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妈妈辅导女儿作业,情绪失控一巴掌刮了去,竟导致孩子左耳感音神经性耳聋。 为这位粗暴的母亲,深感悲哀! 家住汉口的张女士,最近工作有点忙,回家要做饭,还要辅导孩子作业,整个人心力交瘁。 当天,辅导三年级女儿数学作业,一个题教了半个小时,女儿还是不得要领。 谁知女儿不会,还心不在焉,一会找橡皮,一会找笔,张女士气不打一处来,一个巴掌打了过去,孩子嚎啕大哭。 悲剧发生了,孩子一直嚷嚷左耳嗡嗡响,像塞了棉花一样。经医院检查,高频听力出现轻度损伤,诊断其为左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张女士追悔莫及! 这一通“气”不仅没有教会孩子数学,还出了意外,让人唏嘘不已。 当父母情绪失控时,会口无遮拦,甚至恶语相向,动用武力,根本不会认真思考孩子真正的困惑,更不能针对性给出方法。 而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行为,反而感到困惑、不安,有压力、不知所措,会被父母的情绪感染,无心去解决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父母情绪失控,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亲子关系。 作为父母,你的情绪会左右孩子的思考,好情绪会让孩子感受到愉快、自信,促进孩子进步;反之坏情绪会让孩子感受到郁闷、自卑、消沉,关上自己的心门。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情绪管理非常重要。 有一句话说的好,“幸福的童年会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则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做智慧的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情绪,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一 父母情绪化 容易养出性格扭曲的孩子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这样讲: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郁;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父母稳定的情绪,家庭氛围轻松,孩子会更愿意与父母沟通,也更阳光自信; 父母动辄情绪失控,家庭氛围压抑,孩子战战兢兢,不敢说也不愿说,容易养出性格扭曲的孩子。 知乎上有个女孩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女孩小时候,父母经常发脾气,一件小事就会被指责打骂,骂她“笨”“没用”。 每次考不好,都不敢回家,因为回家稍不小心就会挨打。 甚至她诗歌朗诵得了奖,满怀信心回家,结果没有得到夸奖,还被数落了一通,嫌弃她不务正业。 在长期的冷嘲热讽下,她内向、自卑、懦弱,不爱说话,不愿和同学接触,更不会参加任何活动。 长大后,因为内向,不会与人沟通,不敢表现自我,在同事领导面前就是“低能儿”,几份工作都熬不过实习期。 结婚后,因为性格懦弱,做事没有主见,常被公公婆婆指责,老公也烦了,半年不到就提出离婚。自己也觉得没用,甚至想一走了之。 看到女孩的故事,我内心唏嘘不已,担心她如何度过往后人生? 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但如果不控制情绪,动辄吼骂孩子,孩子内心会彷徨、害怕,会带来消极的自我判别。 孩子感受不到爱,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爱,性格扭曲,影响一生。 本是父母一片爱意,谁知伤他最深。 中央综治办联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国范围对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进行调查分析,在家里被“经常骂”的孩子,其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孩子“暴躁”。 教育学家尹建莉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情绪化的父母,不仅仅在那一刻影响孩子,带来的伤害甚至一生都难以愈合。 二 父母心平气和,孩子走得更远 马克思曾说: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温和而慎重。 人的一生很长,教育孩子不必急于求成,作为父母,保持一颗平常心,眼光放远一些,耐心地等待即可。 著名作家汪曾祺与父亲汪菊生的关系是令人羡慕的。 他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中这样描述了父亲: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不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和孩子玩、带着孩子玩… 汪父很随和,关心他的学业,但从不强求。 汪曾祺从小偏科,每次国文成绩第一,数学却平淡无奇。作文每次得到佳评时,汪父就会拿着到处给人看,对数学成绩却并不苛责,只要及格即可。 汪曾祺小时候喜欢练字,汪父推荐适合他的文体; 中学时又爱上唱戏,汪父便拉胡琴陪着练习; 高中时给初恋写情书,汪父还会积极出主意。 这样的父子关系让汪曾祺毫无压力,各方尝试后找到自己的方向,成了闻名世界的作家、散文家及戏剧家。 父母心平气和的陪伴,孩子能感受到爱,用爱傍身的孩子,人生会勇往直前,大放异彩。 拿破仑有句话说的好,“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父母保持心平气和,会营造舒心环境,亲子沟通更通畅,引导孩子扬长避短,鼓励孩子走得更远。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父母教育孩子,有情绪是本能,能控制情绪是本事 作为父母,控制情绪,心平气和的陪伴,会让孩子更受益。 三 智慧的家长 会正确表达情绪引导孩子 俗话说:问题会带来情绪,而情绪不能解决问题。 当家庭教育有了问题,情绪管理不是毫无原则顺从孩子的意愿,更不能把自己的坏情绪带给孩子; 而是用积极的心态应对任何事情,以身作则影响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曾经偶遇一位妈妈,她的教育带给我很大启发。 五岁男孩,对一个飞机造型的卷笔机,爱不释手,妈妈喊了几声都没反应。 当她看到孩子把文具作为玩具时,耐心告诉他,“这个不是玩具,是学习用具,当你需要时,就会给你买。” 男孩并没有被说服,他涨红了脸,生气地喊着,“不给我买,别人也不能买。” 边说边把店里卷笔机都“扔”到了地上,发泄不满。 妈妈虽然尴尬、生气,但并没有发脾气。 她温柔看着孩子,温和并坚定地说,不需要的东西不必买,并让男孩选择适合的玩具。 男孩低着头认真想着,最终做出选择。 相比那些吼孩子的,骂孩子的,骗孩子的父母,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学习。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情?当父母遇到抓狂的时候怎么办呢? 01 深呼吸,数鸭子 深呼吸能使身体得到有效放松。 当遇到孩子的事情时,很多父母不由自主会着急,这时可以尝试深吸一口气,在心里默读10个数,想象10只鸭子排队游过的场景,你会很快从坏情绪中平静下来。 02 角色互换,互相理解 当情绪有波动时,请先换位思考! 站到孩子角度,体会他的心情,他的想法,答案会呼之欲出。 接下来和孩子互换角色,都先处理目前角色的矛盾,这样就能互相理解,找到问题的平衡点。 03 真诚致歉,让爱升温 父母不要高高在上,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 相反当你降低姿态,为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道歉时,你也会收获到孩子的反省与致歉,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四 写在最后 教育专家陈鹤琴说:孩子幼小的心灵极易受到挫伤,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 教育孩子吼叫不起作用,放任不管更是不负责。 我们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心平气和地望着我们的孩子,给予他鼓励的目光,给予他期许的希望,在他求助时给予正确的指导或建议。 淡定平和的内心,沉稳持重的情绪,是成年人的制胜法宝。 愿所有人做智慧的父母,控制好情绪,心平气和守望孩子,打造和谐幸福家庭氛围。 作者:琴子,70后姐姐,热爱生活,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与精彩,成长与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