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城桥

 zqbxi 2021-11-20


      只有建造在泥城河上的桥,才有资格称之为“泥城桥”。上海原来是有一条泥城河的,这条河是北通苏州河,南接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在河上,共有三座桥,依地理位置分别叫做南、中、北泥城桥。

      我在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印制的《新绘上海城厢租界全图》上看到:泥城河是流过跑马场的东侧一直往南,过了南泥城桥就叫做了周泾浜;东与上海县城的护城河相通,再往南至制造总局(江南造船厂原址)附近进入黄浦江。 

       1914年,泥城河被填筑路,此路就是今日之西藏路。没了河,当然也拆了桥;由于填河筑路是分段进行,三座泥城桥是先拆了南泥城桥(今福州路路口)和中泥城桥(今南京东路口)两座。到了八年之后,才拆掉了位于现在西藏中路和北京东路口的北泥城桥。这时,上海人已经把这北泥城桥简约地叫成了泥城桥。就连1992年出版的《上海市区交通图》,还在西藏中路以东,贵州路以西、厦门路以南和北京东路以北的小空格里,印上三个黑体字:泥城桥。而在2003年出版的《上海城区交通图》上,已经看不到这样的提示。

       有不少人误把苏州河上的新垃圾桥(今西藏路桥)当作了泥城桥,把泥城桥北移了两条横马路。有人说是公交车站的设置惹的祸,把车站设在了西藏路桥下而引出了误解。我看,恐怕原因不尽在此。此地有两个桥名,但面前只有桥梁一座;这就很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以为西藏路桥是现名,泥城桥是则曾用名。

      筑路之后,泥城桥(今西藏中路、北京东路口)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一并的繁荣起来了。其繁荣的程度,用句现在的话来表述,就是有点上海市一个副中心的腔势。而且,它比现在的副中心更显得是门类齐全。现在,似乎是看你中心象不象和繁荣不繁荣,的标准只是盯在一个“商”字上——就是商业的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也基本是吃喝玩乐,外加个豪华影院和书店的格局。

       可在当年的泥城桥,内容是更显丰富多采。它这里不仅有著名的大加利酒楼、中法大药房(今歇业)、丽都大戏院(今贵州影剧场)、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和祥生汽车行(今强生出租公司)等第三产业,也有被叫做自来火公司的煤气公司。在厦门路上,甚至还有个外国人监狱……由于此地临近苏州河,船民多小商小贩多;于是,泥城桥也出现一批面向大众的商业服务业。有茶馆浴室、小旅馆小饭馆;有当铺铁铺,等等。

        泥城桥不是靠以杂取胜的。我觉得,拥有较多的影剧院是此地的一大特色。但愿不是我的孤陋寡闻。在我的印象中,上海一地拥有影剧院比泥城桥密度高的,好象没有。到了我们能够看电影的时候,在一带的影院和剧院还称得上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几乎是肩并肩,隔路相望。粗略地数一数,就有十余家。

       先看南北向的西藏中路沿线,在路上的就有5家:和平电影院(西藏中路290号)、红旗新闻科教电影院(西藏中路437号)、西藏书场(西藏中路447号)、五星剧场(西藏中路465号)、大上海电影院(西藏中路500号)等。沿路附近的有大光明电影院、长江剧场、新光电影院等。再瞧东西向的北京东路。有黄浦剧场(南京东路780号)、剧场对面就是贵州影剧场,还有牛庄路上的中国剧场等。

       那年,为写上海老工业遗留细节,我来到了泥城桥。因为这里有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的上海最早的煤气公司,但那个煤气包是早被拆去了。我原常来采访的市牛奶公司所在的办公楼,也已消失不见。眼前,是一座于2004年1月8日改建竣工的新西藏路桥。桥宽由18.68米增加到33米,跨苏州河的中梁底标提高了6米。即提高了桥上车辆的通行能力,又提升了桥下船只的通航能力。

       泥城桥在哪里?泥城桥活在昨天,西藏路桥长在今天。上上下下,两桥似一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