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印象作者:郑凤鸣 我从黎里回来后觉得那里确实不错,总的印象是幽静、干净、古朴,没有其他被开发的古镇那种喧嚣、商业味重的感觉。 黎里老街,两岸塘堤,夹着一条小河。慢慢地徜徉,人就像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乡下,店面不多,都是老式的;老式的住宅还在,而且很多,特别是夹弄,一条又一条,幽幽的、深深的、暗暗的,不知里面住的是什么人家,是否与苏州的古宅一样,前街通着后巷?我想,它一定是前街通着后河。因为黎里湖荡、河道众多,真的是“人家尽枕河”呢。当地人说,爱国诗人柳亚子、中国第一代影星殷明珠、国际大法官倪征公式、中共早期妇女领袖张应春、水利专家汝贤、农学家倪慰农、翻译出版家蒯斯曛、教育家柳无忌、竹刻家徐孝穆等就曾经居住在这些老宅里。 柳亚子故居在黎里老街,原为清乾隆直隶总督、工部尚书周元理私邸,落成于1780年之前,宅名“赐福堂”。 1922年,柳亚子向周氏后裔典租了这座深宅大院,这里就成了诗人们撰写爱国诗词文章、议论国家大事、编辑《南社丛刻》的场所,至今仍有前后六进,三座砖刻门楼。 柳亚子故居现已建成柳亚子纪念馆。柳亚子出身书香门第,少从母亲学习唐诗,受父亲影响,赞成变法维新。清宣统元年(1909),柳亚子与陈去病、高旭组织反清文学团体南社,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后,曾到临时大总统府任秘书,因不习惯军政机关生活,任职三天就辞职了,后到上海办报。袁世凯窃取政权后,他感到国事不可为,惘然返回黎里,纵情诗酒,写下大量诗歌。1945年10月,柳亚子曾与毛泽东在重庆会晤。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词相赠,成为一段佳话。 我品尝了黎里油墩和麦芽塌饼,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糯、韧、软、香、甜。回来的汽车上,遇到苏州游客,他们是专门去黎里买辣鸡脚、套肠和酒酿饼的。他们热情地要我尝尝,我哪好意思吃陌生人的东西呀?婉言谢绝了,他们还不绝于口地称赞那里的酱鸭、皮蛋、老虎豆等。 其中的老虎豆,其实就是苏州人说的兰花豆或炸豆瓣。这老虎豆我也会做,将干蚕豆用清水洗干净,然后用温水泡制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划开外皮(也可以去皮成豆瓣),锅中油温达三成热时将蚕豆或豆瓣放入,小火慢炸,听到蚕豆噼里啪啦的声或者看到豆瓣开花,即表示成熟,出锅装盘,撒上少许精盐。松脆喷香,吃粥、下酒皆宜。 黎里在苏州的东南偏东方向,相距苏州市区45公里,虽然有点远,而且偏,但是发达的公交,给我们提供了便捷。在苏州市区乘93路到鲈乡小学,换106路到松陵公园,换202路到八坼,换262路到黎里汽车站,再换323路,下车就到了黎里古街。这是我在去黎里路上乘坐汽车遇到的当地人介绍的。她的家在黎里古街,女儿的家在苏州,经常两地往返,这样的走法,最方便、最合理、最经济。 感谢你,善良的黎里人,我今与大家分享,不仅是介绍黎里和交通,而且是弘扬这种黎里精神。 2021-1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