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不是靠逼迫自己就能完成的,你是人,无法像机器人一样活着。高强度的自我压力不仅会让你陷入纠结之中,它还会引起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一旦高压崩溃,给自己造成的心理伤害是谁也无法估量的,比甚至抑郁。 真正的自律绝不是逼迫,而是在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的基础上,找到对的方法,去做一件让你觉得很享受的事。只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会全身心投入。自控力是根植在你内心的梦想所演化的动力,而自律是这种动力下养成的习惯。 自律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出发,不要把自己当成苦行僧,只为“自律”而“自律”,这样的付出是毫无意义的。依据自己的兴趣而制订自律内容,可以肯定地是,一段时间后,这些坚持都会变成你的附加价值。 对自我的关注不会引发任何前进的动力,也不会幸福,幸福的唯一方法是培养对外部事物的兴趣。--罗素 过度自律常常会让我们陷入焦虑,所以,何不尝试一下培养兴趣呢,这才是最自然的进步方式。 不要太过于关注自己和自我沉溺,而应该培养对外部事物的兴趣。 本质上,我们的一切行动,乃至于习惯,都是由“动力”和“阻力”的博弈而决定的。第一种“做了就会有收获”,叫做反馈;第二种“不做就会有损失”,叫做惩罚。它们是构成我们去做某件事情动力的两大部分。很多人之所以能够自律,并不是他们喜欢苦行、喜欢逼迫自己,而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乐趣。 自律需要内心足够的强大,要心里有目标(必须是真实想达到),有奋斗的方向。这样当你每奋斗一点,心中就会想离你的目标近一点,就会更有动力。 自律,源于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才能不遗余力地完成它。 极度自律的人,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信仰,或者说是掌控自己世界的逻辑和执念。这种逻辑和执念,让自律的人内心会对自己有要求,原则性比较强。 极度自律的人,信奉“自律给我自由”,并且已经品尝到这种逻辑带来的回馈与安全感。因此,一旦日常没有达到自我的要求,便会有焦虑感和不安感。 极度自律的人往往会有种“偏执”,去完成自我逻辑下的所有事项。外界的诱惑,在自律的人的逻辑下,可能不是特别强的诱惑,甚至不是诱惑反而是浪费时间精力的无谓之事。 极度自律的人看似活得云淡风轻,其实一定经历过凤凰涅磐重生般的痛苦和经历,才打造了一套到内心世界的逻辑和平衡。 和老天给你的运气一直取巧地活着。然而到了某个年纪之后,真正能让你走远的,都是自律,积极和勤奋。 自律是一种品质,不是让自己成为机器人。掌握正确的方法,刻意的训练可以慢慢地将自己培养成自律的人。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尝试和耐心,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自己正在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给出了一套训练自律性的方法: 第一,设定一个具体目标。以健身为例,你需要把目标具体化,比如:1.早睡早起(晚上10点睡觉,早晨6点起床),锻炼一会;2.睡前练瑜珈(晚上9点-10点);3.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一下。 第二,每天督促自己。设定目标时首先问自己: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你都愿意坚持吗?目标定好后,让朋友、家人监督自己;或通过日记等形式监督自己去履行承诺。 第三,找出自己的软肋,事先做好应对措施。比如在戒烟时,别人递烟给你,你抽还是不抽?自控力弱的人一定要选“无一例外”模式,即任何时候、场合都不再抽了。每次都直接拒绝对方,慢慢地就不再有人递烟给你了。 第四,完成每个任务都要庆祝一下,作为一种达成目标的仪式,也是对所付出努力的一种自我肯定。 平台新规,只有“设为星标”,才能收到每期推送哦! |
|
来自: 刘得光3p6n6zqq > 《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