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自我成长的团队

 与孩子一路同行 2021-11-20

一滴水,也许解决不了口渴的问题,但是一滴一滴的水聚集在一个水杯里,就能解决人的口渴问题。
一个兼职心理咨询师,在学校也许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兼职咨询师,就能帮助学校的学生减少心理的困惑。
一个人的成长很慢,但一个团队的成长就很快,我们外国语中学的心理咨询团队,由原来的王好民主任一个人到现在的十几兼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团队,尤其是曹主任今年通过了心理咨询考试,也加入到我们团队,实属不易。
为了提升大家的咨询水平,本学期我们每周的心理研讨活动以读书、分析案例为主,让大家在督导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
今天,王主任给我们分享的是臧老师提供的《曾奇峰的心理课》,结合他对心理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给我们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精神分析的实质
精神分析的实质就是找童年的伤害,一个人在童年受到的伤害,记忆很深刻,埋在人的潜意识中,一旦出现相同的情景,潜意识中的创伤情节就会被激活,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扳机效应,于是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也就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完成童年无法完成的生理刺激后的反应。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待心理问题,多数与人的童年生活有关,找到问题的根源,就能够解决人的心理问题。
二、人格的问题
人格就是面具,就是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所说的人格不健全、不完善,就是指人的角色变了,而相应的面具却没有换掉,于是思想、行为与自己的面具格格不入,而让人感到不舒服。
大格局的人,则不一样,他们能够随时改变自己的面具,适应不同的环境。
三、文化的自信
所谓人的痛苦,是由于人的潜意识和意识的相反,人表现出来的意识行为和人潜意识中的想法是相对相反的,是矛盾的,是扭曲的。
说到潜意识,中国文化中的潜意识是从众文化,这是来源于中国的农耕生产活动文化,人们需要合作,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任何人都应该服从集体,这就是为什么面对灾难,面对新冠疫情,我们能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取得抗疫成功的原因之一........。
听着王主任的讲解,我们每个人不仅对精神分析、人格有了较深的理解,同时对中国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有了更深的学习和理解。
这正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大家结伴不畏惧。
督导交流提能力,
助人自助就容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