里洗澡歌唱,宣景琳半裸浸在热气腾腾的热水里。

因为第一次拍有声片,她不免胆怯,摄影师还一次次要重拍。

文章图片20

宣景琳在电影《女儿经》 (1934)中的影像

片中充分利用有声音的优越性,穿插许多歌舞场面,这是在国内继蜡盘录音有声片后,拍摄的第一部完整的有声片。

由于内容和声音的吸引力,使影片很是轰动,国内国外都很上座,天一公司收入甚多宣景琳也在银幕上重新崛起。

文章图片21

宣景琳在电影《女儿经》 (1934)中的影像

但是,好景不长,“九·一八”以后,战事频仍,日本帝国主义长驱直入,“一·二八”上海战事又起,人们纷纷逃难,影片公司老板也逃走了,宣景琳无片可拍。

文章图片22

1934年10月24日出版的口袋杂志《玲珑》第158期内页,上图为胡蝶,下图左起:严月娴、宣景琳、朱秋痕

有人知道宣景琳过去曾客串青衣,便邀请她,并以她的名义请来几位京戏票友和五个会跳舞的姑娘,组成一个演出团体,叫做“宣景琳旅行团”,赴外埠演出。

先后到南京、汉口等地。每场节目无非是先由五个姑娘跳舞,然后,宣景琳领衔唱一折京戏,最后放映宣景琳主演的影片《歌场春色》。

文章图片23

1936年4月15日出版的口袋杂志《玲珑》第232期内页,宣景琳在北平

当她们到长沙时,遇到了一场风险。第一天晚上演出刚结束,便接到一张请帖。是当地一个姓王的军阀请她们吃饭。

在黑暗的旧社会,有权势的人请素不相识的女艺人吃饭,多不安好心,所谓“叫条子”嫖客,被宣景琳拒绝了。那军阀恼羞成怒,扬言说如果不识相,就别想回上海!

文章图片24

宣景琳(右)和胡蝶在电影《姊妹花》 (1934)中的影像

在这炙手可热的淫威面前,宣景琳又气又急,无计可施,她想以死相抗,但同来的五个小姊妹倘有不测,也很难交代。

正在走投无路时,好心的剧场经理帮助她,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找到一个李司令。宣景琳忍辱负重,含泪给这个司令唱两段京戏,求他帮助解急,一场风险才算躲过去了。

文章图片25

宣景琳在电影《姊妹花》 (1934)中的影像

回到上海后,她又在明星公司拍片,先后拍了《前程》(1933)、《姊妹花》(1934)、《乡愁 》(1934)、《女儿经》(1934)等影片。

在电影《姊妹花》中,宣景琳扮演女主角胡蝶(1908-1989)的母亲,才27岁的宣景琳演活了这个善良、贫穷的老太太。

文章图片26

宣景琳在电影《姊妹花》 (1934)中的影像

这部片子当时十分成功,影片上映后,创造连演60天的票房纪录,并被推送到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姊妹花》这部电影让宣景琳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她被誉为“中国电影第一位老太婆”。

文章图片27

电影《姊妹花》 (1934)剧照,宣景琳(中)和胡蝶

由于连续拍片的劳累,她大病一场。病好后,人已消瘦,容颜也不似当年,影界再也没人争着与她订合同了。她流着眼泪,走出影片公司,这时她才29岁。

由于年轻时候长期拍戏,宣景琳落下了心脏病,几次在片场拍戏时昏过去,有时候要卧床好几个月。

文章图片28

张瑞芳(左)和宣景琳在电影《家》(1957)中的影像

为了治疗自己的心脏病,宣景琳时常去沈鸿来医生那儿看病,这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感情。

经过再三思量,宣景琳再次走入围城,和沈鸿来结为夫妻。

她的第一次婚姻虽然是在青楼里和王公子相识,但最终后来在赎身后,走进婚姻殿堂,由于当时宣景琳的工作也繁多,导致最终分手。

文章图片29

吴茵(左)和宣景琳在电影《家庭问题》(1964)中的影像——中国电影第一位老太婆和东方第一老太婆终于合体

后来,司徒慧敏(1910-1987)和李萍倩(1902-1984)拍《秋雨残花》(1938)一片,邀她来演,拍了一半,司徒慧敏同志奉命去内陆,影片也停拍了。从此以后,宣景琳再没有拍过片子,一直到解放。

1956年第3期《中国电影》杂志上曾刊登宣景琳的回忆文章《我的银幕生活》“张石川一见我,就叫我一声瘪嘴姑娘,说拍影戏最要紧的是要放大胆子,什么也别怕,只要依他的话来演戏就行。经他这样一说,我放了心。”

文章图片30

1957年,周恩来在中南海会见电影界的女演员后在紫光阁前合影。右起:王人美、黄宗英、岳慎、夏梦、周恩来、黎莉莉、邓颖超、舒绣文、白杨、吴茵、宣景琳、上官云珠、石联星、于兰、胡朋等

后来在拍摄影片《小朋友》(1925)时,张石川用宣景琳饰演母亲,宣景琳感到:“扮饰儿子的就是郑老头子的儿子郑小秋( 1910-1989),那时他年纪约有14岁,我比他只大了几岁,却扮起他的妈妈来,岂非笑话!”

她颇为难,张石川就耐心启发她,帮她理解影片中的寡妇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张石川又对我说,可以从我亲妈妈怎样抚养我长大来揣摩这个角色,靠了这些启发,我总算捉摸到了这个角色的一些东西。”

文章图片31

张石川就是这样靠导演的借用情感技能来培训演员。在张石川的帮助和训练下,宣景琳很快成为了名演员,而且也赎了身,跳出火坑。

张石川的导演能力强,懂得演员们的特点,宣景琳曾感慨:“如果演员在一个熟悉他、了解他的导演指导下表演起来,不但劲头很大,而且常常是非常顺利的。我和张石川从前合作不少片子,尽管他脾气很急躁,可是他总算了解我的戏路,所以较少遇到困难。”

文章图片32

左起:田华、宣景琳、王人美合影

“我总觉得从前在摄影场上,导演有很大权力,演员尽管在表演上各有自己的意见,最后还得服从导演的意见。现在也许导演不太熟悉演员,在摄影场上有时实在太客气了。”

宣景琳从17岁步入影坛,先后演了四十多部影片,塑造了许多妇女形象。有悲剧人物,也有喜剧人物,有骄奢淫逸的交际花,也有社会底层的受压迫者,有歌舞,也有骑射。她都能较好地完成角色的创造,尤其擅长演悲剧人物。

文章图片33

华国锋接见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电影界代表时与宣景琳(右)握手

解放后,宣景琳重又被请入电影圈,成为新中国电影工作者,在《家》、《三八河边》、《长虹号起义》、《地下航线》、《家庭问题》等影片里露面,虽是配角,却使她晚年能与老观众重逢。

比起同时代其他女明星,宣景琳艺龄最长、寿命也最长,20世纪80年代她还被聘为聘任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文章图片3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