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陕西宝鸡考古勘探中,一座古墓把专家弄糊涂了,这墓很寒酸,但陪葬品却很奢华,墓主又神秘失踪,当专家看到古墓内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剑时,专家疑惑连称“不可能”,难道墓主就是传说中的他? 当时,陕西宝鸡的益门堡村要建厂房,因为这里是古代的周原,地下文物众多,所以按规矩得让考古队进行例行勘探,谁都没想到,这次例行的勘探中,竟然发现了一个离奇的古墓,至今这座神秘的古墓,还有许多疑点依然众说纷纭。 古墓第一大疑点:则是古墓封土挥金如土覆盖了5CM厚的朱砂,当考古队用洛阳铲探出如此厚的朱砂泥,也吓了一跳,随之而来就是惊喜,因为这代表这地下有一座奢华大墓。(注:战国时期夯土填朱砂,朱砂层厚度对应墓主人的身份,越厚则随葬品就越多) 可随之而来,第二个疑点就出现了,经过抢救性发现,古墓仅有三平方米大小,寒酸的让人心灰意冷。那么厚的朱砂覆盖一座小墓,这是什么操作? 第三个疑点,随着考古发现浮出,让考古队很惊讶的是,别看这墓寒酸,可陪葬品丰富的不得了,合计发现了200多件的金银玉器制作的珍贵文物, 第四个疑点:就是这座古墓找到最底下,竟然没发现墓主的任何踪迹,到底墓主变成了渣渣,还是神秘消失了,至今也是个迷。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这座离奇的古墓,墓主本来是谁,那么多陪葬品为何只有金银玉器,却没有其他的文物? 为了寻找答案,专家研究古墓出土的文物中,一把奢华和精致金柄铁剑,因为其不可思议的制作工艺,引起了专家的兴趣,通过研究这把揭开了墓主的身份。 专家根据推测,这把金柄铁剑是春秋时期制作的,剑总长35CM,剑身长24.6CM,金柄长10.4CM,宽为3.7CM,重量约为343.6克。剑柄为纯金制作,而剑身则有点离奇,是上好的铁质铸造,柱状脊,锋端则为柳叶状。 出土是铁质剑身已经锈迹斑斑,但是依然从柳叶形的剑刃,想到它当年的锋利,在出土是,剑身外面还有一层丝织物,并且有7枚小金泡排成一行,但是估计是剑鞘的装饰品。 铁剑最让专家惊叹的,则是整体为黄金打造的剑柄,黄金剑柄非常罕见,而这把用黄金镂空,再打造出,相互交错蟠虺纹和饕餮纹的剑柄就根式稀有,而且剑柄上工匠还细致的,镶嵌绿松石及料珠。 在惊叹制作工艺的同时,通过放大镜发现,剑柄的部首和格部还有镂孔,两侧还有五个方齿,这些方齿有啥用呢?剑柄下饰有云状、珠状的青松石点缀,镶嵌成一些曲折的图案。剑格部分则装饰华丽无比,镶嵌着了大量的绿松石和珠宝。 对于这些绿松石和珠宝,考古人员通过显微镜发现,绿松石表面有加工制作的痕迹,很明显不知道被什么工具打磨得异常光洁,也说明了春秋时期,已经开始有一套标准的珠宝打磨工艺。 金柄铁剑厉害之处,在于在2000多年前,懂得使用浇铸、铆合、镶嵌多工艺技法结合,掌握了黄金和铁器的两种熔点不同的金属,它们融为一体铸造在一柄剑上,工艺要求之高,至今也有相当难度 因为现在我们知道冶炼金属,金子的熔点是 1064℃,铁的熔点却在1535℃。古代燃料大多是木材为主,难以融化高熔点的金属,导致很多金属无法冶炼。这也是为何商周时期,那么喜欢青铜器的原因之一。 从黄金剑柄打造的如此精致,可以看出,这把铁剑的主人应该是一位有身份的人物。可是,这柄金柄铁剑最有价值的不是剑柄上的黄金和绿松石装饰,而是铁制剑身。 从技术上来看,相比金的熔点,铁更不容易冶炼。这柄铁剑非常有可能是先秦时期,最先进的科技了,这也代表了中国在2000年前,在黄金和铁的冶炼技术上,处于领先的水平。 铁剑的锻造技术看,当时应该是削铜如泥,其打磨技术和锻造技术,达到一定水准,可见当时在铁矿开采中,开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铁剑的出土,也证实了干将和莫邪并非传言,或者是真实存在的。 同时他也解释了,秦国为何能够战胜六国的原因,因为当时证明秦国在冶铜业、冶铁业、黄金业高速发展,在铁器产量甚至和楚国并称为大国,摆脱了春秋初期给人技术落后的观感,可这柄为何会出土于这座寒酸的古墓中呢?这样奇怪规制的墓葬,墓主人会是谁? 这座尺寸小,又没有青铜礼器寒酸墓葬,为何却用5厘米厚的朱砂层掩埋,两种格格不入的鬼规格,巧合地出现在一起,这时到之间考古发掘中是绝无仅有的。 于是关于墓主人的身份,专家依据宝剑提出了几种推测。 一·扶苏说,由于墓主找不到痕迹,黄金宝剑如此贵重,是不是曾经消失的公子扶苏的陪葬墓呢? 二盗墓说,古墓中的黄巾和宝剑来源于秦公一号墓,临时被人放在坑里,但是解释不了,他们的人,为何要用5CM朱砂封土。 三 贵族或戎王说,根据里面文物,有人推测是秦国的贵族,或者是一位戎王留下的宝藏坑。 以上种种说法,大部分专家各持己见,不过种种都是猜测,或者在以后的考古发现中,才能给出正确答案。 现在它被珍藏于南京博物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