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十九局周志伟——绽放在北方的“辽代陶瓷”

 老兵原创之家 2021-11-20

绽放在北方的“辽代陶瓷”

---周志伟

大辽契丹人祖居辽河源头老哈河(土河)流域。《辽史》卷三十七记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八部。”马盂山是今承德市平泉县境内西北部大山叫马盂山(光头山)。马盂:是盛装液体挂在马背上的壶,辽代时称其马盂。土河就是发源于马盂山的老哈河,潢河即西拉木伦河。马盂山是古代契丹民族的发祥地,因此这里有“契丹族源”之说。

辽朝(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共历时21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契丹人主要以游牧、渔猎为业,契丹人见北宋生活富足,所以常进犯,契丹族有尚白习俗,所以看到雪白的瓷器,更是垂涎三尺。辽代兵将曾数次攻占定州,俘工匠北上制瓷,故辽瓷在北方迅速发展。

辽代陶瓷烧制的主要窑口是大辽五京:南京龙泉务窑、中京赤峰缸瓦窑,它们都是辽官窑,以烧白瓷为主,缸瓦窑还烧制三彩器。上京林东设上京窑,烧制黑、白瓷为主,上京林东南山窑也烧制三彩器。东京辽阳冮官屯窑,以白釉褐彩器为主。西京大同青磁窑,专烧黑釉器。辽代制瓷传统源于中原窑厂,制瓷技艺主要模仿邢窑、定窑和磁州窑,创造出了具有契丹民族文化的瓷器。辽代陶瓷,南北窑群蜂起,以独具特色,技工窑艺臻善,各自形成不同的特点和风格,都有突破和创新,出现群窑竞秀的局面,在我国陶器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辽代瓷器的品种比较丰富。各大窑口主要烧造辽白瓷、三彩、黄釉、绿釉和酱、黑、茶釉瓷器为主。器物上的装饰有皮条、扣、穗、绳纹、捏塑、皮雕花、画花、刻花、划花、印花等工艺,还有黑、绿、白剔花填彩装饰而广泛盛行。

辽代时期,陶瓷器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汉族中原传统,二是契丹传统。汉族传统陶瓷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生产的有盘、碗、瓶、壶、罐等。契丹传统陶瓷见有各式鸡冠壶、马镫壶、长颈瓶、凤首瓶、穿带扁壶等。其中,三彩瓷器是最能代表辽代陶瓷文化和成就的标志物。

辽白瓷胎质坚致,白中泛牙黄色,辽三彩瓷其黄(赭)、绿、白三色更是巧妙搭配,色彩绚丽斑斓,多彩的釉色和纯熟的窑艺,丰富的装饰,简单的线条和仿皮缝合的针迹,这是契丹人对马背生活的一种情感化的表达,也反映了大辽契丹族勇猛、刚烈、剽悍的部族气质,展现了白山黑水之间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草原文化。

作者:周志伟,黑龙江克东县人,199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政工师,现为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公司沈阳地铁分公司工会主席兼项目书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